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作品数:1,614 被引量:3,121H指数:17
相关作者:李娜李胜利艾新港何志军周艳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55篇期刊文章
  • 2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409篇冶金工程
  • 30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5篇化学工程
  • 160篇文化科学
  • 54篇理学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动力工程及工...
  • 27篇机械工程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电气工程
  • 21篇建筑科学
  • 15篇政治法律
  • 14篇矿业工程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电子电信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哲学宗教
  • 5篇社会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87篇合金
  • 113篇数值模拟
  • 113篇值模拟
  • 79篇教学
  • 56篇力学性能
  • 56篇高炉
  • 56篇力学性
  • 50篇显微组织
  • 47篇凝固
  • 47篇耐蚀
  • 45篇铝合金
  • 45篇高校
  • 44篇课程
  • 42篇镀层
  • 42篇耐蚀性
  • 41篇铸轧
  • 40篇不锈
  • 40篇不锈钢
  • 38篇金属
  • 37篇连铸

机构

  • 1,576篇辽宁科技大学
  • 75篇东北大学
  • 52篇鞍钢股份有限...
  • 3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7篇钢铁研究总院
  • 22篇鞍山钢铁集团...
  • 2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2篇沈阳工业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金...
  • 15篇营口理工学院
  • 13篇河北工程大学
  • 12篇上海梅山钢铁...
  • 12篇唐山钢铁集团...
  • 9篇辽宁科技学院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辽宁省检验检...
  • 6篇鞍山市和丰耐...
  • 5篇宝山钢铁股份...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94篇李胜利
  • 78篇王一雍
  • 72篇周艳文
  • 71篇何志军
  • 71篇艾新港
  • 62篇沈明钢
  • 54篇李维娟
  • 53篇汪琦
  • 45篇陈东旭
  • 43篇亢淑梅
  • 42篇金辉
  • 41篇刘坤
  • 40篇赵红阳
  • 38篇李成威
  • 37篇张峻巍
  • 37篇王国承
  • 37篇李继东
  • 36篇冯亮花
  • 33篇张红梅
  • 33篇郭菁

传媒

  • 279篇辽宁科技大学...
  • 51篇耐火材料
  • 49篇冶金能源
  • 45篇特殊钢
  • 45篇中国冶金教育
  • 43篇钢铁
  • 37篇金属热处理
  • 34篇热加工工艺
  • 34篇材料热处理学...
  • 24篇铸造技术
  • 21篇鞍钢技术
  • 20篇中国冶金
  • 20篇钢铁研究学报
  • 20篇特种铸造及有...
  • 19篇表面技术
  • 15篇有色金属(冶...
  • 14篇材料导报
  • 14篇粉末冶金工业
  • 12篇硅酸盐通报
  • 12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7篇2025
  • 173篇2024
  • 158篇2023
  • 121篇2022
  • 99篇2021
  • 107篇2020
  • 89篇2019
  • 97篇2018
  • 101篇2017
  • 103篇2016
  • 102篇2015
  • 93篇2014
  • 93篇2013
  • 65篇2012
  • 66篇2011
  • 35篇2010
  • 15篇2009
  • 22篇2008
  • 19篇2007
  • 1篇2006
1,6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等温热重法研究碳气化反应动力学
利用非等温热重法对碳气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TG/DTG曲线的变化规律,并运用Doyle近似函数和Coats-Redfern近似函数计算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TG和DTG曲线随升温速率...
刘忠锁汪琦邹宗树谭广雷
关键词:气化反应动力学
文献传递
二氧化钛及铝钛渣对镁铝浇注料烧结性能的影响
以电熔镁砂和氧化铝微粉为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凝胶作为结合剂,振动成型,并在1100和1500℃分别保温2h进行烧成。研究分析二氧化钛及铝钛渣对镁铝浇注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钛和铝钛渣加入量增加,经1100和...
罗旭东张国栋曲殿利刘海啸
关键词:二氧化钛镁铝尖晶石
文献传递
抽锭电渣重熔大截面高速钢过程的碳化物偏析控制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抽锭式双极串联电渣重熔工艺并对抽出结晶器的钢锭进行二次气雾冷却的方法实现高速钢的快速凝固,以期实现对大截面高速钢碳化物偏析的控制;通过钨粉检测熔池结构、评估高速钢碳化物质量等手段研究该工艺对碳化物偏析的改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二次气雾冷却对电渣重熔过程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极串联式抽锭电渣二次气雾冷却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电渣重熔过程的熔池深度,减小金属熔池的结晶角;有效地减小高速钢碳化物的不均匀度和碳化物颗粒度,在相同锻压工艺条件下的碳化物合格率明显提高。
李万明姜周华姜周华臧喜民邓鑫谢志彬
关键词:高速钢碳化物偏析电渣重熔
微钻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之二——非传统微钻技术
2020年
对非传统的微钻技术的演变过程、分类等进行了概述,总结了非传统的微钻孔最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阐述了非传统微钻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同时说明了未来的需求和存在的缺点,并提出克服这些缺陷的建议。
姜正义
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2021年
为了提高碳钢在海水中的耐蚀性,在碳钢表面电沉积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利用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镀层在模拟海水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超声功率、电流密度及纳米粒子质量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钢镀覆Ni-Co-ZrO_(2)纳米复合镀层在模拟海水中具有更为优良的耐蚀性能,电沉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20 W、电流密度6 A/dm^(2)、纳米粒子质量浓度1 g/L。
徐志铭敖国钊秦楠张梦婷王一雍金辉
关键词:复合镀层耐腐蚀性能
转炉高废钢比炼钢技术的发展状况与探讨被引量:3
2024年
废钢是一种大固态铁素原料,其在转炉中替代铁水进行冶炼,能够有效减少炼钢过程的煤耗和废气排放。近年来,随着废钢产量的不断增长,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迫切需求,高废钢比炼钢技术已经成为转炉炼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总结了国内外对废钢的利用现状,发现中国的综合废钢比低于其他国家,但转炉废钢消耗量明显逐年递增。在转炉工艺中,提高废钢比会对废钢的熔化行为、脱磷反应、转炉耐材侵蚀以及转炉终点控制等方面造成影响。增大废钢比会降低转炉内温度,通过对炼钢过程进行动态建模来研究炉内废钢的熔化行为的演变过程。脱磷反应的进行需要合适的炉渣碱度,提高废钢比后需要通过少渣冶炼等技术手段来维持合适的炉渣碱度。废钢的加入除了对炉衬进行物理冲击外,还会间接影响到炉渣成分及渣量,从而加重了转炉耐材的侵蚀程度。转炉开吹点火的难度受废钢比的影响,进而降低转炉终点控制的准确度。国内外钢铁企业研发了Jet Process工艺、SMP工艺和二次燃烧氧枪等技术来降低高废钢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这些工艺都存在着提高幅度有限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寻找更经济、更易掌握的高废钢比转炉技术。
田春健臧喜民张利武张永娇孔令种王志英
关键词:转炉炼钢脱磷
硅溶胶/热空气复合活化对钒电池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2020年
利用硅溶胶/热空气复合活化法改性石墨毡,并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热空气复合活化使石墨毡电极的亲液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氧官能团数量提升,由此组装的钒电池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活化后石墨毡表面的C—O氧官能团是钒电池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活性位点,当硅溶胶添加量为50%(质量分数)时,石墨毡表面的C—O氧官能团数量达到4.18%;当电流密度为40 m A/cm^2时,以硅溶胶添加量50%的石墨毡为电极组装钒电池,其库仑效率达到95.58%,能量效率达到86.07%,电压效率达到92.35%,比未活化石墨毡为电极组装的钒电池分别高出10.93%、9.16%、3.22%。
陈娜张欢罗旭东
关键词:钒电池硅溶胶电池性能
退火时间对热轧超细晶亚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了热轧汽车用超细晶亚稳钢两相区温度630℃下退火时间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SEM、TEM等方法对实验钢进行了组织结构表征,利用XRD法测量了室温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量,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630℃下退火,保温5 min后室温组织中存在50%以上的亚稳奥氏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残奥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残奥含碳量逐渐降低;抗拉强度先逐渐升高然后略有降低,但都保持在1100 MPa以上,伸长率也先增加后减小;在630℃保温3 h后,断后伸长率(33.5%)和强塑积(38.3 GPa·%)获得最大值,抗拉强度达到1142 MPa,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分析认为,热轧钢中大压下产生大量的位错、畸变和在两相区退火中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是实验钢获得组织超细化的原因;大量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和超细晶基体共同作用实现了实验钢高强度和高塑性。
李激光黄海亮赵堃张少勇王铁军
关键词:超细晶亚稳奥氏体TRIP效应两相区退火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2024年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教学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现通过系统学习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使学生深入理解金属的流动规律和成形性能。在实践中让学生亲手操作成形设备,观察金属变形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了金属塑性成形的关键技术,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超
关键词:教学实践
热变形参数对X100管线钢高温变形行为和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高强度X10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对其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测得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等热变形参数对X100管线钢变形抗力和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组织。与传统管线钢相比,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且更为细小,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合适的变形温度为1000℃,变形速率为5 s-1。
郭雅楠张红梅孙成钱马多陈越贾洪斌
关键词:X100管线钢应力-应变曲线变形温度应变速率
共1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