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 作品数:541 被引量:1,369H指数:15
- 相关作者:饶艾刘占祥刘咏梅魏人民邓翠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
- 2014年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科学把握社会治理的内涵,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社会治理的现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 代山庆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
- “茶话会机制”在多校区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 2011年
- 本文作者根据亲身参与对西南交通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现状的调查以及长期在多校区学习生活的感受,提出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长期实施"茶话会机制"的构想,并从多校区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茶话会机制"的实施步骤以及这种机制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四方面做了具体分析。
- 张廷广付国英曾玲刘思妤沈艳
- 关键词:多校区师生互动
- 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从解放初期到人民公社化运动被引量:6
- 2013年
- 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体现了上层的国家主张和下层农民实践的相互博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通过划乡建政、民主建政及土地改革运动构建了乡村基层政权,是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起点;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参与合作化和集体化由最初的自愿被不断强化的社会动员和强制所取代,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建构也发生了由村民作主向政党代民作主的转向;"大跃进"中催生的人民公社标志着高度集中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一步步地将外在于政治的广大农民整合到国家政权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对乡村社会真正而有效的控制。
- 蔡清伟
-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
- 浅析强化理论在增强高校学生组织绩效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落脚点,随着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高校教育管理当中,目前高校学生组织的绩效发挥并不理想,存在准备层面的偏差、实践层面的偏差和反馈层面的偏差三个不良表现。本文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组织绩效管理当中,针对学生组织绩效低下的三个层面的原因,构建"绩效强化圈",从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强化绩效管理,以提高学生组织绩效。
- 詹凯刘娜娜刘畅
- 关键词:组织绩效
- 近代工科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为个案被引量:2
- 2010年
- 从政府法令规程角度看,工程学科乃至其中之一的土木工程学科,在民国时期教育部部令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且在北洋与南京两政府时期各自有着不同的体现。从土木工程在近代交通大学中的实际设置过程来看,最早出现在视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雏形的天津中西学堂与上海南洋学堂,后来的发展也是因校而异、同中显异、各有侧重。通过土木工程学科在交通大学中的设置与发展,揭示其在近代大学中的发展路径及其引起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所提供的有益启示。
- 邓小林
- 关键词:高等教育土木工程
- 公众参与认知的因子探析——以成都市城镇居民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公众参与认知是公众参与的起点,对公众参与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为理论研究,缺乏实证予以检验。以成都市城镇居民问卷调研为基础,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则可以从实证的角度验证公众参与认知到底由几个因子构成,结果显示:公众参与认知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分别为公共事务认知、权责认知和条件认知,且三个维度的公众参与认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李春梅刘桂花
- 关键词: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社会管理
- 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核心价值的认同——以科举制度创新为切入点
- 2013年
- 宋初的科举制度改革促进了"士绅/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士绅阶层开始以天下为己任,将儒家道德理想普及于民间社会,即通过基层自治制度改革和创新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进而在国家/士绅/民众共享和认同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三合一"的"民族命运共同体",而贯穿其中的"道德契约"认同逻辑在协调民众/国家之间关系的"顶层认同"和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底层认同"中均显示出其历史合理性。重新梳理和认识传统的核心价值认同模式以及当代转型,正确对待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应当成为当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和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文化前提。
- 苏志宏王玉珏
- 关键词:科举制度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主法制建设
-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重构四川乡村权力结构的努力与成效被引量:2
- 2013年
- 建国初期,中共对重构乡村权力结构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及政策,要求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势力,依照政府政策法令和法律制度去根本改造旧的乡村权力结构、废除保甲制度、取缔反动会道门,建立以贫雇农为骨干的新型乡村权力结构。四川乡村权力重构经历了从暂时利用原乡保人员维持原状到采取措施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农民协会并发挥基层政权作用、从试点到普遍建立乡政权、健全乡政权工作制度以加强乡政权战斗力的几个阶段,由此乡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由保甲长、乡绅、袍哥、宗族势力等构成的乡村权力结构解体,以贫雇农为骨干的乡村民主政权得以建立起来,进而实现了对乡村权力结构的根本改造和重新建构。
- 冉绵惠
- 关键词:建国初期乡村权力
- 从瞿秋白上海大学课程设计看其新文化建设思想被引量:1
- 2012年
- 1923年瞿秋白以推进社会学发展和形成新文化为己任,设计了上海大学的课程。"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背景的转变为上海大学课程设计提出必要性;瞿秋白苏俄之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苏俄教育的初步成绩为其提供了现实模板。中国共产党人以俄为师,通过建立社会学系和文艺学院,将辩证唯物论引入中国,开创性的摸索、建立一种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对"新文化"的不自觉探索。
- 罗敏
- 关键词:新文化课程设计社会学
- 试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念的历史推进
- 2012年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念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提高、完善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赋予学习以科学的内涵和原则方法,理念开始孕育;列宁把学习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实现学习问题与党的建设的初步结合,理念开始萌芽;毛泽东把学习问题放在党的建设的主导地位,并以此统揽和推进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理念基本形成;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概念,并用学习推进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理念趋于成熟。
- 朱志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