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718)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建中李淑艳方丕华任振芳鲁锦国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孝感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大豆中L3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采用分子手段试图分离与大豆种子低温吸胀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cDNA-AFLP(cDNA-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和RACE技术从大豆种子胚轴中克隆到一个编码132 kD的全长核糖体蛋白基因,命名为SOL34。结果:序列分析表明,SOL34和苜蓿(gi|113205273|)、茄科植物(gi|48057670|)及拟南芥(gi|2500376|)中L34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5%、95%和90%。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4℃下吸胀24h内,胚轴中的SOL34被诱导表达,其中当种子低温吸胀6h,SOL34表达量升高非常明显,18h的表达量最大,24h表达量和18h相似;SOL34在大豆不同部位的表达不同,4叶期的大豆幼苗经过低温处理后,根尖中SOL34的表达比非处理材料增强约5倍,同时比胚轴中高约2倍;但是在叶片中,SOL34表达量并没有受到温度的影响,表达量也很弱,说明SOL34在叶片中是组成型表达。结论:结果分析表明,SOL34可能和大豆根的代谢有关。
- 李淑艳王建中
- 关键词:大豆克隆
-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 2007年
- 目的采用介入方法对犬分别在心外膜和心内膜侧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比较两者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率的异同。方法20条犬随机分为A、B两组,术前行64-CT扫描,术中在Cartomerge影像融合技术的指导下分别行心外膜侧(A组)与心内膜侧(B组)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消融后对比观察房颤诱发率、去迷走神经效应、肺静脉电隔离率、心房不应期和心房不应期离散度等指标。结果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A组(66/100;18/100,P〈0.05);B组(60/100;20/100,P〈0.05)。去迷走神经效应(A组8/10;B组5/10,P:0.1749)。左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1/10;B组4/10,P:0.1517);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2/10;B组5/10,P:0.1749)。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A组[(112±5,37)ms;(120±6.24)ms,P〈0,05];B组[(108,5±4.74)ms;(119.5±5.99)ms,P〈0.05]。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离散度A组((28.5±8.12)ms;(8,5±4,74)ms,P〈0.05];B组((27±6.32)ms;(9.5±4.38)ms,P〈0,05]。两组犬消融后均无急性冠状动脉损伤。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在Cartomerge影像指导下心外膜侧和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均可以降低房颤的诱发率,心外膜侧消融可以安全进行。
- 麻付胜马坚任振芳姚述远鲁锦国方丕华张澍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迷走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