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320)

作品数:33 被引量:534H指数:14
相关作者:沈海龙张振张含国李凤日董利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人工林
  • 10篇红松人工林
  • 6篇物量
  • 4篇种子园
  • 4篇红松种子
  • 3篇生物量
  • 3篇土壤
  • 3篇无性系
  • 3篇立木
  • 3篇红松种子园
  • 2篇东北林区
  • 2篇养分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愈伤组织诱导
  • 2篇针叶
  • 2篇枝条
  • 2篇生物量模型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

机构

  • 3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安徽省颍上县...
  • 1篇黑龙江省铁力...

作者

  • 12篇沈海龙
  • 8篇李凤日
  • 8篇张含国
  • 8篇张振
  • 7篇董利虎
  • 7篇贾炜玮
  • 6篇张鹏
  • 5篇张磊
  • 4篇杨玲
  • 4篇金光泽
  • 3篇梁艳
  • 3篇崔晓阳
  • 3篇周宇
  • 2篇郭亚芬
  • 2篇殷东生
  • 2篇王龙
  • 2篇于宏影
  • 2篇姜莹
  • 2篇张金虎
  • 2篇刘灵

传媒

  • 5篇森林工程
  • 5篇植物研究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吉林林业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解掌握红松分杈现象研究现状,以便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红松分杈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杈与密度关系、分杈及树体调控与结实关系、红松分杈在其培育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早期研究是把分杈作为一种影响木材培育的不良现象而进行的,研究集中在分杈原因与预防措施方面,近年来才关注分杈对生长及结实的影响、分杈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个别研究深入到分杈的生理机制,并有人工截顶促杈研究;韩国对种子园母树截顶促杈的研究比较系统。这些研究结果有一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红松种子园、坚果专用林和果材兼用林定向培育技术建立上,未来应加强从发育生物学、营养生理学、生殖生物学和系统人工调控技术等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
沈海龙张金虎王龙
红松转录组SSR分析及EST-SSR标记开发被引量:78
2015年
【目的】红松已开发的分子标记缺乏共显性的遗传标记,尚不能满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需要。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 SSR标记目前仍然是较为经济高效的 DNA分子标记开发策略,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红松 EST-SSR标记,掌握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征,为红松的 SSR多样性分析及变异分析提供基础。【方法】利用 SSR检索程序从红松转录组41476条 Unigenes中筛选得到1757个 SSR 位点,并对 SSR 位点的数量、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合成101对 SSR引物,采用琼脂糖电泳初步检查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检测方法确定引物的多态性,并收集扩增产物,送测序验证,最终开发出16对 SSR引物。合成6对荧光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来自黑龙江省鹤岗、林口、铁力、苇河4个种子园的53份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出的 EST-SSR的分布频率( SSR 的个数与总 Unigene 的数量比)为4.24%。单、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分别占总SSR的46.90%,17.12%和34.66%; SSR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分布在5~24次之间。参试的101对引物中有21对引物扩增可检测出多态性位点,占引物总数的20.8%;重测序验证,有16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目标序列。6对荧光引物共检测出18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363~0.6674,平均为0.325。【结论】红松属于基因组序列比较庞大的裸子植物,本研究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重复单元以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所研究红松种子园子代属于中等多态性水平。本研究印证了利用红松转录组数据开发 SSR标记的可行性,同时采用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红松自由授粉子代材料,为红松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分析及变异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
张振张含国莫迟张磊
关键词:转录组
八里河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探讨
八时河水环境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低洼地采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种养结合,梯级开发";尽可能增加排水出路,开挖截岗沟,高水高排,不能高排的,修建电力排灌站抽排;利用当地灌溉水源,扩大水稻面积,增强全流域的蓄水除涝能力;利用...
杨志生袁传华
关键词:水环境
文献传递
东北林区红松土壤及针叶中钙、镁、硫质量分数被引量:2
2015年
以不同地区的红松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针叶中Ca2+、Mg2+、S及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并结合海拔、纬度、坡度等地形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针叶营养中Ca2+质量分数最大,Mg2+和S的质量分数相差不大;红松林下土壤中交换性Ca2+、Mg2+、有效S的质量分数比较高,并不需要施肥,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Ca2+、Mg2+、S。土壤交换性Ca2+质量分数与针叶Ca2+质量分数不相关,土壤交换性Mg2+质量分数与针叶Mg2+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S质量分数与针叶S质量分数不相关。针叶中的Mg2+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极显著负相关;Ca2+与坡度极显著正相关;S与坡度显著正相关。
赵瑛琳郭亚芬崔晓阳
关键词:植物营养元素土壤营养元素
截顶后红松幼树光合生理响应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以14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截顶处理(CK:不截顶、P1:截去第2轮枝及以上部分、P2:截去第3轮枝及以上部分)对树木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去第3轮枝后在短时间内(2个月)对红松树体光合特征各指标有显著提高作用,但是效应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2个月后影响就不再显著;截顶后不同叶龄针叶的光合生理响应也有所不同:对于当年生针叶,两种截顶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两种截顶对蒸腾速率影响显著,并且P2处理显著提高了蒸腾速率;对于一年生针叶,两种处理中P1处理只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2处理对所有光合指标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对于二年生针叶,P2处理显著增加了针叶的各光合特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而P1处理对所有光合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截去第3轮枝的红松一年生、二年生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未截顶红松。本试验揭示了截去第3轮枝及以上部分可以增加红松叶片光合作用,可为进一步探究截顶后树木的复壮机制以及改善经营水平提供依据。
Nguyen Thanh Tuan沈海龙王琴香张鹏Vu Dinh Duy
关键词:截顶光合特征色素含量
不同土层中氮磷钾养分对红松针叶磷素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红松1~2年生叶片和其林下生长的土壤为对象,研究红松叶片中磷含量、磷贮量及其林下土壤中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揭示叶片质量、磷素水平与各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质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无关,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针叶磷含量无关,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2年生针叶磷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年生针叶的磷含量与各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都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针叶中磷贮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无明显相关性。
王超逸郭亚芬崔晓阳
关键词:矿质养分磷含量针叶
基于线性混合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生物量模型被引量:20
2013年
基于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60株红松解析木3643个枝条生物量的实测数据,利用全部子回归技术建立了枝条生物量模型(枝、叶和枝总生物量模型),最终选择lnw=k1+k2lnL b+k3lnD b为枝条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利用SAS 9.3统计软件的PROC MIXED模块建立枝条生物量混合模型,并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等统计指标评价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红松解析木的叶和枝总生物量混合模型以k1、k2、k3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枝生物量混合模型以k1、k2作为随机效应参数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将枝条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与最优混合模型进行模型检验.混合模型各项指标优于基础模型,能有效地提高模型的预估精度,并且通过方差协方差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树木之间的差异.
董利虎李凤日贾炜玮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线性混合模型
鹤岗和铁力红松种子园种子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对鹤岗和铁力两个红松种子园的15个无性系的种子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种仁重、种皮重指标差异极显著,出仁率、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长宽比指标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指标与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种仁重/种皮重与种长、种宽,种皮重与种长、种宽,种长与种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出仁率指标与所观测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与种子质量相关的指标变异系数在两个种子园中差异较大,而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说明种子质量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而种子形态受影响较小。不同无性系的种子有关性状除受环境影子影响外,还与基因型×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关。
杨柏林张振张磊张含国姜莹
关键词:种子园种子
红松人工林树冠大小与果实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2块样地70株枝解析数据及21块固定样地2008~2010年的结实量数据,利用异速生长方程建立立木树冠体积和表面积预估模型,同时对树冠大小与欠年、平年、丰年的红松结实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与冠长、胸径、冠幅和树高均显著相关,其中与胸径相关系数最大,与树高相关系数最小。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确定系数R^2都在0.55以上,预测精度大多数在85%以上。利用所建立的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模型,我们分析了其对结实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松人工林结实量与其树冠体积大小以及与树冠表面积大小呈线性关系,其中,结实丰年的结实量与树冠体积以及与树冠表面的线性关系最明显(r=0.7267~0.7338),平年次之(r=0.6888~0.6675),欠年最差(r〈0.5)。总的来说,本文所建立的红松人工林立木树冠体积和表面积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能对红松立木树冠大小进行很好的估计,为进一步研究红松人工林结实规律及果材兼用林优化经营提供基础。
张强董利虎李凤日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结实量
红松坚果林培育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12年
综述了红松结实、红松坚果林培育、红松坚果型优树选育以及红松坚果林无性系选育与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松坚果研究提出了展望。
刘迪张鹏沈海龙
关键词:坚果林结实性状繁殖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