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330)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少英刘洋岳碧松孙治宇宗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亚科
  • 2篇兽类
  • 2篇鼩鼱科
  • 2篇分类学
  • 1篇地理分化
  • 1篇地形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分类
  • 1篇动物分类学
  • 1篇遗传分化
  • 1篇阴茎
  • 1篇英文
  • 1篇鼠科
  • 1篇鼠属
  • 1篇鼠兔
  • 1篇髓细胞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田鼠
  • 1篇啮齿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 7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松潘县林业局
  • 1篇深圳华大生命...

作者

  • 6篇刘少英
  • 5篇刘洋
  • 3篇岳碧松
  • 2篇孙治宇
  • 2篇涂飞云
  • 2篇陈顺德
  • 2篇宗浩
  • 1篇郝海邦
  • 1篇廖锐
  • 1篇张修月
  • 1篇朱天辉
  • 1篇王新
  • 1篇郭鹏
  • 1篇王露
  • 1篇陈贵英
  • 1篇唐明坤
  • 1篇陈伟才
  • 1篇杨承忠
  • 1篇付长坤
  • 1篇王琼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兽类一新纪录白尾高山鼠平及西藏、湖北和四川兽类各一省级新纪录被引量:4
2020年
在最近几年开展的小型兽类调查和研究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证实在新疆发现的白尾高山鼠平(Alticola albicauda True,1894)是中国新纪录。该种尾全白色,末端有白色毛束;身体背部淡红褐色,腹部纯白。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树中和GenBank中的白尾高山鼠平聚在一起,并与银色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 Severtzov,1879)形成姊妹群,两者间遗传距离为5%;在西藏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nin,1902),其特征和我国其他区域分布的小毛足鼠一致,两者之间Cyt b基因遗传距离(K2P)为0.6%,是西藏新纪录;在四川发现丽江绒鼠(Eothenomys fidelis Hinton,1923),其牙齿特征、尾长和体长之比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但个体较小,在基于Cyt b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四川标本为独立分支,表明形态和分子上均存在一定的分化,但和地模标本的遗传距离只有1.1%,应为同一种,为四川省新纪录;在湖北发现循化鼠兔(Ochotona xunhuaensis Sou and Feng,1984),有异耳屏,头骨较扁平,符合循化鼠兔的鉴定特征,与模式产地的循化鼠兔Cyt b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9%,为湖北新纪录。
刘少英刘莹洵蒙冠良周程冉刘洋廖锐
关键词:小毛足鼠
鼩鼹亚科(Talpidae:Uropsilinae)一新种被引量:7
2013年
2006年至2009年,在四川西南地区开展小型兽类区系调查时,在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采获了11号鼩鼹类标本。其外形和头骨形态与其他鼩鼹类一致,但牙齿数量和齿式与已知鼩鼹类不同。这批标本上、下颌牙齿均为9枚,齿式为i2/2,c1/1,pm3/3,m3/3=36,与少齿鼩鼹上颌9枚、下颌8枚(齿式:i2/1,c1/1,pm3/3,m3/3=34)不同,也不同于长吻鼩鼹与贡山鼩鼹(齿式:i2/1,c1/1,pm4/4,m3/3=38)及峨眉鼩鼹(齿式:i2/2,c1/1,pm4/3,m3/3=38)上颌10枚、下颌9枚,而不能归类于现有任何已知鼩鼹类物种。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未归类标本形成一单系群,且与峨眉鼩鼹关系最近,构成姊妹关系。为此,我们认为采自于四川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的鼩鼹类标本为鼩鼹亚科一新物种。根据新种上、下颌牙齿数量相等命名为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
刘洋刘少英孙治宇郭鹏范振鑫Robert W.Murphy
关键词:鼹科
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2012年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李云秀潘莉曾涛刘洋王铁
关键词:兽类区系
条件性基因敲除: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Ncol2基因小鼠的建立和基因型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Ncol2是新发现的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因子,Ncol2基因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建立,能够有针对性的研究Ncol2基因缺失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根据条件性基因敲除的原理,本文利用loxp转基因小鼠和在骨髓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LysMcre小鼠,繁殖建立了骨髓细胞特异性敲除Ncol2基因的小鼠,并提供了用鼠尾做基因型鉴定的简便方法。
郝海邦杨承忠岳碧松
关键词:骨髓细胞基因型鉴定
鼩鼱科六个物种背部针毛的微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鼩鼱类动物多样性丰富,但因体型小、外形相似使其物种鉴定比较难。本文利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对鼩形目鼩鼱科6个物种背部针毛的鳞片和髓质微观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种鼩鼱鳞片结构类型分为花瓣型、椭圆型、斜长方型、长戟型、竹节型、草芽型、波浪型、平滑型、锯齿型9种类型,具有种的特异性,能够用来鉴定这6个鼩鼱物种;而髓质结构类型多数表现为条纹型,不能单独用来鉴定物种。鼩鼱针毛的鳞片微观结构作为鼩鼱科动物的分类指标,具有可行性。
王琼王露权梦一汤燕燕韦海雪付长坤张修月陈贵英陈顺德宗浩
关键词:鼩鼱科微观结构物种鉴定鳞片
鼩鼱科内6个种的阴茎形态学(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阴茎形态学特征是研究哺乳动物亲缘关系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近缘种之间。本试验选取鼩鼱科内的黑齿鼩鼱(Blarinella quadraticauda)、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大纹背鼩鼱(S.cylindricauda)、云南鼩鼱(S.excelsu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6个种共31号阴茎标本观察其阴茎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6个种的阴茎均缺乏阴茎骨;在6个种的阴茎横切面上,尿道靠近阴茎腹侧面为阴茎海绵体包裹,没有单独的尿道海绵体存在,输精管由阴茎海绵体包裹,在阴茎末端形成两条输精管侧支;黑齿鼩鼱的阴茎具有独特的舌状结构,可作为鉴定黑齿鼩鼱的一个重要特征,鼩鼱属内的小纹背鼩鼱、大纹背鼩鼱和云南鼩鼱的阴茎头界限很难观察到,而黑齿鼩鼱、四川短尾鼩和灰麝鼩的阴茎头则具有明显的界限。
涂飞云刘少英刘洋孙治宇朱天辉
关键词:阴茎鼩鼱科
中国森林田鼠族系统分类研究进展(啮齿目:仓鼠科:鼠平亚科)被引量:2
2021年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鼠平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鼠平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鼠平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鼠平(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鼠平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鼠平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鼠平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鼠平(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鼠平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鼠平(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鼠平(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唐明坤陈志宏王新陈治兴何志强刘少英
关键词:动物分类学
横断山区复杂地形与气候对川西白腹鼠种群地理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横断山区地质地貌复杂,历史上经历了剧烈的抬升和循环的冰期,这些地质和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分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是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区的鼠类物种。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探讨来自四川、云南和西藏三地川西白腹鼠的种群分化。利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和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西白腹鼠和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没有形成交互单系,二者可能有不完全谱系分拣或基因渐渗现象。川西白腹鼠种群存在亲缘地理结构,大体按理塘-稻城一线分为两个进化支Clade A和Clade B。sub-clade A1来自川西地区(包括九龙、康定、丹巴和二郎山)和云南泸水;sub-clade A2来自滇西地区的哀牢山。在Clade B中,sub-clade B1全都是来自西藏察瓦龙;sub-clade B2则来自川西北地区,包括炉霍卡沙湖、雅江和巴塘。支持滇西亚种N.e.tengchongnsis和指名亚种N.e.excelsior的分化。川西白腹鼠的种群分化可能与横断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和在历史上该地区多次的抬升和气候的波动有关。
陈伟才岳碧松刘少英
关键词:横断山脉遗传分化
小纹背鼩鼱肥满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对从四川和云南野外捕获的小纹背鼩鼱标本肥满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小纹背鼩鼱肥满度之间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间肥满度差异显著,未成年个体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而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小纹背鼩鼱的肥满度也呈现显著差异。
陈顺德刘少英刘洋涂飞云宗浩岳碧松
关键词:肥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