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L1301)

作品数:13 被引量:96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启跃王文健文广何成刚刘吉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五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机械工程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轮轨
  • 4篇重载
  • 4篇磨损
  • 4篇车轮
  • 3篇试验机
  • 3篇塑性
  • 3篇塑性变形
  • 2篇铁路
  • 2篇重载铁路
  • 2篇转轴
  • 2篇滚动接触疲劳
  • 2篇钢轨
  • 2篇车轮钢
  • 2篇淬火
  • 1篇等温
  • 1篇等温淬火
  • 1篇等温淬火球墨...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行为
  • 1篇型面

机构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五邑大学

作者

  • 13篇刘启跃
  • 12篇王文健
  • 5篇何成刚
  • 5篇文广
  • 3篇钟浩
  • 3篇周桂源
  • 3篇刘吉华
  • 2篇王娟
  • 2篇郭俊
  • 1篇马蕾
  • 1篇顾凯凯
  • 1篇郭火明
  • 1篇丁昊昊
  • 1篇刘腾飞
  • 1篇应忠良
  • 1篇黄育斌
  • 1篇付志凯
  • 1篇陈川
  • 1篇王会刚

传媒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摩擦学学报(...
  • 2篇机械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轮踏面异常磨耗对轮轨关系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选取异常磨耗后的几种典型钢轨型面,通过考虑轨道表面不平顺和轮轨蠕滑等非线性因素,研究了车轮踏面异常磨耗对轮轨接触行为和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异常磨耗影响轮轨接触点的分布,从而进一步影响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轻微磨耗后的踏面轮轨型面匹配较好,轮轨动力学行为相比原始轮轨型面有所改善;车轮踏面异常磨耗后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尤其是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车辆动力学性能较差;车轮踏面2沟槽磨耗对车辆动力学行为影响明显大于1沟槽磨耗的车轮踏面。
黄育斌钟浩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轮轨异常磨耗动力学行为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不同热处理方式和球化工艺,获得两种显微组织和不同硬度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材料,利用MMS-2A微机控制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两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车轮材料与U71Mn钢轨匹配时的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结果表明:ADI材料与U71Mn钢轨匹配时的摩擦因数明显小于车轮材料;由于ADI材料具有自润滑效果导致其磨损率明显小于车轮材料,ADI材料的自润滑性能也降低了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率,其中含有较大球状石墨和较少残余奥氏体的ADI2材料和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率最小;ADI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轻微疲劳磨损,对摩副U71Mn钢轨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黏着和轻微疲劳磨损,而轮轨材料匹配时的塑性流动层显著,损伤以表面疲劳裂纹和剥层损伤为主。
付志凯王文健丁昊昊顾凯凯刘启跃
关键词:等温淬火球墨铸铁自润滑磨损率
重载条件下PD3淬火钢轨磨损机制试验研究
2014年
在赫兹模拟准则前提下,使用轮轨模拟试验机研究不同轴重下PD3淬火钢轨在重载和轻载工况下的滚动摩擦磨损性能。利用韦氏硬度仪、光学显微镜、SEM等分析试样试验后的硬度变化、塑性变形以及微观组织损伤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轴重的增加,试样磨损量大幅度增加,材料表面塑性变形更严重;试验后试样表面硬度均显著提高,且重载工况下产生了塑性变形型波磨,波峰及波谷处的硬度均高于轻载工况;重载下试样所受应力较大,内部组织破坏严重,裂纹扩展以产生二次甚至多次裂纹为主要形式,其中贯穿到表面的裂纹最终导致表面材料剥离掉落,而轻载下裂纹规整且多数以一根主裂纹形式沿着塑性变形流动方向扩展。轻载和重载下试样损伤形式均主要为滚动接触疲劳。
应忠良文广何成刚刘启跃王文健王会刚
关键词:轴重磨损量波磨
新型高速轮轨接触疲劳试验机研制被引量:5
2014年
220 kW新型高速轮轨疲劳试验机可准确再现时速300 km/h条件下,轮轨滚动接触时的疲劳、钢轨波磨和侧磨等现象,模仿真实工况条件下高速轮轨损伤机理及粘着特性等,为高速铁路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和设计数据。
陈川余志高刘启跃王文健
关键词:轮轨试验机滚动接触疲劳
钢轨型面对重载轮轨匹配关系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静态接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两种钢轨型面与LM踏面匹配时的重载轮轨关系行为。结果表明:75kg/m钢轨与LM型面匹配时的最大正压力、剪应力和等效应力均大于60kg/m钢轨的匹配结果;75kg/m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较集中,存在两次明显的轮轨接触点跳跃现象;75kg/m钢轨型面与LM匹配时的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轨冲角均大于60kg/m钢轨匹配的结果,而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认为60kg/m钢轨型面与LM踏面轮轨匹配关系更佳,建议对重载75kg/m钢轨型面进一步优化设计以获得最佳的轮轨匹配关系。
钟浩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重载铁路轮轨动力学
4种成分车轮钢与U71Mn钢轨钢间的磨损行为被引量:2
2017年
在轮轨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热轧U71Mn钢轨钢和4种成分车轮钢间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了车轮钢化学成分、硬度对磨损行为及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元素含量的提高,车轮钢显微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含量显著减少,珠光体晶粒尺寸增大,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片层变厚,车轮钢的硬度也逐渐增大;随着车轮钢硬度的增大,车轮钢磨损量减少,其主要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和浅层剥层磨损向深层剥层磨损转变,钢轨钢磨损量增加,其主要磨损机制为浅层剥层磨损。
刘吉华陈水友刘启跃
关键词:显微组织车轮钢
重载铁路钢轨损伤行为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硬度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现场重载铁路损伤钢轨进行各种微观测试分析,分析了重载钢轨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重载钢轨中碳、硅、锰含量较高,这有利于提高钢轨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现场服役损伤钢轨的表面硬度明显高于新钢轨的表面硬度,其轨距角处和轨顶区硬度高于非接触区的硬度;现场服役钢轨和新钢轨试样均表现为残余压应力;疲劳裂纹主要在轨顶区表面萌生,扩展较深且扩展角度明显不同,疲劳裂纹扩展方式主要表现为穿晶和沿晶扩展,钢轨侧磨区几乎无疲劳裂纹存在;轨顶区域塑性变形严重,塑性区组织明显被拉长细化呈流线型,塑性层厚度与裂纹扩展深度大致相同。
郭火明王文健刘腾飞刘吉华郭俊刘启跃
关键词:残余应力塑性变形
改善轮轨接触状态的重载车轮型面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以轮径差函数为设计目标,对重载线路75kg/m钢轨型面进行逆向求解,优化出满足轮径差函数的重载车轮型面;对优化前后重载车轮踏面的静态接触、动力学性能和基于磨耗数的车轮损伤函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重载车轮踏面与75kg/m钢轨匹配时,轮轨间接触点分布更加合理,接触斑最大正压力有所降低,具有更好的曲线通过性能;优化后的车轮踏面在高低轨呈现出更小的损伤值,可有效降低轮轨磨耗与裂纹损伤。
钟浩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轮轨型面
基于ANSYS的轮轨摩擦滑动接触应力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以Hertz接触理论为依据,利用ANSYS建立2D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原地打滑、完全制动等轮轨滑动摩擦接触行为。分析了轮轨静接触和滑动接触时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研究了接触状态、轴重、滑动速度、载荷类型和钢轨轨顶圆半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结合Hertz接触理论计算结果、剥离损伤理论和自激振动理论进行了轮轨损伤分析。
王娟何成刚文广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接触应力HERTZ接触理论ANSYS
JD-1轮轨模拟试验机转轴损伤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转轴是JD-1轮轨模拟试验机夹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机运行过程中承受垂向载荷和制动扭矩的综合作用。针对轮轨模拟试验机转轴-轴承过盈配合面上出现的损伤,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其损伤机制。转轴和轴承内圈在试验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变形量存在差异,导致转轴-轴承过盈配合面区域内出现微小幅度的往复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微动损伤。在载荷综合作用下,转轴-轴承过盈配合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微动疲劳磨损和较为严重的不均匀塑性变形,靠近制动器一端的表面塑性变形不均匀程度更为严重。分析结果为转轴损伤的减缓和预防提供了参考。
文广周桂源马蕾何成刚王文健刘启跃
关键词:试验机塑性变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