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 作品数:22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覃振华刘书民梁松林林霖张涵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写生,直面自然之道—从黄土高坡、岭南丘陵、海南森林的写生体验中谈起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当代,无论是油画创作还是中国水墨画创作,看似都难以避免经历写生的阶段。单从图像上看,这是一种模仿的过程。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写生并没有被当做一种创作途径而重视起来。虽有宋朝范镇《纪事》卷四:"又有赵昌者,汉州人,善画花,每晨朝露下时,遶栏槛谛玩,手中调采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又有明朝《徐氏笔精》:"惟元倪瓒辈始喜写生,脱画家蹊径。"但写生始终没有得到自古文人的重视,在古代的重要绘画理论方面便可以窥见一斑。对中国绘画影响较为深远的谢赫,他在归纳绘画"六法"的时候,也并没有直接提到写生对创作绘画所起的作用,其中较为接近的是"应物象形"和"传移模写"。但这两点只是强调了形体在绘画中的地位以及临摹对绘画的作用,并没有直接提到对景写生这种体悟自然的途径。
- 林顺文
- 关键词:对景写生黄土高坡自然之道丘陵岭南
- 快乐的罗嗦——没有画成画的话被引量:1
- 1984年
- 编辑部约请了各地一些中年画家笔谈中国画创新问题。他们最近都在忙于创作和教学工作,但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还是挤时间,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都没有按我们提出的题目写,而是各自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当前中国画的创作实际,十分恳切地谈自己的见解,这也表明一种好的文风,实事求是,不拘泥于现成的规范,就和他们对待创作一样,是有得之见。这些笔谈都涉及美术创作要反映时代,画家要有一种使命感的问题,以及对中外艺术传统的广泛借鉴问题。这些,自然是探讨中国画创新的一些核心的问题。其中有些具体意见还有待继续深入讨论。文章中还提到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如画家学者化的问题,其意义已不限于中国画创新的问题。 发表的笔谈文章中有的不是预约的稿件,由于内容接近,也一起刊用了。 这些文章中有些针砭时弊的意见。我们在组稿时,有的同志私下谈,感到文章不大好写,怕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会不自觉地伤害了师友。这类情况也确实反映了当前文艺批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画家朋友不大听得进逆耳之言。其实,要是冷静地想一想,会觉得如能听下意见是能终身受益的。何况有些不同见解并非定论,是可以展开同志式的争鸣的么。 笔谈将分期陆续刊载。欢迎大家参加这一讨论。
- 林墉
- 关键词:人物画家中外艺术中国人物画写意画
- 李文绚中国画作品
- 2002年
- 李文绚
- 关键词:国画作品艺术作品工笔画副教授优秀奖
- 何枫:水墨性格
- 2009年
- 水墨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自言自语。当我独自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我可以在黑白虚实中边画边梳理自己的情绪,在墨与色的交融之中将自己的感觉及时地释放。凭借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知,也凭借自己对表现材料的极度偏爱,来营造对周围事物的一种真实的幻觉。这些年来我只忠实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没有去跟随潮流。
- 何枫
- 关键词:水墨性格自言自语情绪偏爱幻觉
- 潘达微《小儿滑稽习画帖》初探
- 2010年
- 潘达微编撰的《小儿滑稽习画帖》是我国最早的漫画教科书,它影响了一大批早期漫画创作者,因而它在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首先对《小儿滑稽习画帖》的作者和内容特色做一些详细的考证,然后总结出它的价值和意义,为它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找到恰当的位置。
- 覃振华
- 关键词:漫画
- 穿透生命的回归之途——杨缨与她的艺术
- 2004年
- 好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杨缨的"透明".当年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初入社会,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疑惑.那份率真,那份任性,全都表现在她的画中.所以她的画也率真,也任性,也好奇,也疑惑,是对未来生命的注视,也是对自我认定的探索.我无以名之,就把她的艺术称作"透明".我觉得杨缨式的透明表达,是女孩的,但不完全是女性的,而是有几分顽气,几分胡为,几分较真.
- 杨小彦
- 关键词:艺术表现中国画笔墨语言意境艺术风格
- 当代山水画的现代审美意识
- 1998年
-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高度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审美情趣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山水画一直占着独特的位置,它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形成了一道特有的审美风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在它的内在结构上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变,也就是说,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决定了山水画的未来命运,现代化的进程,导致山水画的创新大于它的继承。因此,有的人说,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的山水画家更感到创作的艰辛及迷茫。实际上,这才是中国画发展的难得机遇。
- 刘书民
-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意识现代审美现代山水画审美形式审美内涵
- 以形媚道——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形”与“笔墨”被引量:1
- 2000年
-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经沧桑,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在其创作过程中是以写生为基础的,并在写生创作过程中总结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论。北宋时代范宽、关仝.李唐、郭熙等山水大师们的巨制,无不是“穷其物理”的“写生”之后的经典之作。笔者这里指的写生,不仅包括了直接用毛笔等绘画工具的对景写生,也包括了观后靠回忆而画的作品。相传范宽在中条山,华山一带几经寒暑,而作《溪山行旅》。五代荆浩亦在《笔法记》中说自己在太行山中携纸写生松树万株。明代的王履历尽艰险而画《华山图册》,清代的石涛则云游大江南北,
- 张彦
- 关键词:写生《笔法记》山水画家绘画工具
- 浅谈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特性被引量:1
- 2010年
-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表现最突出的当属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在宋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他们重视笔墨,讲求风格,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情怀,并用诗文题跋加以阐述,把宋以来的文人画推向高峰。
- 陈钠
-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审美特性元代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文人画
- 秦宁速写作品选
- 2015年
- 秦宁,女,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 秦宁
- 关键词:作品选速写硕士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