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320)

作品数:33 被引量:477H指数:13
相关作者:沈海龙张振张含国李凤日董利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人工林
  • 10篇红松人工林
  • 6篇物量
  • 4篇种子园
  • 4篇红松种子
  • 3篇生物量
  • 3篇土壤
  • 3篇无性系
  • 3篇立木
  • 3篇红松种子园
  • 2篇东北林区
  • 2篇养分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愈伤组织诱导
  • 2篇针叶
  • 2篇枝条
  • 2篇生物量模型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3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安徽省颍上县...
  • 1篇黑龙江省铁力...

作者

  • 12篇沈海龙
  • 8篇李凤日
  • 8篇张含国
  • 8篇张振
  • 7篇董利虎
  • 7篇贾炜玮
  • 6篇张鹏
  • 5篇张磊
  • 4篇杨玲
  • 4篇金光泽
  • 3篇梁艳
  • 3篇崔晓阳
  • 3篇周宇
  • 2篇郭亚芬
  • 2篇殷东生
  • 2篇王龙
  • 2篇于宏影
  • 2篇姜莹
  • 2篇张金虎
  • 2篇刘灵

传媒

  • 5篇森林工程
  • 5篇植物研究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解掌握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以便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红松分杈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杈与密度关系、分杈及树体调控与结实关系、红松分杈在其培育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早期研究是把分杈作为一种影响木材培育的不良现象而进行的,研究集中在分杈原因与预防措施方面,近年来才关注分杈对生长及结实的影响、分杈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个别研究深入到分杈的生理机制,并有人工截顶促杈研究;韩国对种子园母树截顶促杈的研究比较系统。这些研究结果有一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红松种子园、坚果专用林和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技术建立上,未来应加强从发育生物学、营养生理学、生殖生物学和系统人工调控技术等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
沈海龙张金虎王龙
红松转录组SSR分析及EST-SSR标记开发被引量:73
2015年
【目的】红松已开发的分子标记缺乏共显性的遗传标记,尚不能满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需要。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 SSR标记目前仍然是较为经济高效的 DNA分子标记开发策略,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红松 EST-SSR标记,掌握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征,为红松的 SSR多样性分析及变异分析提供基础。【方法】利用 SSR检索程序从红松转录组41476条 Unigenes中筛选得到1757个 SSR 位点,并对 SSR 位点的数量、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合成101对 SSR引物,采用琼脂糖电泳初步检查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检测方法确定引物的多态性,并收集扩增产物,送测序验证,最终开发出16对 SSR引物。合成6对荧光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来自黑龙江省鹤岗、林口、铁力、苇河4个种子园的53份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出的 EST-SSR的分布频率( SSR 的个数与总 Unigene 的数量比)为4.24%。单、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分别占总SSR的46.90%,17.12%和34.66%; SSR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分布在5~24次之间。参试的101对引物中有21对引物扩增可检测出多态性位点,占引物总数的20.8%;重测序验证,有16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目标序列。6对荧光引物共检测出18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363~0.6674,平均为0.325。【结论】红松属于基因组序列比较庞大的裸子植物,本研究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重复单元以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所研究红松种子园子代属于中等多态性水平。本研究印证了利用红松转录组数据开发 SSR标记的可行性,同时采用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红松自由授粉子代材料,为红松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分析及变异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
张振张含国莫迟张磊
关键词:转录组
八里河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探讨
八时河水环境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低洼地采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种养结合,梯级开发";尽可能增加排水出路,开挖截岗沟,高水高排,不能高排的,修建电力排灌站抽排;利用当地灌溉水源,扩大水稻面积,增强全流域的蓄水除涝能力;利用...
杨志生袁传华
关键词:水环境
文献传递
东北林区红松土壤及针叶中钙、镁、硫质量分数被引量:2
2015年
以不同地区的红松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针叶中Ca2+、Mg2+、S及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并结合海拔、纬度、坡度等地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针叶营养中Ca2+质量分数最大,Mg2+和S的质量分数相差不大;红松林下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比较高,并不需要施肥,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Ca2+、Mg2+、S。土壤交换性Ca2+质量分数与针叶Ca2+质量分数不相关,土壤交换性Mg2+质量分数与针叶Mg2+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S质量分数与针叶S质量分数不相关。针叶中的Mg2+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极显著负相关;Ca2+与坡度极显著正相关;S与坡度显著正相关。
赵瑛琳郭亚芬崔晓阳
关键词:植物营养元素土壤营养元素
截顶后红松幼树光合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14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截顶处理(CK:不截顶、P1:截去第2轮枝及以上部分、P2:截去第3轮枝及以上部分)对树木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去第3轮枝后在短时间内(2个月)对红松树体光合特征各指标有显著提高作用,但是效应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2个月后影响就不再显著;截顶后不同叶龄针叶的光合生理响应也有所不同:对于当年生针叶,两种截顶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两种截顶对蒸腾速率影响显著,并且P2处理显著提高了蒸腾速率;对于一年生针叶,两种处理中P1处理只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2处理对所有光合指标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对于二年生针叶,P2处理显著增加了针叶的各光合特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而P1处理对所有光合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截去第3轮枝的红松一年生、二年生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未截顶红松。本试验揭示了截去第3轮枝及以上部分可以增加红松叶片光合作用,可为进一步探究截顶后树木的复壮机制以及改善经营水平提供依据。
Nguyen Thanh Tuan沈海龙王琴香张鹏Vu Dinh Duy
关键词:截顶光合特征色素含量
不同土层中氮磷钾养分对红松针叶磷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红松1~2年生叶片和其林下生长的土壤为对象,研究红松叶片中磷含量、磷贮量及其林下土壤中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揭示叶片质量、磷素水平与各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质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无关,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针叶磷含量无关,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2年生针叶磷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年生针叶的磷含量与各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都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针叶中磷贮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无明显相关性。
王超逸郭亚芬崔晓阳
关键词:矿质养分磷含量针叶
林木大年结实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大年结实是树木普遍的繁殖行为,在种群水平表现出较高的年际变化,存在不规律的间隔期。这种结实规律有利于调节捕食者种群数量,提高授粉效率,促进种子散布和降低种子捕食者的影响,是一种进化的生殖策略,但其对生产上种实高产稳产非常不利。本文综述了大年结实的特点以及大年结实对树木营养生长、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大年结实的主要因素(碳水化合物、矿质养分、激素水平、气候因子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年结实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殷东生沈海龙
关键词:营养生长资源消耗矿质养分内源激素气候因子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分配被引量:1
2014年
森林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是探究森林碳循环和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的方法测定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小兴安岭南坡、张广才岭东坡、张广才岭西坡和完达山)红松人工幼龄林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植被碳库、碎屑碳库差异显著,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密度差异不显著,分别在35.95-76.36、3.52-11.34、101.96-173.37和154.54-256.78 tC·hm-2波动;各组分分配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18.78%-30.34%、1.79%-5.24%和65.58%-79.43%。(2)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除树叶)碳密度及其分配均差异显著,干、枝、叶和根的碳密度分别在22.47-47.11、2.30-12.31、2.90-5.80和7.02-17.16 tC·hm-2波动,各器官分配比例在51.98%-64.80%、6.68%-17.19%、6.55%-8.34%和20.23%-22.55%。(3)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根冠比(R/S)、土壤碳密度(含碎屑层碳密度)与植被碳密度比(SC/VC)均差异显著,各地区比值范围分别为0.26-0.29和2.31-4.69。(4)胸高断面积与乔木层碳密度、植被碳库和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能够很好地反映其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宋文艺蔡慧颖金光泽李凤日贾炜玮崔晓阳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碳密度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建被引量:20
2012年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最优基础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80~0.99,模型拟合率EF为0.82~0.98;在模型的预测精度方面,总生物量和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大多数在82%以上,其中树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高,树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低。总体来看,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法建立的相容性模型效果稍好,总量与各分量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与相容性模型的各项拟合和检验指标差异不大,这2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均能很好地预估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董利虎李凤日贾炜玮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红松人工林和相邻次生林林下红松天然更新种群格局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探讨球果采摘后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生存现状,了解红松天然更新种群的动态,以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两种林分为对象,对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状态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人工林与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结构都不完整,蒙古栎次生林内红松天然更新种群年龄对应于球果采摘强度的不同时期出现了两个峰值,而红松人工林内只有前4年生幼苗;(2)两种林分中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株/簇与簇数均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即红松幼苗幼树多以单株存在,簇生幼苗的数量占比很少;(3)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的红松天然更新幼苗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比红松人工林内的具有优势,两种林分中1a和2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不明显,但3a更新幼苗的苗高差异显著;次生林内1~3a红松天然更新幼苗的地径均极显著高于人工林林内的红松幼苗。结论:在当前的这种球果采摘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及其相邻蒙古栎次生林林内红松更新幼苗幼树分布受到了很大影响,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幼苗幼树以单株存在。
王琴香沈海龙和春庭Nguyen Thanh Tuan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