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670303)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栾锡武秦蕴珊张训华赵一阳龚建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海底
  • 2篇水合物
  • 2篇天然气水合物
  • 2篇气水
  • 2篇气水合物
  • 1篇地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特征
  • 1篇地质
  • 1篇东海陆坡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地层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有效弹...
  • 1篇有效弹性厚度
  • 1篇似海底反射
  • 1篇热流
  • 1篇热流分布
  • 1篇热液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5篇栾锡武
  • 3篇秦蕴珊
  • 2篇张训华
  • 2篇赵一阳
  • 1篇龚建明
  • 1篇付永涛
  • 1篇施小斌
  • 1篇范守志
  • 1篇岳保静
  • 1篇鲁银涛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东海陆坡及相邻槽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域分析被引量:32
2003年
利用实测的海底温度和海底热流资料对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中轴以西的槽底地区的海底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地震声纳浮标和OBS(OceanBottomSeismometer)资料将本研究区的地层划分为 6层 ,自上而下地层的速度分别为 1.8(1.8~ 2 .2 )km s、2 .2 (2 .0~ 2 .5 )km s、2 .8(2 .7~ 3.2 )km s、3.4~ 3.6km s、4 .2 (4 .1~ 4 .7)km s、5 .1km s.上部的 1.8~ 2 .2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第四纪的地层 ,2 .8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上部的地层 ,3.4~4 .2km 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下部的地层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覆盖的面积从水深约 5 0 0m的陆坡下缘到冲绳海槽的中轴部分约 70 0 0 0km2 ,相当于整个东海海域面积的十分之一 .稳定带的厚度从 4 0 0m(研究区中部 )到 110 0m(研究区北部和南部 )不等 .适合水合物稳定赋存的地层主要是第四纪 (1.8km s、2 .2km s)和上新世的地层(2 .8km s) .根据热流、构造活动性和稳定带的厚度分析 ,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更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赋存 .
栾锡武秦蕴珊张训华龚建明
关键词: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冲绳海槽海洋地球物理
热液柱的形态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热液柱是海底热液系统将其自身的能量输人海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进行热液活动环境效应研究的主要物理对象。给出了描述热液柱形成与演化的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并给出了问题的近似解。通过解的分析指出,热液流体从海底喷口喷出以后,由于初速度和浮力的存在将沿一个通道上升,随离海底距离的增大上升的速度迅速降低,同时,热液流体的上升通道在侧向上将随之扩展,到达中性浮力面后不再上升,而仅在一个层面上扩展。在不考虑底层流的情况下,热液柱由热液颈和热液透镜组成。热液颈上粗下细,下部与热液喷口连接,上部与热液透镜连接;热液透镜呈宽扁的透镜状。
栾锡武赵一阳秦蕴珊
关键词:热液柱海底热液活动
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海底热流测量与热流分布被引量:30
2003年
 利用钻井资料获得了东海陆架地区15个热流值.分析了海底热流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数据精度.对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热流值进行了分类整理,将海底热流分为可信热流值、较可信热流值和参考热流值.本文使用了前两类热流数据,共得305个.对研究区的热流站位进行了分析,发现热流测站分布很不均匀,冲绳海槽几个高热流异常区的热流测站总数占全部东海热流测站的一半多,仍有相当一些构造单元热流站位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热流值.总体上,研究区的热流分布明显地和沟弧盆系的构造特征相吻合,呈现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东海陆架为正常热流值区,冲绳海槽为高热流异常区,琉球群岛为正常热流值区,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都为低热流异常值区.根据热流推测冲绳海槽下存在深部热物质上拱,琉球海沟垭口之下存在海洋板块的俯冲.本研究区自东向西初步表现出长波长热流振荡现象,但由于测量数据稀少,目前还不能对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栾锡武张训华
关键词:海底热流
我国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生热率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岩石生热率是描述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热物理参数。通过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的含量可以定量计算地壳岩石的生热率。根据东海陆架多口钻井新生代地层样品、东海陆架表层样品和冲绳海槽柱状样品的密度、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对岩石生热率进行了计算。发现东海陆架地区地层岩石的生热率介于 0 .4~1.7μW /m3 之间 ,落于正常沉积岩生热率范围 ,比火成岩的生热率要高。同时 ,岩性对生热率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岩性不同 ,生热率不同。其中 ,泥岩的生热率最高 ,而粉沙岩、砂岩的生热率次之。东海区新生代地层的生热率由新到老生热率呈下降的趋势 ,但 ,其中玉泉组、龙井组和花港组地层生热率几乎一致。这和该地层的波速特征非常吻合。关系式lnA =1.0 4 - 0 .2 915vp 能够较好地描述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波速和生热率之间的关系。在已知地层层速度的情况下 。
栾锡武赵一阳秦蕴珊高德章赵金海
关键词:新生代波速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特征被引量:8
2006年
使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于2001年以及20世纪80年代在东海地区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为目的,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并获得了偏移地震剖面.通过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在6条剖面上确定了6段异常反射为BSR,均有振幅强、与海底相位相反的特点.6段BSR基本上都没有出现和沉积地层相交的现象.分析认为,这与东海地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特征有关,并不能由此否认这些异常反射是BSR.6段BSR出现的水深为750~2 000 m,埋深在0.1~0.5 s(双程时间)之间.随着海底深度的增大,BSR埋深有增大的趋势.计算结果显示,6段BSR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条件都满足水合物稳定赋存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本文的BSR主要与北卡斯凯迪亚盆地以及智利海域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条件相似,而与日本南海海槽、美国布莱克海台等海域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条件相差比较大.在地震剖面上,6段BSR所处的局部构造位置都和挤压、断层有关,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在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东海陆坡近槽底的位置以及与陆坡相近的槽底.在南北方向上,除分布在吐噶喇断裂和宫古断裂附近外,还与南奄西、伊平屋和八重山热液活动区相邻.热液活动和水合物虽然没有直接的成因关系,但岩浆活动为水合物气源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条件,为流体和气体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条件,从而有利于水合物的发育与赋存.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推断,剖面A1A2和A14A23发育BSR的位置应该有气体或者流体从海底流出,可能是海底冷泉发育的位置.剖面A14A23上BSR发育处,振幅比的异常增大和BSR埋深的降低是相关联的.这种关联支持该处发育海底冷泉的推测.
栾锡武岳保静鲁银涛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反射地震似海底反射
关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地质理解被引量:13
2005年
简要回顾了岩石圈均衡理论的发展及岩石圈区域均衡和挠曲理论在岩石圈动力学研究中起的作用,阐述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和特征。强调Te的研究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紧密结合,即通过岩石圈挠曲理论和区域均衡原理,对地形和重力资料进行谱分析计算,来获取岩石圈的物理性质信息。计算的Te(和相应的挠曲刚度)是岩石圈等效的强度,与爆破地震、地震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观测到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不同,它们之间只有通过岩石圈的屈服刚度包络面(YSE)才能比较。大洋和大陆岩石圈YSE的理论计算,表明Te值显著小于地震学的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尤其对于大陆岩石圈,地壳厚度、热年龄和应变率均可显著影响岩石圈的强度。本文还以滇西为实例介绍了对相干值曲线计算的新认识和当前岩石圈Te研究的最新趋势。
付永涛范守志施小斌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