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5Z109)
- 作品数:35 被引量:123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永峰李建政陈红昌盛杨传平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更多>>
- A^2/O工艺中HRT对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水力停留时间是制约A2/O工艺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本试验采用了50 L的A2/O实验装置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sidence Time,HRT)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污泥回流比为75%,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工况下处理生活污水,HRT对COD的影响较小,对NH3—N、TN以及TP的去除率影响较大,HRT为8 h时,系统处理效果最佳.碳源不足同样制约着TN和NH3—N的去除率.TN、NH3—N的去除相对COD去除比较需要较长的HRT,而HRT过长又对TP的去除不利.
- 李永峰潘欣语杨建宇
- 关键词:污水处理脱氮除磷A2/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
- 磷酸盐对高效产氢菌种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发酵产氢性能的影响和调控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磷酸二氢钾(K2HPO4)以及磷酸盐缓冲溶液(PBS:K2HPO4+KH2PO4)分别作为磷元素的来源时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生长及产氢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K2HPO4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生长及产氢效能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对培养基中的pH值具有良好的维持作用,当K2HPO4浓度为1.5g/L时,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生物气体产量、氢气产量以及比产氢率都达到最大,分别为4960ml/L,2107.5ml/L和1.93mol H2/mol葡萄糖,培养基内的pH值始终维持在3.0~5.0之内;PBS对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生长及产氢效能以及缓冲培养基终pH值同样也具有较良好的促进作用,当PBS浓度为0.15mol时,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的生物气体产量、氢气产量和平均产氢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3860ml/L,1832.7mlH2/L和2.6324mmol H2/g·cell·h。
- 李永峰陈红韩伟王占青徐菁利
- 关键词:生物制氢
- 表征发酵产氢活性污泥效能的碘硝基四唑紫-比脱氢酶活性及其检测被引量:4
- 2009年
- 目前,评价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产氢效能的指标,一般采用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与总悬浮固体(MLSS)的比值(MLVSS/MLSS)、MLVSS的比产气(氢)速率及COD去除率等参数,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为寻求评价发酵制氢活性污泥系统产氢效能的合理指标,以脱氢酶检测的碘硝基四唑紫(INT)法为基础,以发酵产氢系统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样品,确立并优化了INT-比脱氢酶活性的检测与计算方法,并对比脱氢酶活性与发酵制氢系统的产氢效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NT-比脱氢酶活性检测的适宜条件是:在容积为10mL的离心管中,先后加入一定浓度的污泥样品0.3mL、19.8mmol/LINT溶液1mL、pH5乙酸钠缓冲剂1.5mL,45℃暗处振荡反应30min;反应终止剂选用98%的浓硫酸,萃取溶剂为无水乙醇,438nm测定吸光度;检测污泥样品(MLVSS,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可以在3.5~12.5g/L范围内选定。絮状发酵产氢活性污泥的INT-比脱氢酶活性与比产氢速率非常高度相关,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厌氧生物制氢系统污泥的产氢活性。
- 李建政王硕郑国臣蒋凡
- 关键词:生物制氢厌氧活性污泥脱氢酶
- 重金属废水和有机废水组合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新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上的创新,既保留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经典微生物处理的手段,又提出了新的观念,将污水处理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结合起来,将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有机废水的处理结合起来,将有机废水池...
- 李永峰姜颖杨传平王东阳
-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
- 文献传递
- 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SSCP分析条件优化被引量:10
- 2008年
- 针对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群落中相似基因序列较多等特点,对影响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图谱分辨率的电泳温度、甘油、交联度和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BSA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细菌16SrDNAV3区(约200bp)PCR扩增片段,在凝胶浓度为12%、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9:1、无甘油等条件下,恒压260V,4℃电泳17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SSCP图谱;BSA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样品中残留腐殖酸和棕黄酸等杂质对PCR扩增的抑制作用,提高SSCP图谱的分辨率和可读性,为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解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 鲍立新李建政赵焱郑国臣
-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厌氧活性污泥群落结构牛血清白蛋白
- 厌氧接触发酵制氢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被引量:8
- 2009年
- 以稀释糖蜜为底料,探讨了厌氧接触反应设备用于连续流发酵制氢的可行性,考查了其启动运行特性。以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剩余污泥为种泥,反应器在污泥接种量9.3g(MLVSS)/L、进水COD5000mg/L、HRT8h和系统温度(35±1)℃等条件下启动,30d后达到稳定运行状态,乙醇和乙酸之和的质量百分数,占液相末端发酵产物总量的69.8%,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特征。在稳定运行阶段,系统的pH值、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分别维持在4.8,460mg/L,-305mV左右,平均产气速率和产氢速率分别达到33.2和13.4L/d。厌氧接触发酵制氢反应设备,呈现出良好的产氢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 李建政李伟光昌盛刘枫王淑静郑国臣
- 关键词:生物制氢发酵
- SSCP技术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运行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SRV3-2P和BSF8/20,分析了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的厌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UPGMA群落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格室细菌的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有机负荷不仅会影响ABR内各细菌类群的生长,同时也会改变细菌群落的结构和不同细菌类群在各格室的分布;随着有机负荷的逐步提高,ABR各格室细菌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特异性随之增加;用SSCP和UPGMA群落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污泥样品,可以对ABR的运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 黄晓飞李建政马超昌盛徐香玲赵焱付源
- 关键词:废水处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
- 一株产氢产乙酸菌的生长条件及产乙酸特性被引量:5
- 2008年
- 在参与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各类微生物菌群中,产氢产乙酸菌群在功能生态位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产氢产乙酸过程的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效能。在前期研究中,通过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从厌氧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m)的产氢产乙酸菌AX3。间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X3可在pH7.0、30℃条件下获得最佳增殖,不仅对丁酸和丙酸具有很高的乙酸转化率,同时也可发酵多种双糖和淀粉,并产生一定数量的乙酸。作为氮源,氯化铵比尿素更能有效地促进菌株AX3的增殖。
- 李建政刘枫郭小宇马超
- 关键词:有机废水厌氧处理产氢产乙酸菌生理生态特性
- 苹果加工及其废弃物的生物制氢利用
- 2008年
- 氢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生物制氢在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中占有日趋重要的位置。目前采用的生物制氢技术成本较高,使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原料是降低其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生物质是新的发展方向。苹果具有很大的产氢潜力。
- 李永峰王婧婧杨传平唐佳燕
- 关键词:苹果生物制氢废弃物
- 纯菌种R3连续流厌氧发酵生物制氢
- 2009年
- 以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作为厌氧发酵生物制氢反应装置,并采用纯菌种R3为产氢菌株,对发酵法生物制氢反应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糖蜜废水为发酵底物,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反应器具有持续产氢能力,并在16 d运行后达到稳定。此时COD平均去除率28%左右,氧化还原电位在-445 mV~-420 mV,产气量约6.6 L/d,氢气体积分数59.4%,产氢效果显著。这表明R3是一株高效产氢菌株,可以应用于连续流制氢工艺。
- 李永峰聂荣涛韩伟陈瑛杨传平
- 关键词:产氢细菌生物制氢CSTR乙醇型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