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11)
- 作品数:19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谨杨竞业武晟更多>>
- 相关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群众路线及其相关概念辨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与党的群众路线密切相关的主体概念主要有群众、人民群众、人民、公民、国民等,基本概念主要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英雄史观、精英史观、个人史观、群众观、群众观点等,分析和界定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武晟
- 关键词:群众公民唯物史观群众史观群众路线
- 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4
- 2015年
- 城市文化是与农村文化相区别的空间指向性文化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它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多元的开放格局、强大的辐射能力、完整的规范体系。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景观建设千篇一律,城市人文精神弘扬不力,城市创意产业后劲不足,城市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对此,我们在城市建设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必须传承传统文化,守望城市的文化精神,强化对本地区城市文化的认同,彰显城市文化的时代魅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其重中之重是精神文化服务,包括遵纪守法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普知识宣传、生活环境改善、文娱体育活动、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社区安全教育等等。在城市创意产业建设方面,广泛开辟投融资渠道,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地发挥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引擎功能,彰显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特殊作用。
- 张谨
-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
-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诸多生存方式,它的整体性特点体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从时代性、实践性出发,把文化的核心要素嵌入当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视界统一,它是对人本文化的积极扬弃以及和谐文化的崇高追求。
- 张谨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文化意蕴
- 我国区域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四种表我国区域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四种表现及其对策现及其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直接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绊脚石。为缩小这些差距,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继续加大对落后区域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文化建设的区域联动机制;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实施区域文化产业的差异发展。
- 张谨
- 关键词:非均衡性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区域间
- 文化建设的软肋: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的非协调性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认识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的。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由探索试点走向全面深入,由存量改革进入增量改革的攻坚阶段。此时,文化的经济功能的过度张扬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似乎不能与之同步推进。文化产业备受青睐与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甚至二者相互冲突。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补性不强,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绝对对立,"事业"与"产业"认识上的极端偏颇,"两手抓""两加强"在发展规模与速度等方面的非均衡性。科学界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内涵,准确揭示其主要特征,客观分析它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矛盾表现,将有利于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和跨越式发展。
- 张谨
- 关键词:非协调性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 论发展道德资本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以广东为视角
- 2012年
- 探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道德资本的关系具有多种意义。发展道德资本既是人的生活提升的内在需要,又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广东,道德资本的发展出现了危机,道德行动尚未成为人们的普遍自觉和内在需要,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精神亟待提高。发展道德资本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相互作用、互相生成。要全方位、多渠道、整体地发展道德资本,建设幸福广东。
- 杨竞业
-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及其应对被引量:2
- 2011年
- 文化霸权是指采用各种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论、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对社会思想意识进行支配以期达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效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由理论转向行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由单向变成多向。具有侵略性、欺骗性、规模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冷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强势国家的文化霸权理论和行径纷纷出笼,具体表现在理论侵蚀、产品输出、资源侵占、人才抢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严阵以待,从容面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实施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同步战略;保护并合理开发各类文化资源;创新教育观念,集聚文化专门人才。
- 张谨
- 关键词:文化霸权理论
- 精英文化的式微及其与大众文化关系的再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被中国精英界人士陆续介绍到国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和社会转型带来了文化转型,即大众文化受到热捧,精英文化开始备受冷落。对于精英文化的现实处境,许多学者各抒己见,概括起来,大致有衰亡论、失落论、困境论和融通论四种观点。这些理论都没有多层次、全方位提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价值一元性与价值多元性的矛盾,公共理性与私人理性的矛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的矛盾。如果用惯性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来解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未勉过于草率和简单化,因为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着相同的历史重任,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合理的文化民族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 张谨
- 关键词: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对立统一
- 论“文化正义”概念被引量:3
- 2013年
-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 杨竞业
- 关键词:文化共识
- 网络信息文化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创新被引量:1
- 2011年
- 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群众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应付接待转为积极建言献策、由单方的信息传达转为双方的互动交流,其自由度、开放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网络信息文化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群众工作原则和方法。网络信息文化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否定这种工作原则和方法,而且为群众的政治参与、民意表达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新途径。
- 张谨
- 关键词:网络信息文化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