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4A194)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范可章蔡健卢良峰范海燕汪海云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五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性状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小麦
  • 2篇栽培
  • 2篇平菇
  • 2篇聚类分析
  • 2篇CMS
  • 1篇袋栽
  • 1篇野败型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平菇
  • 1篇增产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恢复系
  • 1篇脱袋
  • 1篇品种遗传多样...
  • 1篇平菇菌种

机构

  • 7篇阜阳师范学院
  • 4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五邑大学

作者

  • 7篇蔡健
  • 7篇范可章
  • 4篇卢良峰
  • 2篇范海燕
  • 1篇马同富
  • 1篇闫成俭
  • 1篇汪海云
  • 1篇赵翔
  • 1篇邢斌
  • 1篇祝旋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袋栽金针菇2潮后脱袋增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满足商品性要求,袋栽金针菇2潮后一般不再进行出菇管理。实际上,这时的菌棒仍有出菇趋势,由于塑料皮限制其生长,且阻碍补水补养,致使无法产生商品性好的菇,培养基中养分无法利用充分。试验中割破塑料皮,采用脱袋排场盖膜法和脱袋拱棚盖膜法进行继续出菇管理,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2种措施可分别再出菇3潮,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34%和28%,商品性满足三级以上标准,是可推广的金针菇增产措施。
范可章张振陈灵蔡健
关键词:脱袋盖膜栽培技术
平菇菌种液体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平菇菌种液体培养中各种因素对培养质量的影响,以黑平209为试验材料,以检测单位体积发酵液菌丝体干重及其蛋白含量为判断依据。采用不同性质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分别对本底培养基进行调整形成新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并检测,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菇液体培养,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蔗糖与红糖稍次,麦芽糖与乳糖表现最差;酵母浸出粉为最佳氮源,玉米粉最次;无机盐表现出影响小,彼此间差异不明显。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酵母浸出粉、葡萄糖、MgSO4、K2HPO4的最佳用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培养基配方是酵母浸出粉2%、葡萄糖4%、Mg SO40.15%、K2HPO40.05%。
范可章陈灵张振蔡健
关键词:平菇菌种
芝麻秸秆栽培平菇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芝麻在我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栽培面积较广,每年可产生大量秸秆。寻求经济有效利用芝麻秸秆是解决当前其被废弃闲置和污染环境的最佳途径。平菇是优质食用菌,腐解有机质的能力强。为了解芝麻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效果,特以平菇为栽培对象,以不同比例芝麻秸秆替换传统平菇栽培主料棉籽壳,配制多组培养基,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头茬菇产量来判别芝麻秸秆的影响效果。结果:培养基中芝麻秸秆比例越高,平菇菌丝生长状态愈好,头茬菇产量越高。由此得出结论:芝麻秸秆对平菇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用芝麻秸秆主料培养基或用一定比例的芝麻秸秆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范可章闫成俭陈灵张振蔡健
关键词:平菇栽培
水稻恢复系SSSLW23-19-06-06-11对WA-CMS的遗传模式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恢复系SSSL W23-07-06-01-09中的恢复基因Rf3和Rf4对于野败型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模式。[方法]以野败型不育系博白A为母本,恢复系SSSLW23-07-06-01-09(Rf3Rf3/Rf4Rf4)为父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BC3F2群体,从中选择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rf3rf3/Rf4Rf4的单株,考察其花粉和小穗育性。[结果]恢复系SSSLW23-07-06-01-09中的恢复基因对于WA型不育系博白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恢复系SSSLW23-07-06-01-09中,除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于博白A的恢复性作用,且效应较大。[结论]为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蔡健蔡鲲鹏范可章卢良峰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野败型恢复基因
小麦K-CMS保持系的SRAP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更好地对小麦K-CMS保持系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筛选优良亲本,以进一步提高小麦杂交育种的效率。利用SRAP技术,对30份小麦K-CMS保持系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以SRAP标记在3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再比较分析。分析表明,82对SRAP引物揭示出多态性,多态率68.3%,获得208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68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SRA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0.8123(t=11.325>t0.01)。SRA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K-CMS保持系种质资源遗传差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范可章祝旋邢斌赵翔马同富卢良峰蔡健
关键词:小麦SRAP农艺性状
小麦K-CMS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21个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1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UPGMA)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共划分为6个类群,Ⅰ类为‘大作1号’、‘国育101’、‘濮麦6311’、‘中育1211’、‘焦麦268’、‘长育918’、‘泛麦526’;Ⅱ类为‘锦科2号’、‘安农12’;Ⅲ类为‘经科168’;Ⅳ类为‘偃农27’、‘农科668’;Ⅴ类为‘存麦15’、‘上麦1号’、‘聊麦18’、‘囤麦127’、‘科林04177’、‘光泰54’、‘郑麦1290’、‘耕麦787’;Ⅵ类为‘昌麦9号’。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形状检测是研究保持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三系"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蔡健程士刚范海燕范可章卢良峰汪海云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系统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2个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长、穗粒草重、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长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2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1个品种共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为金源6号,秦豫麦1号,宝亮1号,财源1号,光泰68,粮源26;Ⅱ类为郑大121,金科1号,南04-59,华育129;Ⅲ类为驻麦168,科林7371,宇丰1号,红满天1号;Ⅳ类为凭心2号,河科大527,鑫麦68,科森05-1;Ⅴ类为洛麦30,珍麦1号,百农419,建华0165。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小麦K-CMS保持系品种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保持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三系"选育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范海燕范可章蔡健卢良峰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