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88 被引量:1,629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忠明叶林张杰冯建民米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化学工程
  • 51篇理学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电气工程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3篇乙烯
  • 34篇聚乙烯
  • 24篇共聚
  • 24篇改性
  • 23篇塑料
  • 17篇共混
  • 17篇丙烯
  • 16篇共聚物
  • 14篇树脂
  • 13篇液晶
  • 13篇高密度聚乙烯
  • 12篇酰亚胺
  • 10篇注塑
  • 9篇酸酯
  • 9篇注塑成型
  • 8篇双马来酰亚胺
  • 8篇氯乙烯
  • 8篇马来酰亚胺
  • 8篇聚丙烯
  • 8篇聚氯乙烯

机构

  • 188篇四川联合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湘潭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南热带作物...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华北工学院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兰州化学工业...
  • 1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30篇蔡兴贤
  • 17篇刘孝波
  • 15篇黄锐
  • 14篇顾宜
  • 11篇江璐霞
  • 11篇李忠明
  • 10篇申开智
  • 10篇范五一
  • 10篇杨鸣波
  • 9篇吴廷禄
  • 9篇王鹏驹
  • 8篇黄荣华
  • 8篇冯建民
  • 7篇蔡碧华
  • 6篇唐安斌
  • 6篇马兴明
  • 6篇米军
  • 5篇向福如
  • 5篇沈经炜
  • 5篇陈军

传媒

  • 24篇中国塑料
  • 19篇塑料工业
  • 16篇高分子材料科...
  • 13篇四川联合大学...
  • 11篇化工新型材料
  • 7篇功能高分子学...
  • 7篇油田化学
  • 7篇塑料科技
  • 6篇高分子材料
  • 5篇合成化学
  • 5篇2001年工...
  • 4篇橡胶工业
  • 4篇四川化工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成都科技大学...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纺织学报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5篇2001
  • 19篇1999
  • 65篇1998
  • 48篇1997
  • 32篇1996
  • 13篇1995
  • 5篇199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单方向往复低剪切应力场中生成双向自增强HDPE试样的研究(Ⅱ) 试样聚集态结构分析被引量:10
1998年
运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双向自增强HDPE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双向自增强HDPE试样主要由片晶构成,片晶取向、片晶厚度增加、试样结晶度提高和结晶更为完善共同导致了试样双向拉伸强度的提高。
姜朝东申开智方八军
关键词:双向自增强高密度聚乙烯聚集态结构
PC改性HDPE共混体系的组成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1998年
本工作旨在通过共混改性实现聚烯烃塑料高性能化。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中组成对拉伸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C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而加入10phr的增容剂烯基双酚A醚接枝LDPE的体系,在相同PC含量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高于未加增容剂的体系;PC含量低时,体系中PC基本上呈圆球状,PC含量较高时,部分PC粒子变形成椭球状、长条状、甚至纤维状;共混物受拉后,较多PC粒子向纤维状转变,就是因为这一形态的变化,承受了拉应力,对拉伸强度产生了贡献,由此给PC对体系拉伸性能影响进行了理论解释。
冯建民张雁李忠明杨鸣波李喜武何栩
P(AM-NVP-DMDA)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的研究被引量:38
1999年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了P(AM-NVP-DMDA)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对共聚物的溶液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盐效应、粘温关系、流变性能、热稳定性、与碱、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稀溶液性质等。共聚物分子中由于引入了较多的疏水基团而具有较强的疏水缔合效应,在聚合物浓度较低时具有较高粘度。NVP结构单元的引入可适当提高共聚物溶液的热稳定性。对共聚物溶液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其水溶液中存在着微相分离结构,它对共聚物溶液的增粘起着重要作用。
叶林黄荣华
关键词:三次采油驱油剂疏水缔合水溶性
环氧化苯乙烯 - 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1
1998年
用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的甲苯/环己烷溶液与乙酸和过氧化氢“就地”制造的过乙酸反应的方法制备环氧化SBS。考察了环氧基质量分数对环氧化S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化SBS的环氧基质量分数为0~006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不变;拉伸强度、300%定伸应力、扯断伸长率及扯断永久变形均随环氧基质量分数的增大而略微下降;
向福如马兴明丁明双淡宜陈山玉
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环氧化弹性体改性
高耐蚀性常温磷化粉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常温磷化,一般耐蚀性较差,表面极易挂灰和泛黄。而用磷化改进剂等特殊材料制成的磷化粉,由于与磷酸有协同作用,常温下耐蚀性很强。文中介绍了常温磷化粉的配方、配制方法、技术性能及应用效果,并对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讨论。
吴廷禄
关键词:磷化耐腐蚀性渗磷
以双酚A为基础的双苯并口恶嗪中间体的开环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4
1997年
利用DSC研究了以双酚A为基础的双苯并口恶嗪中间体(BPAALF)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固化反应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酸性催化剂后,能显著降低苯并口恶嗪环的开环聚合温度、降低反应活化能,使热开环的二级反应转变为酸性催化条件下的一级反应。
裴顶峰顾宜李在兰蔡兴贤
关键词:苯并恶嗪中间体双酚A
热致液晶性纤维素芳族酯的制备及其对PET结晶成核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以棉纤维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纤维素芳族酯(CAE)。用FT-IR表征了CAE的化学结构,用DSC及热台偏光显微观察证实了CAE具有热致液晶性,液晶态温度范围为210~280℃。结晶速度测试表明,CAE对PET有明显的成核和促进结晶作用。
沈经炜李白千阮文红刘跃建
关键词:热致液晶成核纤维素酯
三聚氯氰在活性单体及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综述了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含烯丙基、环氧基等基团的均三嗪活性单体及以三聚氯氰的一取代物为原料合成线性聚氰酸酯和线性蜜胺的研究进展。
房强李赛江璐霞
关键词:三聚氯氰活性单体高聚物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1998年
刘白玲曾祥成
关键词:聚乙烯醇生物降解等离子体处理废物处理
批量旋转混料机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介绍了批量旋转混料机的结构、性能与工作原理,以及正立方体混合室的翻转、推拉作用,使室内多组分聚合物在非熔融状态下的扩散,更换位置,以达到各组分混合物趋于均匀,即分布混合的目的。
侯世荣刘忠仁吴廷禄陈克强
关键词:混料机塑料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