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2011ZB007)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方忠金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多动障碍
  • 2篇注意力缺陷
  • 1篇多动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评估
  • 1篇行为量表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障碍儿童
  • 1篇农村
  • 1篇中学生
  • 1篇注意力缺陷多...
  • 1篇注意力缺陷障...
  • 1篇注意力缺陷障...
  • 1篇注意缺陷多动...
  • 1篇注意缺陷多动...

机构

  • 4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徐方忠
  • 1篇金琰

传媒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某中学初中学生316人,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和中学生攻击性量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攻击性进行评定。按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总均分将学生分为高心理健康水平组和低心理健康水平组。结果高心理健康水平组177人(61.89%),MMHI-60总分为(1.51±0.27)分;低心理健康水平组109人(38.11%),MMHI-60总分为(2.52±0.47)分。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学生在不同的攻击性水平上的人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心理健康水平组在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高心理健康水平组(P<0.01)。MMHI-60总分与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有相关性(P<0.01)。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攻击性有明显影响。
蓝慧燕金琰徐方忠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攻击性
儿童多动症行为家长评定量表结构效度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构建学龄儿童多动症行为家长评定量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根据现有的儿童行为评定问卷,结合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治多动症经验,构建新的多维度的多动症家长评估量表,并进行有关效度检验。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回收率97.69%。其中男63例,女64例;平均年龄(9.15±2.36)岁;新量表共80个条目,抽取的10个成份可解释51.14%的总方差,分别命名为注意稳定性、冲动性、自控力、多动性、行为盲目性、既往史、品德问题、冲突性、干扰性及规范性,分别赋予分值为18、9、11、8、9、5、6、3、6、3,得分分值为(7.24±1.97)、(1.24±0.23)、(3.13±0.85)、(1.41±0.15)、(1.01±0.12)、(0.30±0.06)、(0.52±0.19)、(0.11±0.01)、(1.87±0.45)、(0.13±0.01)。结论本研究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进行多维度行为领域评估,构建的新量表包括10个维度,新量表的信效度需要进一步验证。
汤路瀚徐方忠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量表心理评估问卷调查
工业发达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ADHD发病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工业发达的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选取的黄岩区农村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其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多动症发生率在孕期是否接触过环境污染物、是否发生过铅中毒、母亲围生期有毒物接触、头部是否受过脑外伤、是否经历过缺氧或窒息、跟亲属的相关情况类似、父母亲的感情不和、是否偏食和是否母乳喂养等9个方面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过铅中毒、围生期没有毒物接触、头部没有受过脑外伤、没有经历过窒息或缺氧、亲属没有类似情况、父母感情和睦和饮食合理是避免多动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没有母乳喂养是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生的危险性因素(OR>1,P<0.05)。结论工业发达的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罗忠徐方忠
关键词:农村学龄前儿童ADHD影响因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扰反应抑制与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的关联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扰反应抑制缺陷与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的关系,为开展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32名ADHD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自当地某小学的36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以视觉持续性测验(CPT)、相似图形匹配测验(MFFT)评估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冲动行为障碍;采用Simon任务对ADHD儿童的干扰抑制缺陷进行检测,以被试的错误率效应量为干扰抑制缺陷指标。结果 Simon任务中,ADHD儿童的错误率效应量为(11.00±8.09),正常儿童组为(4.7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1); Simon任务错误率效应量与视觉CPT漏报率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6,P>0.05),与MFFT错误数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8,P<0.01),但线性回归无统计学意义(P=0.06)。ADHD组与对照组儿童Simon任务中的错误率效应量9.16可考虑作为ADHD的划界值。结论 ADHD儿童存在干扰反应抑制缺陷,干扰抑制缺陷与冲动行为障碍存在正相关,与注意缺陷无相关性。被试在Simon任务中的错误率效应量若高于9.16,可考虑为ADHD儿童。
汤路瀚蓝慧燕徐方忠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儿童精神卫生冲动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