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516 被引量:1,064H指数:13
相关作者:蒲锡鹏张大凤王长征李伟王利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4篇期刊文章
  • 7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4篇化学工程
  • 108篇理学
  • 61篇电气工程
  • 59篇文化科学
  • 41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电子电信
  • 8篇建筑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6篇机械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0篇陶瓷
  • 55篇压电
  • 47篇纳米
  • 44篇压电陶瓷
  • 43篇无铅
  • 39篇无铅压电
  • 36篇性能研究
  • 36篇无铅压电陶瓷
  • 31篇电性能
  • 31篇乙烯
  • 31篇教学
  • 30篇催化
  • 24篇水热
  • 24篇光催化
  • 22篇介电
  • 20篇热法
  • 20篇复合材料
  • 19篇电容
  • 19篇水热法
  • 15篇电化学

机构

  • 503篇聊城大学
  • 3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北京科技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5篇桂林工学院
  • 5篇山东昌裕集团...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新乡职业技术...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运城职业技术...
  • 3篇南方科技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作者

  • 59篇邵鑫
  • 43篇陶绪泉
  • 37篇徐志军
  • 36篇蒲锡鹏
  • 35篇滕谋勇
  • 34篇初瑞清
  • 30篇张大凤
  • 29篇王长征
  • 28篇班朝磊
  • 26篇李红
  • 25篇李玉超
  • 25篇王利平
  • 25篇赵利民
  • 24篇郝继功
  • 23篇战艳虎
  • 21篇付鹏
  • 21篇李伟
  • 20篇刘红华
  • 20篇谢倩
  • 19篇邓爱霞

传媒

  • 105篇聊城大学学报...
  • 10篇高分子材料科...
  • 9篇材料导报
  • 9篇材料热处理学...
  • 8篇化工新型材料
  • 8篇润滑与密封
  • 8篇功能材料
  • 8篇广州化工
  • 7篇山东陶瓷
  • 6篇硅酸盐通报
  • 6篇特种铸造及有...
  • 6篇塑料工业
  • 6篇陶瓷
  • 5篇陶瓷学报
  • 5篇佛山陶瓷
  • 5篇塑料助剂
  • 5篇Transa...
  • 4篇工程塑料应用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中国陶瓷

年份

  • 4篇2024
  • 23篇2023
  • 15篇2022
  • 15篇2021
  • 14篇2020
  • 18篇2019
  • 34篇2018
  • 33篇2017
  • 21篇2016
  • 18篇2015
  • 17篇2014
  • 31篇2013
  • 44篇2012
  • 42篇2011
  • 36篇2010
  • 38篇2009
  • 28篇2008
  • 25篇2007
  • 8篇2006
  • 27篇2005
5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含量对Mo_5Si_3-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Mo粉、Si粉和Cu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法制备Mo_5Si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Cu含量对Mo_5Si_3-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_5Si_3-Cu复合材料由基体相Mo_5Si_3和晶界相Cu组成,组织均匀细小,晶粒尺寸为3~5μm;随着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逐渐升高,而硬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u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8.2%、793 HV0.5、551 MPa和8.47 MPa·m1/2。
袁亚张娟荣陈辉
关键词:复合材料
机械研磨对电沉积Ni镀层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英文)
2012年
在电沉积Ni过程中,向镀液中加入介质小球,介质小球以不同频率冲击镀件表面对镀层形成机械研磨。用SEM观察镀层表面、截面形貌,用TEM、XRD研究镀层的微观结构与结晶状态,测试镀层的极化曲线(PC)与交流阻抗频谱(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镀层的显微硬度与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沉积Ni过程中,对镀层实施机械研磨使镀层表面变得光滑,镀层孔隙率降低,致密度增加,镀层厚度减小,机械研磨促进镀层表面与内部晶粒尺寸的明显细化及镀层内部的压应力形成,从而导致镀层的耐蚀能力显著增强,抗拉强度与硬度显著提高。
班朝磊邵鑫马杰陈辉
关键词:电镀机械研磨镍镀层耐蚀性
溶液插层法制备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及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溶液插层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有机蒙脱土(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DMA)等对PPC/OMMT的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表明,OMMT均匀分散于PPC基体中并形成了插层型的纳米复合结构;DM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纯PPC有明显的提高,OMMT的加入对复合材料起到了显著的增强作用;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蒙脱土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崔玲玲刘坤王艳芳葛祥才
关键词:蒙脱土溶液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金属热处理课程的“教”与“学”被引量:1
2013年
"教"与"学"是金属热处理课程建设的两个基本面。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文中总结了"3 W"课程导入、"一点一线三图"立体式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指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善于"抓共性、找特性",做到图形结合形象记忆。实践表明,上述做法既能实现课程知识的条理化,降低授课难度,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程建设中的"教"与"学"。
倪俊杰贾正锋王长征黄宝旭王利平
关键词:金属热处理课程建设教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被引量:12
2004年
总结了国内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经验,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设六个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科技开发活动三条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以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实验为主,整合成一门独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课。
温路新王胜武邵鑫崔诗才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体系建设实验教学
油溶性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墨水中的应用
碳量子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低维碳材料的一个分支。和无机半导体量子点相比,由于其具有原料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低毒、环境友好等特性,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碳量子点独特的结构赋予其独特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如上转换发光和激发...
尹克样; 王利平; 李洪光;
关键词:油溶性
文献传递
水热微乳液法合成氧化钇粉体前驱体被引量:1
2010年
以草酸钠和硝酸钇为原料,CTAB和OP为复配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草酸钠和硝酸钇水溶液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并结合水热法制备氧化钇粉体前驱体.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粒度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前驱体粉体为片状,厚度为200 nm,边长2μm,将前驱体煅烧后得到的产物为粒度分布均匀、纯度高、立方晶系的氧化钇,最后对前驱体进行了Eu3+掺杂,然后经过煅烧,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煅烧产物的发光性能.
孙巧珍邵鑫赵利民尹贻彬刘凤珍李文智
关键词:水热微乳液无机非金属材料
离子液体中的苯乙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被引量:1
2010年
首先制备了链转移剂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和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溴代咪唑,然后分别在离子液体与环己酮中进行了苯乙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并用FT-IR、GP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特征进行了表征与测试.
王利平王刚赵秀秀谭龙
关键词:离子液体链转移剂RAFT
(100)择优取向对0.935Bi1/2Na1/2TiO3-0.065BaTiO3-0.01Al6Bi2O12无铅压电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激光脉冲沉积技术(PLD)在Pt(111)/Ti/SiO2/Si(简称Pt)和具有LaNiO3缓冲层的Pt(111)/Ti/SiO2/Si(简称LNO/Pt)两种衬底上制备了0.935Bi1/2Na1/2TiO3-0.065BaTiO3-0.01Al6Bi2O12(简称BNT–BT–AB)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铁电分析仪等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t衬底上BNT–BT–AB薄膜为随机取向,晶粒形貌为立方块状,剩余极化强度2Pr=20.38μC/cm2,介电可调为19%,局部有效压电系数d33*为130 pm/V;LNO/Pt衬底上BNT–BT–AB薄膜呈现高度的(100)择优取向,薄膜表面平整,剩余极化强度2Pr=21.25μC/cm2,介电常数(700)和介电可调性(23%)均大于随机取向薄膜,d33*提高到150 pm/V。
范学敏付鹏杜鹃陈冲李伟郝继功
关键词:压电薄膜钛酸铋钠
一种席夫碱基水溶性聚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对Al^(3+)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2,4-二羟基苯基席夫碱衍生物与端羧基聚乙二醇的室温酯化反应合成一种可完全溶于水的席夫碱基聚合物PEGBB。以PEGBB作为化学传感器,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其在纯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PEGBB可以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实现对Al^(3+)的选择性识别,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在pH值5~9的范围内,PEGBB均能对Al^(3+)有效检出。同时,PEGBB对Al^(3+)的检测表现出良好的可逆性。此外,利用PEGBB制成的试纸可实现对水溶液中Al^(3+)的便捷性检出。
孔刘奇许宇航朱燕陈阿敏李娜李光
关键词:水溶性聚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试纸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