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8)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惠芹吴北燕张绪超黄绍良李建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造血
  • 4篇胚胎
  • 4篇基质细胞
  • 4篇AGM区
  • 4篇AGM区基质...
  • 3篇造血干
  • 3篇基质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人胚
  • 2篇胚胎发育
  • 2篇主动脉-性腺...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定向诱导分化
  • 1篇血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干细胞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5篇黄绍良
  • 5篇张绪超
  • 5篇吴北燕
  • 5篇陈惠芹
  • 2篇蔡耘
  • 2篇李建远
  • 2篇吴燕峰
  • 1篇陈述林
  • 1篇连培文
  • 1篇华秀峰
  • 1篇魏菁
  • 1篇王跃嗣
  • 1篇包蓉
  • 1篇徐慧
  • 1篇张守信
  • 1篇郭敏芳
  • 1篇王玮
  • 1篇黄永兰
  • 1篇高伟
  • 1篇王海燕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胚AGM区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及其在含AGM区基质细胞体系中的培养
2008年
本研究分离人胚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造血干/祖细胞(HSPC)并在含人AGM区基质细胞的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以了解人AGM区基质细胞对HSPC的作用。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胎龄28-45天胚胎AGM区细胞CD34、Flk-1、VEGF的表达;分离AGM来源的HSPC,通过直接接种和经Transwell非直接接触两种方法接种于含人AGM区基质细胞系(hAGMS3和hAGMS4)饲养层的培养体系,观察HSPC生长情况和卵石区形成细胞(cobblestone area-forming cells,CAFC)并计数卵石区(cobblastone area,CA);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体系中悬浮细胞和CAFC的CD34、Flk-1表达;收获细胞进行半固体造血集落培养以检测两种培养方法对AGM-HSPC的集落形成能力影响。结果表明:人AGM区造血细胞表达CD34和Flk-1。两种接种方法均显示有CFC形成,直接接触培养能形成CD34和Flk-1双阳性的CAFC,集落总数明显高于非接触培养(hAGMS3体系:1647±194vs389±31,p<0.05;hAGMS4体系:1586±75vs432±35,p<0.05)。结论:①人胚AGM区含有CD34+Flk-1+的HSC。②首次建立含人胚AGM基质细胞的AGM-HSPC培养体系,直接接触培养和非直接接触培养均能促进AGM-HSC的生长,AGM基质细胞与HSC直接接触发挥重要作用。
吴北燕黄绍良陈惠芹张绪超
关键词: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最佳分化条件。方法取流产胎儿的长骨骨髓,体外培养扩增MSCs,先后予以2-巯基乙醇、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27及尼克酰胺,通过三阶段诱导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鉴定巢素蛋白(nestin)、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PDX-1)、胰岛素(insu lin)和胰高糖素(glucagon)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细胞中的锌离子、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人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MSCs易于体外分离和扩增,诱导二阶段细胞表达nestin及PDX-1,诱导三阶段形成胰岛样细胞团,表达insu lin及glucagon;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胞浆胰岛素分泌量为81.3±23.6μu/m l;有一定程度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结论MSCs可以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尼克酰胺20 mmol/L是合适的促进胰岛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浓度。
华秀峰王玮王海燕连培文张守信陈述林高伟李建远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胰岛
胎肝造血期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胎肝造血期胎肝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记的表达。【方法】取孕16~20周人胚胎肝脏,分离培养胎肝MSC,传代培养成系并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其造血相关表面标记和细胞蛋白表达。【结果】人胎肝MSC呈成纤维样形态,指数生长期倍增时间约为16h,细胞增殖26.5倍。传代15次仍有94.18%的细胞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人胎肝MSC表达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1、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胎肝MSC表达造血微环境细胞外基质蛋白Fibronectin、α-SMA及上皮细胞标记蛋白AFP和E-cadherin。【结论】人胎肝MSC具有胚胎造血组织和发育中的肝脏特异的相关分子表达,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研究造血、胎肝发育机制的模式细胞。
吴北燕黄绍良陈惠芹张绪超魏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发生
DNA甲基化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表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的可逆性修饰,在哺乳动物中其修饰的主要方式为DNA甲基似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生殖细胞发育期和植入前胚胎期,如果在此期间发生去甲基化不充分或者是过早的再甲基化,则会导致胚胎的死亡及出生后各种遗传病的发生,也是目前体细胞核移植来源的胚胎受孕率低的重要原因。
郭敏芳李建远
关键词:表遗传甲基化核移植胚胎发育
含人AGM区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为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体外模拟胚胎早期AGM区造血微环境,诱导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为造血干细胞(HSCs)。方法:将小鼠E14ESCs在含BMP-4及VEGF的半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为拟胚体(EB),分别于3、6、9、12、15d时收获EB,流式细胞术检测Flk-1+细胞含量。取Flk-1+细胞处于高峰期的EB细胞,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并设无饲养层对照,分别于3、6、9、12d时收获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Sca-1+c-kit+细胞含量,并分析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诱导E14细胞形成EB过程中添加BMP4+VEGF的因子组Flk-1+细胞在第9d达峰值(27.53%±2.84%),与未添加因子组(8.77%±1.12%)比较差异显著(P<0.05)。将培养9d的EB细胞在hAGMS3、hAGMS4饲养层上进一步诱导分化,第6d时Sca-1+c-kit+细胞达峰值,分别为7.31%±1.21%、7.62%±1.52%,其绝对数分别扩增(2.57±0.48)倍、(2.35±0.36)倍,与无饲养层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该分化阶段的Sca-1+c-kit+细胞具有形成各系造血细胞集落的能力。结论:人胚早期AGM区基质细胞能促进小鼠ESCs定向分化为HSCs,为研究ESCs分化为HSCs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模型。
张绪超陈惠芹黄绍良吴北燕黄永兰蔡耘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细胞分化
胚胎造血过程中的成血管血液干细胞被引量:2
2007年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细胞和内皮细胞共同产生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中胚层间质细胞。利用多种体内外方法证明,导致中胚层决定和分化形成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就是成血管血液干细胞。本文就体内内皮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标记的追踪,体外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和内皮细胞的决定与分化,影响成血管血液干细胞的关键转录因子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成血管血液干细胞存在的证据、诱导发生、影响因素和多分化潜能,以及未来研究的前景。
王跃嗣徐慧
关键词:胚胎发育造血
人胚胎AGM区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对脐血CD34^+细胞的支持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人主功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 CD34^+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 CD34^+细胞,接种于底层已制备好的人 AGM 区基质细胞 S1~S5饲养层的24孔板中,同时设无饲养层组及取自同期胚胎的躯干成纤维(hFT)细胞为对照,体外培养28 d,每7 d 收获细胞并检测总数,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4^+、CD34^+ CD38^-细胞含量,并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结果在未加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的条件下,5株人 AGM 区基质细胞 hAGMS1~S5对制造血细胞总数、CD34^+及 CD34^+CD38^-细胞、造血细胞集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及维持作用,与无饲养层组、hFT 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总数在21d 达到峰值[扩增(25.13±4.83)倍],CD34^+、CD34^+CD38^-细胞在扩增14 d 达到峰值[(2.68±0.51)倍、(2.38±0.45)倍],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亦在14 d 达到峰值[(2.62±0.85)倍]。hAGMS1~S5的造血支持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hAGMS3、S4优于 S1、S2及 S5。结论人 AGM 区基质细胞对脐血 CD34^+细胞具有维持及扩增作用,特别是 hAGMS3、S4两株细胞具有更好的维持作用。
陈惠芹张绪超黄绍良吴北燕吴燕峰蔡耘
关键词:主动脉-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造血干细胞
人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LTC-IC的支持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为探讨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血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造血支持作用,建立了人AGM区基质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长期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已制备好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1-S5)饲养层的24孔板中共培养,同时设无饲养层组作为对照,分别于共培养5、6、7、8周时收获细胞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并采用极限稀释法(LDA)检测与人AGM区基质细胞共培养后的脐血CD34+细胞的LTC-IC含量。结果表明,无饲养层的对照组培养5周后不再产生造血细胞集落,而以hAGMS1-S5作为饲养层,共培养5周后造血细胞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hAGMS1-S5维持LTC-IC的作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hAGMS3与S4组支持作用最强。LDA检测结果显示,hAGMS3和S4维持LTC-IC的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AGMS3和S4共培养14天后脐血CD34+细胞中的LTC-IC扩增,分别是达到(176±46)%、(187±52)%,S3和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S1-S5对脐血LTC-IC具有维持作用,特别是hAGMS3和S4两株细胞对脐血LTC-IC具有更好的维持及扩增作用。
陈惠芹张绪超黄绍良吴北燕吴燕峰包蓉
关键词:AGM区基质细胞脐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