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作品数:13,397 被引量:61,849H指数:69
相关作者:王选仓谢永利郝培文杨晓华贺拴海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908篇期刊文章
  • 1,33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381篇建筑科学
  • 278篇经济管理
  • 246篇天文地球
  • 18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5篇文化科学
  • 92篇理学
  • 88篇化学工程
  • 75篇一般工业技术
  • 69篇机械工程
  • 65篇水利工程
  • 39篇电子电信
  • 38篇航空宇航科学...
  • 36篇农业科学
  • 30篇矿业工程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社会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83篇沥青
  • 2,391篇公路
  • 2,093篇路工
  • 1,898篇道路工程
  • 1,556篇路面
  • 1,399篇桥梁
  • 1,195篇隧道
  • 1,126篇混合料
  • 931篇混凝土
  • 890篇沥青混合
  • 890篇沥青混合料
  • 883篇桥梁工程
  • 722篇应力
  • 717篇高速公路
  • 656篇沥青路
  • 644篇沥青路面
  • 599篇路用
  • 559篇路基
  • 535篇路用性能
  • 525篇有限元

机构

  • 13,249篇长安大学
  • 386篇中交第一公路...
  • 243篇同济大学
  • 209篇西安建筑科技...
  • 106篇陕西交通职业...
  • 104篇西安科技大学
  • 99篇东南大学
  • 96篇天津市市政工...
  • 89篇西南交通大学
  • 88篇学研究院
  • 80篇交通部公路科...
  • 76篇长沙理工大学
  • 70篇重庆交通大学
  • 66篇北京交通大学
  • 65篇中铁第一勘察...
  • 61篇中交公路规划...
  • 60篇西安理工大学
  • 58篇山东交通学院
  • 58篇中国科学院
  • 54篇山西省交通科...

作者

  • 364篇王选仓
  • 330篇谢永利
  • 244篇贺拴海
  • 243篇杨晓华
  • 225篇王秉纲
  • 217篇申爱琴
  • 205篇张争奇
  • 202篇郝培文
  • 197篇沙爱民
  • 196篇刘永健
  • 194篇陈拴发
  • 178篇冯忠居
  • 173篇邬晓光
  • 167篇王朝辉
  • 146篇蒋应军
  • 138篇郑南翔
  • 134篇韩森
  • 130篇胡长顺
  • 128篇刘健新
  • 125篇陈忠达

传媒

  • 1,073篇长安大学学报...
  • 835篇公路
  • 484篇公路交通科技
  • 432篇中国公路学报
  • 399篇公路交通科技...
  • 347篇筑路机械与施...
  • 3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07篇山西建筑
  • 292篇中外公路
  • 222篇路基工程
  • 197篇交通标准化
  • 18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45篇华东公路
  • 14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4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29篇武汉理工大学...
  • 129篇郑州大学学报...
  • 113篇公路工程
  • 112篇科学技术与工...
  • 95篇内蒙古公路与...

年份

  • 20篇2024
  • 623篇2023
  • 634篇2022
  • 476篇2021
  • 452篇2020
  • 650篇2019
  • 676篇2018
  • 694篇2017
  • 629篇2016
  • 685篇2015
  • 687篇2014
  • 696篇2013
  • 645篇2012
  • 688篇2011
  • 713篇2010
  • 652篇2009
  • 667篇2008
  • 689篇2007
  • 622篇2006
  • 700篇2005
13,3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型连拱隧道的一种施工工法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经验,介绍新奥法原理在M型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以及M型隧道与一般的单洞隧道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工法上的不同之处,对M型连拱隧道的洞身开挖、洞身支护、二次衬砌和防排水处理等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本工法...
张倩范海云骆凤涛
关键词:新奥法施工工法隧道施工二次衬砌
路面面层内反射裂缝强度因子的数值分析
2008年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路面结构模型,对裂缝在面层内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路面材料性能对拉开型开裂强度因子和剪切滑动性开裂强度因子的影响,以及这两种强度因子在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袁美俊殷伟邢钦玉
关键词: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视路面结构为弹性层状体系,采用Ansys程序建立了经过可靠性验证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车辆荷载、加铺层厚度和材料参数变化及各种典型防止反射裂缝措施对沥青加铺层底最不利处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沥青加铺层厚度能有效降低加铺层结构层底最大主应力σ1、最大剪应力τmax和等效应力σe;对分析的实例加铺层结构,在铺筑级配沥青碎石过渡层的情况下,土工布夹层模量变化对缓解荷载应力的作用并不明显;在加铺层结构拟采用的各种典型防止反射裂缝措施中,以7cm厚AM-20沥青碎石过渡层+2.5cm厚应力吸收层组合措施效果最佳,其加铺层底的最大主应力σ1、最大剪应力τmax和等效应力σe下降幅度分别达78.6%、82.9%和84.4%。
原宝盛彭余华高明明
关键词:道路工程有限元分析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
城市路网车辆出行轨迹获取的混合轨迹拆分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采用车牌照进行车辆出行轨迹的调查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混合轨迹问题,从分析原理、构建解集、拆分决策三方面研究了混合轨迹的拆分方法。建立了一次可达网络模型,阐明了面向轨迹交通调查的工作机理,通过对比分析正常轨迹和混合轨迹特征,采用基于栈式节点存储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构建了车辆出行轨迹拆分解集。在此基础上,考虑时距相符程度、路径模式匹配程度、路径曲折度指标建立轨迹效用函数,利用TOPSIS法进行轨迹拆分的最优解决策,通过算例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王龙飞陈红李杨邓亚娟
关键词:交通调查深度优先搜索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对施工现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进行快速检测,利用水稳碎石未凝结时呈散体的状态,基于瞬态锤击响应加速度的方法,自行设计出压实度快速无损检测仪,通过实验确定仪器的各项参数,对静压法成型的不同压实度的试件的锤击时的加速度代表值进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在路槽铺筑基层进行标定,确定加速度代表值与压实度的关系,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测试,与灌砂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加速度代表值与水稳碎石压实度相关性较好。
夏爽谢立炳胡力群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变幅交变应变控制下沥青混合料应力响应
2018年
借助于单位阶跃函数将分段的应变写成连续应变的形式,基于Burgers模型,求解出变幅交变应变控制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解析解;同时,开展了沥青混合料变幅疲劳试验,并将解析解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加载顺序为先低后高时,沥青混合料在两阶段的应力都会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加载顺序为先高后低时,沥青混合料在低应变控制的初始阶段会存在一个平衡应力,当卸载幅度过小时,低应变控制阶段的初始应力会高于平衡应力,应力会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卸载幅度过大时,低应变的控制阶段的初始应力会低于平衡应力,应力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丁彪郑传超邹晓龙陈团结郑南翔
关键词:道路工程变幅沥青混合料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伸长量测试装置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钢绞线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钢绞线的伸长率是钢绞线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如何精确测量该指标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依据合金丝在拉伸时其伸长量与电阻值变化成正比的原理,针对钢绞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测量钢绞线伸长量的新装置,该装置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克服了现有测试方法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SYTZ-1000预应力张拉试验台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最大误差仅1.83%。
王建华白鹏翔胡大琳
关键词:土木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绞线伸长率
基于不同成型方法的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对比被引量:12
2007年
为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对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相关试验指标,分别采用旋转压实法、振动压实法与大型马歇尔击实法成型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对试件各项马歇尔指标与采用不同振动时间成型的试件体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压实功相同原理,提出了基于旋转压实成型法和振动压实成型法设计的4个指标范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指标范围基本相同,仅沥青饱和度下限有5%差别;同时强调,在施工碾压时需保证足够的压实时间,才能使沥青碎石混合料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魏建国查旭东郑健龙王秉纲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碎石混合料性能对比
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从纤维改善沥青温度稳定性入手,分析了纤维改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机理,进而研究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锥入剪切试验,用纤维沥青"剪切强度-温度敏感性系数"的概念评价纤维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发现纤维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低,温度稳定性好。混合料车辙试验证明纤维明显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发现只采用动稳定度作为指标具有局限性,建议同时采用"车辙变形的时间累积"这个指标综合评价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丁智勇彭波戴经梁陈忠达
关键词:纤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案被引量:21
2007年
为了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了739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气象数据,以累年年不小于20℃积温、累年累计降水温度指数、累年降水冰冻组合指数和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划分指标,累年年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为描述指标,采用普通克里金和协克里金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空间化分析,利用多指标系统聚类、指标划分和图层叠置方法,提出了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案。方案共分8个一级区和39个二级区,在北部和青藏高原,低温和低温期间降水的影响是主要的,南部则以高温和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中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均衡,应综合考虑。
苗英豪王秉纲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路面气候分区评价指标
共1,3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