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58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文胜董佳杰郑荣华叶松林徐青枝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无尽的跋涉——张炜小说的精神世界被引量:1
- 2004年
- 对土地的执迷,对城市化、商业化的拒斥,对家族苦难的深刻记忆,对流浪的永无厌倦的叙述,这是构成张炜小说精神世界的三个要素。而孤独的童年生活经历、对背叛的刻骨痛恨、身处喧嚣世界苦思而不得其解的济世忧虑使得张炜仍将继续他沉重的跋涉之旅。
- 上官政洪
- 关键词:小说评论城市化家族
- 论贾平凹散文的传统文化观
- 2002年
- 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贾平凹 ,在其散文创作中 ,将儒、道、禅的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民族情感融汇起来 ,凸现了汉唐文风中的“单纯朴实与自然”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合金”。其间 ,既有儒家的谐和、敦厚与质朴 ,又有道家的虚静、无为与淡泊 。
- 易芳
- 关键词:散文传统文化观儒家道家虚静
- 《左传》的战争叙述被引量:1
- 2004年
- 《左传》特别擅长于叙述战争,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此种战争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潘万木
- 关键词:《左传》战争分析细节描写
- 审美的动态复合 文本的多元阐释——电视散文的审美特征被引量:2
- 2004年
-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通过多姿多彩的电视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丰富蕴藉的文字字幕,立体、多元、动态地阐释文字散文文本,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 徐清枝
- 关键词:电视散文审美电视文学画面语言朗诵艺术
- 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新探被引量:3
- 2004年
- 先民对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关怀以及他们性知识的极端缺乏,导致了先民把生育之功完全归于妇女,而认识不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由此产生了最初的以女性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生殖崇拜,这种宗教观念又导致妇女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这实际上就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占主要地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虽然也可能是妇女成为母系氏族公社中心的原因,但它们不会是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
- 杨文胜
- 关键词:妇女地位生殖崇拜宗教观念
- 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论池莉、方方、范小青的小说创作被引量:5
- 2003年
- 在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立足民间立场,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致力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这方面的作家当数池莉、方方、范小青等。她们以"新写实"改造了经典的现实主义原则,创立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切入生活的新角度。
- 易芳
- 关键词:小说创作都市文学现实主义原则艺术表现手法
- 破解“后羿射日”之谜被引量:1
- 2005年
- 在神话“后羿射日”里,“弓箭”喻交媾,“日”象征旺盛的生殖力,“后羿”是一位隐含生殖意味的文化英雄,“后羿射日”反映了先民“求育”的巫术心理;“求育”与“求雨”结合,反映了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巫术心理;那些怪兽,只是带有族徽性质的图腾,搏杀它们,反映了先民在部落冲突中“求胜”的巫术心理。求育、求雨、求胜,本质相同,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民在险恶的环境中追求人丁兴旺、部落繁衍的美好愿望。这个神话记载了反映上述巫术心理的一种巫术仪式,古人相信,举办了这样的巫术仪式,他们的愿望就能实现。
- 杨文胜
- 关键词:巫术仪式
- 电视散文的阅读与批评被引量:2
- 2004年
- 科技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电子技术对文学艺术进行阐释、传播和再创造,不仅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电视文学(包括电视散文),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电视文化的传播体裁、节目样态,是人们艺术阅读、接受期待和审美新要求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电子传媒对文学艺术的消解,使得人们在阅读电视散文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缺憾,在对这种新的文学形态进行批评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发展前景。
- 徐清枝
- 关键词:电视文学散文
- 春秋时代《诗》的流播和接受——仅以《左传》为例被引量:1
- 2002年
-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最初的流播是自上而下、自王公大臣而诸侯卿士、自统治中心向周边辐射并呈现出中心坍缩、边缘扩张的景象 ,而围绕此目的的“国子”教育导致《诗》之《雅》《颂》在流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目的还造成了《诗》最初之接受只能是功用性接受和阐释性接受 ;这种接受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 ,并不是对《诗》的被动记忆和理解 ,而是主动地参与和发挥 ,虽为后人理解《诗》原意设置了障碍 ,却替《诗》的接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 潘万木
- 关键词:《诗》《左传》文学传播
- 方方:走出象牙塔
- 2002年
- 方方《奔跑的火光》在题材的选择、文体结构、诗性哲理、人物内在意蕴、语言风格、主题表达等方面与其此前的作品表现出相近相远的不同特点 ,似乎在向我们暗示
- 上官政洪
- 关键词:《奔跑的火光》题材文体结构平民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