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 作品数:373 被引量:1,463H指数:18
- 相关作者:任远刘宏叶子郭津津祝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电子电信文学更多>>
- 电影新技术与后电影时代被引量:49
- 2000年
- 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电影新技术(特别是正行于90年代的数字化技术)对电影的影响,它最终将打破电影电视、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络和新兴媒体的界限,使电影融入后电影时代传媒一体化的潮流之中。第一部分“作为商品的奇观:电影特技的数字化”阐述了电影特技领域数字化带来的新技术革命;第二部分“互欢娱乐和实真经验”介绍电影新技术促成了新兴娱乐媒体的出现;而第三部分“关于新技术的思考:时空多维交织和资源共享一体化的世界”则是对电影新技术进行美学和哲学式的总体观照。
- 游飞蔡卫
- 关键词:电影特技电脑多媒体新兴媒体互联网络娱乐媒体
- 胡正荣:媒介要不断创新被引量:1
- 2004年
- 胡正荣:男,1966年5月21日出生于宁夏银川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获法学学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历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主任。现任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广播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界》编委、北京广播学院《现代传播》编委。问: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是现在的主要信息媒介。
- 郑宏
- 关键词:媒介创新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新闻来源卫星电视
- 一幅历史的写生油画 ──影片《我的1919》 造型语言解析
- 2000年
- 梁明
- 关键词:电影评论摄影造型造型语言
- 全文增补中
- 走向立体化和常规化的电视直播报道被引量:2
- 2003年
- 电视直播报道以其独特的媒体优势吸引着观众和电视工作者,随着近年来电视技术和直播观念的飞速发展,做到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报道新闻背景、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三个“第一”的有机结合是其首要追求,而实现直播的立体化和常规化则成为其新的特点。
- 邱昊
- 关键词:电视直播报道常规化
- 电视媒介人的心声──读《现在:与12位媒介人的对话》一书有感
- 2000年
- 刘质斌
- 关键词:电视工作者影视文化
- 浅议少儿节目的社会功能
- 2002年
- 张雅欣
- 关键词:少儿节目社会功能节目制作儿童社会化
- 相声TV得失谈被引量:1
- 1996年
- 相声TV得失谈李莉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栏目。在如今中国传统曲艺不景气,观众一天少似一天的情况下,他们不甘于把传统曲艺节目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栏目中,而是想方设法使老节目、老形式出奇出新,努力使每一种曲艺形式适应今天观众的欣赏口...
- 李莉
- 关键词:相声语言传统相声相声艺术演员表演传统曲艺形体表演
- 一抹阴柔美 一片女儿情——谈《半边天》的女性意识
- 2004年
- 传统女性在社会两性二元体系中时常处在缺乏话语权、被他人塑造的地位。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大众媒介,也往往将女性按照男性或社会主流意识塑造和展现,使女性越来越偏离自身的实际生存状况而被局限在另一种概念之中。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则是在强势媒体中带有一抹阴柔美的节目,是女性真实生存的一片天地。
- 韩璐
- 关键词:《半边天》女性意识女性视角新闻视角
- 纪录意识浅探——兼评《望长城》被引量:1
- 1992年
- 从卢米埃尔最早的纪录片到今天的电影电视纪录片,都在追求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如同故事片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从本质上看,所有的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都是服从于纪实性的,因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媒介的特性,决定了它比电影有更高超的纪录能力。
- 黄世永
-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电视纪录片安德烈·巴赞纪实手法
- 2000-2001年中国大陆影视艺术研究新著综论被引量:3
- 2002年
- 本综述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000-2001年度近180部有关影视艺术研究的专著、编著、论著系统梳理,总结了近期中国影视艺术研究的背景、特征和趋势,展现了影视艺术基础理论、影视实务、影视历史、影视鉴赏与批评、影视文化和影视美学等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领域拓展、观点突破以及问题缺陷等,分析了影视艺术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局限与不足,初步全面揭示了中国影视艺术研究的研究格局和理论探索。
- 张国涛凌江杨勇刚周敏王晗颖胡智锋
-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鉴赏影视文化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