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 作品数:248 被引量:582H指数:10
- 相关作者:胡斌邹清泉田春张国荣王玉冬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南澳总兵周鸿升及其寿屏工艺补证被引量:1
- 2014年
- 康熙三十八年南澳总兵祝寿屏风,现藏于法国巴黎,是一件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患的工艺品。本文主要对寿主人南澳总兵周鸿升的生平进行补证,并就这件屏风的制作工艺进行确认。同时,本文还提及屏风的画面内容,认为这件作品是一件独立无二的款彩漆屏风,描绘的是从南澳到台海地区的海域,值得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 郭伟其
- 关键词:屏风
- 空间、身份与主体性:欧美现代摄影中的城市经验及建构策略
- 2021年
- 本文阐述20世纪以来的都会题材摄影作品的叙事策略和逻辑。从作品主题与手法出发,开掘其背后的时代关切,从中发现一种更具普遍意义与抽象色彩的、整个时代的社会思潮与艺术家的创作心态;联系摩天大楼、人体模特形象与个体的都市经验等主要母题,建构意义系统。同时对斯蒂格利茨、尤金•阿盖特和约尔•列文森等艺术家展开关涉艺术史、文化史与城市发展史等不同领域的反思,试图厘清由艺术家的创作逻辑与时代发展轨迹之间的碰撞所产生的微妙的、富于张力的关联.
- 聂皓雪
- 关键词:城市景观社会空间主体性
- “虞廷清韵”琴“复古殿”款考
- 2022年
- “虞廷清韵”琴“复古殿”款与“御书之宝”印并不能与传世宋高宗赵构遗墨(含代笔)所见“复”“古”“殿”三字以及“御书之宝”印建立令人信服的联系,尽管同时镌刻“复古殿”款与“御书之宝”印,也并不足以表明其确曾庋藏南宋禁中。这些隐含的历史信息,应在木质、断纹、风格研究基础上,综合书法、印章、题跋、藏印等的探索,方能实现其作为古琴鉴定辅助依据的历史价值。
- 邹清泉
- 关键词:赵构周必大
- 《实用评估指南:博物馆和其他非正式教育环境的评估工具》(第三版)评介
- 2022年
- 1999年《实用评估指南:博物馆和其他非正式教育环境的评估工具》(第一版)问世,聚焦非正式学习结果的评量和评量的工具,这两个核心主题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观众评量和观众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不仅回答有关展览与教育活动的效果,还有助于深度了解人们在非正式教育环境下如何学习。随后的两次修订,逻辑更加合理,更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经典入门读物。
- 付文军
-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评量
- “技术进步”时代的“回望”——《西南陶纪》的艺术史意义
- 2011年
- 多年来,贡布里希先生在《艺术的故事》里的这句话——"整个艺术史不是技术熟练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一直被我理解为观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品面貌的箴言。从图像和技术中获得观念的不同体现,主体必须放下对固有价值体系的过度依赖,贴近艺术的审美特质,
- 樊林
- 关键词:技术进步艺术史《艺术的故事》价值体系审美特质
- 新“世界艺术史”与“触觉”的回归--萨默斯著《多元真实空间》实义诠被引量:3
- 2013年
- 难道人类是如此乖戾,以至于在发现了谷物之后,仍然会以橡子果腹吗?——西塞罗:《演说家》(ix.30—1)
一、艺术史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近现代学术史上,艺术史曾经创造过自己的黄金时代。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艺术史凭借自身独有的学科价值体系、研究方法及普世精神,一度成功地扮演了人文研究中弄潮儿的角色。此后,艺术史的学科地位在欧美便日渐式微。上世纪70年代,
- 王玉冬
- 关键词:艺术史萨默斯触觉黄金时代
- 林风眠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考察
- 2023年
- 对于一度被称作“形式主义的祖师爷”的林风眠及其同人来说,形式主义是一个污名化的误读。就艺术而言,形式主义的定义和来源十分复杂,但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因现实语境的原因,逐渐被用作对“玩弄形式”的现代派的贬称,并和资产阶级相联系。而林风眠关于现代艺术形式探索的实践和“调和论”主张,在非此即彼的阵营划分中又易于被简单归类。溯源20世纪前期林风眠与形式主义的关系纠葛以及形式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让我们得以窥探那潜藏于种种话语标签底下的艺术个案和现象的多维关系,并展开与之相关的艺术网络的再辨析。隐性的英国形式主义理论影响被遮蔽,显性的苏联形式主义批判渐渐大行其道,而所谓的“形式主义阵营”中的分化与转换亦因陷入政治的漩涡而未能厘清,由个案切入这段形式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揭示出的是以往艺术史书写尚难洞察的面向。
- 胡斌
- 关键词:林风眠形式主义理论现实语境污名化关系史
- 中国在世博会上的艺术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被引量:1
- 2019年
-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曾被视作全方位展现各个国家成就的国际舞台,艺术也是其中被展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试图梳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艺术展品和展示的情况,分析其背后承载的思想、政治、视觉观念等意涵,以及围绕它们所交织的国内外的观看视角与评价话语,从而阐述中国透过这一窗口向世界呈现自身形象的时代变奏和文化要义,同时也为今后在全球性活动中的国家形象展示提供可资借鉴的例证。
- 胡斌
- 关键词:世博会政治诉求国家形象
- 走出“比格尔”——从“体制批判”到博物馆怀疑
- 2020年
- 彼得·比格尔的《前卫理论》是对现代主义进行体制考察的重要著作。比格尔将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前卫运动"描述为对艺术体制的攻击,并以融合艺术与生活实践为目标,赋予前卫运动突破体制障碍的能力。比格尔认为,前卫的历史价值在于对艺术体制的"自我批判"与反观。然而,比格尔对前卫的界定与描述带有理论家鲜明的党派立场,并与同时代的前卫理论有着方法论上的差异。从前卫理论的分类学中走出,回到前卫精神的本原状态,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前卫理论的核心问题—"体制批判"与批判性博物馆实践的接口问题,并通过反思博物馆体制,理解前卫理论在体制批判层面的目的与意义。
- 沈森
- 永恒的纪念: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画廊系列
- 2021年
-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cheangeo Buonarrot,1475-1564)之侄孙——小米开朗基罗(Mcheangeo Buonarrotthe Younger,1568-1647),为米氏在佛罗伦萨的故居中的四间厅室亲自设计了装饰程序,其中以画廊系列最为瞩目。[1]画廊系列通过历史画、寓意人物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了米开朗基罗一生中的光辉时刻和死后的巨大声望。
- 黄小茵陈颖茜
-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