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58 被引量:71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文胜董佳杰郑荣华叶松林徐青枝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文学
  • 7篇历史地理
  • 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文学
  • 13篇小说
  • 9篇左传
  • 9篇《左传》
  • 6篇文化
  • 4篇艺术
  • 4篇悲剧
  • 3篇道德
  • 3篇散文
  • 3篇审美
  • 3篇生殖崇拜
  • 3篇女性
  • 3篇现实主义
  • 3篇小说创作
  • 3篇教学
  • 3篇春秋
  • 2篇代文
  • 2篇电视
  • 2篇电视散文
  • 2篇学语

机构

  • 58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潘万木
  • 6篇上官政洪
  • 6篇易芳
  • 6篇杨文胜
  • 5篇伍友云
  • 4篇徐清枝
  • 3篇全展
  • 3篇刘清华
  • 3篇郑荣华
  • 3篇王轻鸿
  • 2篇叶松林
  • 1篇尚显成
  • 1篇居锦文
  • 1篇徐青枝
  • 1篇陈应远
  • 1篇黄永林
  • 1篇董佳杰
  • 1篇聂俊

传媒

  • 52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襄樊职业技术...
  • 1篇湖北成人教育...

年份

  • 2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9篇2003
  • 10篇2002
  • 8篇2001
  • 9篇2000
  • 1篇1998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姥姥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被引量:3
2000年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涵 :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孕育的“明月行中天 ,蝼蚁向之揖”的“奴性”。这不仅是她 ,而且是整个中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农民 ,过去现在所具有的民族“共相”。
徐青枝
关键词:《红楼梦》儒家文化农民封建社会
小说诗化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
2000年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 ,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 ,超越现实丑恶的唯美化趣味 ,摆脱理性认同神秘思维的哲学观念。
王轻鸿
关键词:小说诗化文学创作审美意识哲学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被引量:10
2004年
《左传》好预言 ,预言者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 :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 ;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 ,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左传》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
潘万木黄永林
关键词:情节结构悬念道德伦理
《左传》的卜筮叙述模式被引量:3
2001年
《左传》大量记录卜筮活动,在反映春秋时代的客观现实、绍介卜筮的同时,创立了独特的卜筮叙述模式。卜筮本身作为一套自给自足内部良性循环的符号体系而存在,它被一种规定的程序所控制、限定,在一定的仪式中体现其存在的意义。随着巫史主体地位的失落,卜筮叙述存在蜕变为形式,存在的意义消失退隐,衰败的卜筮叙述被迫走下神坛,充当起统治者障人耳目、愚弄民众的工具。由此导致了卜筮叙述系统的分化,《左传》对其进行了重新构建,借助卜筮叙述表达对历史及事件的态度,历史的卜筮叙述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过去一系列事实的呈现,而且作为既成事实的预言式展开进入我们的视域。它扩展了情节的张力,造就了结构的回环,增加了故事的弹性,对后来的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作品均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潘万木
关键词:《左传》卜筮春秋
《左传》的民间叙述立场被引量:2
2005年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在古时享有崇高之地位。谣为“徒歌”、“随从”,与远古占筮渊源甚深,后之巫卜习惯将反映民心的谣歌通过卜筮上升到“天意”、“天命”的高度,以使统治者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歌、诵、讴等泛言之则皆为歌谣,均具当下性和评判性,就事论事、因人论人,务去陈言,往往直捣要害;而当时民间之出类拔萃者完全拥有创作歌谣的能力和用歌谣表达政见的权利。
潘万木
关键词:《左传》
禅定的人格——论林清玄禅理散文的精神家园感被引量:1
2005年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易芳
关键词:平常心慈悲心禅定
一部英国农民起义的赞歌——析萨克利夫的《绿林英雄罗宾汉》
2005年
《绿林英雄罗宾汉》是英国作家罗丝玛丽.萨克利夫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处女作,它直接取材于《罗宾汉谣曲》,是一部展示英国中世纪以罗宾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赞歌。这部小说的价值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发现。文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绿林英雄罗宾汉》一文。
刘清华
关键词:赞歌农民起义艺术特征
破解“后羿射日”之谜被引量:1
2005年
在神话“后羿射日”里,“弓箭”喻交媾,“日”象征旺盛的生殖力,“后羿”是一位隐含生殖意味的文化英雄,“后羿射日”反映了先民“求育”的巫术心理;“求育”与“求雨”结合,反映了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巫术心理;那些怪兽,只是带有族徽性质的图腾,搏杀它们,反映了先民在部落冲突中“求胜”的巫术心理。求育、求雨、求胜,本质相同,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民在险恶的环境中追求人丁兴旺、部落繁衍的美好愿望。这个神话记载了反映上述巫术心理的一种巫术仪式,古人相信,举办了这样的巫术仪式,他们的愿望就能实现。
杨文胜
关键词:巫术仪式
电视散文的阅读与批评被引量:2
2004年
科技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电子技术对文学艺术进行阐释、传播和再创造,不仅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电视文学(包括电视散文),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电视文化的传播体裁、节目样态,是人们艺术阅读、接受期待和审美新要求的必然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电子传媒对文学艺术的消解,使得人们在阅读电视散文时,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缺憾,在对这种新的文学形态进行批评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发展前景。
徐清枝
关键词:电视文学散文
春秋时代《诗》的流播和接受——仅以《左传》为例被引量:1
2002年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最初的流播是自上而下、自王公大臣而诸侯卿士、自统治中心向周边辐射并呈现出中心坍缩、边缘扩张的景象 ,而围绕此目的的“国子”教育导致《诗》之《雅》《颂》在流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目的还造成了《诗》最初之接受只能是功用性接受和阐释性接受 ;这种接受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 ,并不是对《诗》的被动记忆和理解 ,而是主动地参与和发挥 ,虽为后人理解《诗》原意设置了障碍 ,却替《诗》的接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潘万木
关键词:《诗》《左传》文学传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