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3JB790040)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冰黄卫华商晨马宁李美嵩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过渡性制度安...
  • 1篇中国财政
  • 1篇冗员
  • 1篇所有制
  • 1篇企业
  • 1篇企业冗员
  • 1篇民营
  • 1篇民营经济
  • 1篇内部劳务市场
  • 1篇经济学
  • 1篇经济学原理
  • 1篇就业
  • 1篇劳动用工制度
  • 1篇劳务
  • 1篇劳务市场
  • 1篇国有企业
  • 1篇财政
  • 1篇大包干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学院

作者

  • 4篇周冰
  • 1篇商晨
  • 1篇万举
  • 1篇黄卫华
  • 1篇马宁
  • 1篇李美嵩

传媒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策略型过渡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大包干体制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改革决策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条件下的决策问题,为了控制改革风险,改革者可能会采取作为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方案。财政大包干就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但因为它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矛盾,削弱了中央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地方的不规范行为。财政大包干是在改革的目标模式分税制已经明确以后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安排,采取这种策略型过渡性制度安排的原因是各种制度改革之间的不匹配,即不协调成本的存在,目的是缓解不协调的矛盾,为下一步实施分税制创造条件,而中央政府掌握着改革主导权是这一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条件。
周冰李美嵩
中国平滑式转型启动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80年代城镇民营经济重新崛起的契机被引量:3
2006年
中国平滑式体制转型是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启动的,然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受排斥的,那么改革初期为什么会在所有制结构的发展方向上出现180°大转弯呢?详细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制结构调整改革是在当时的就业压力下发生的,1978-1979年,由于知青集中返城使本来已经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更大。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提出“三结合”的就业方针,这一适应性的政策调整行为启动了所有制结构改革,从而使城镇民营经济得以应运而生,所有制结构这个传统计划体制的核心和最难触动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突破。这一实例反映出平滑式体制转型启动的经济学原理:改革突破口选择的最大压力原则,沿阻力最小化路线推进的边际改革原则和让生产者即期获益的速效原则。
周冰马宁
关键词:就业所有制民营经济
论过渡性制度安排被引量:10
2008年
过渡性制度安排是指内在不稳定的、具有尝试性和特定演化方向的制度安排,具体可以分为搜寻型、目标型、阶段型和策略型4种类型。从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政府主导下的公共选择,因此转型研究应当围绕着政府的决策行为,即改革的策略选择这一主线来展开。过渡性制度安排是作为降低改革成本、减小阻力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被决策者所采用的。转型在本质上是由利益驱动下的权利结构调整过程,改革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风险控制策略是过渡性制度安排产生的主观原因,转型过程中权利结构的非均衡则是更深层次的客观原因。只有以效率为导向的生产型改革才能推动过渡性制度安排向着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持续不断地演进。
周冰黄卫华商晨
关键词:过渡性制度安排
体制改革利益摩擦的缓冲机制——国有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案例研究
2007年
国有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是1980年代中期我国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它是在企业扩大自主权之后,为了增强自身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外部体制环境的改革不配套,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阻力、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不协调成本的约束下,为了减轻辞退企业冗员可能引起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与政府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利益摩擦的缓冲机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平滑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考察其产生和演化的原因与动力机制,对于转型理论研究和改革深化都有重要意义。
周冰万举
关键词:内部劳务市场过渡性制度安排劳动用工制度企业冗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