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130 被引量:609H指数:12
相关作者:孟庆华刘红马红岩石继红宋广胜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金属学及工艺
  • 5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5篇合金
  • 11篇凝固
  • 10篇织构
  • 9篇力学性能
  • 9篇纳米
  • 9篇复合材料
  • 9篇复合材
  • 9篇力学性
  • 8篇金属
  • 7篇再结晶
  • 7篇钛合金
  • 6篇电流
  • 6篇时效
  • 6篇退火
  • 6篇镁合金
  • 6篇晶粒
  • 5篇碳纤维
  • 5篇环氧
  • 5篇焊缝
  • 5篇焊缝组织

机构

  • 130篇沈阳航空工业...
  • 37篇东北大学
  • 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金...
  • 7篇大连交通大学
  • 7篇武汉科技大学
  • 5篇钢铁研究总院
  • 4篇辽宁省教育厅
  • 3篇南昌航空大学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沈阳大学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北京航空制造...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武保林
  • 18篇赵玉华
  • 18篇王洪顺
  • 16篇王继杰
  • 15篇李壮
  • 11篇张利
  • 10篇沙桂英
  • 10篇石继红
  • 8篇国旭明
  • 7篇万刚
  • 7篇陈长军
  • 7篇司伟
  • 7篇吴迪
  • 7篇姜妲
  • 6篇翟玉春
  • 6篇谢怀勤
  • 6篇孟庆华
  • 6篇黄震威
  • 6篇卢少微
  • 6篇徐前刚

传媒

  • 25篇沈阳航空工业...
  • 7篇金属热处理
  • 7篇热加工工艺
  • 6篇铸造技术
  • 6篇铸造
  • 6篇航空材料学报
  • 5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金属学报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轻合金加工技...
  • 2篇焊接学报
  • 2篇材料保护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大型铸锻件
  • 2篇固体火箭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15篇2010
  • 26篇2009
  • 27篇2008
  • 18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压痕法表征微电子焊点界面的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对微电子共晶SnBi/Cu焊点界面的微观力学性能的表征,介绍了纳米压痕法测量硬度、弹性模量、室温蠕变速率敏感系数的方法和原理。用恒定载荷法(4mN)测量了界面各相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测量结果表明:焊点界面处Cu6Sn5、Cu3Sn、Cu、Bi、Sn各相的硬度平均值分别是6.0、2.8、1.6、0.7、0.3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17.0、146.0、127.9、58.6、49.5GPa;共晶SnBi焊料经120℃7天时效后,硬度为0.22GPa(恒定载荷50mN),弹性模量为73GPa,室温蠕变敏感指数为0.115。
刘春忠
关键词:无铅焊料纳米压痕法微电子封装
单向M40J/5228A复合材料在真空热循环作用下诱发热应力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8年
对单向M40 J/5228A复合材料进行了真空热循环试验(93-413K,10^-5Pa),利用MSC.Marc2001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材料内的交变热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真空热循环导致的累积残余热应力会引起复合材料出现局部脱粘,并且使复合材料界面层附近出现应力集中。
高禹陈永务崔旭张利董尚利
关键词:应力集中有限元分析
电流对Al-4.5%Cu合金定向凝固枝晶间距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对Al-4.5%Cu合金凝固的一次枝晶间距计算公式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定向凝固条件,研究各种条件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电流在一定的范围(即J>J1)取值时,一次枝晶间距才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否则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如果计算中考虑Thomson效应,电流对枝晶间距的影响规律并没有改变,只是相应电流的取值范围变窄了(即J1减小)。
万刚武保林赵玉华徐前刚
关键词:电流定向凝固一次枝晶间距
9Cr2Mo大型冷轧辊辊坯研制被引量:2
2008年
冷轧辊辊坯普遍采用电渣钢锭制造,但生产成本高、产品规格受限。试验采用真空精炼钢锭替代电渣锭制造冷轧辊辊坯。通过真空精炼钢、氩气保护浇注、两镦两拔、高温均致化及附加一次830~840℃重结晶调质加热淬火等工艺措施生产出了合格的冷轧辊。
李朝华
关键词:冷轧辊9CR2MO真空精炼
在120keV质子辐照条件下环氧树脂质损效应的研究
环氧树脂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小,并且与碳纤维粘结能力强,在航天领域碳/环氧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而被广泛应用。碳/环氧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主要用做各种结构件,如天线结构、太阳电池阵基板结构、桁架等,这些构件一般直接暴露...
高禹董尚利杨德庄刘勇李志君
关键词:环氧树脂质子辐照
文献传递
孕育剂对铸态可锻铸铁组织及退火工艺的影响
2005年
对铸态可锻铸铁的孕育机理及石墨化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Bi、Sb、B的加入,增加了凝固过程中石墨的形核率,促进珠光体形成,并使石墨化退火过程中共析渗碳体分解速度加快;合理选择铁液成分,并经Bi、Sb孕育及Sb-B和Sb-B-RE复合孕育处理,可获得基体基本为珠光体的铸态可锻铸铁;采用Sb-B-RE和Sb-B复合孕育处理石墨更为细小;复合孕育处理的铸态可锻铸铁经740℃保温4 h的石墨化退火处理,可得到铁素体基可锻铸铁;若铸态组织中存在少量莱氏体,应770℃保温1 h,以消除渗碳体,再进行740℃保温3 h的石墨化退火处理。
赵玉华黄震威王洪顺张利王志刚
关键词:石墨化退火
电流对ZA42合金凝固方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ZA42合金在不同电流强度作用下凝固方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合金凝固过程中晶体的生长方式从典型的树枝晶转变为类似等轴晶,电流进一步增大时,最终又趋向于枝晶生长,并且组织得到细化。从电流对凝固界面的稳定性、溶质分配系数和过冷度的影响几个方面讨论了直流电流对ZA42合金凝固方式的作用机理。
万刚武保林赵玉华姜耸
关键词:直流电流过冷
埋入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智能碳纤维复合塑料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弹性力学和边界条件,得出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应变测量值与基体材料实际应变的关系方程。通过裸光栅直埋基体材料界面传递的特征系数,可表征和计算FBG检测应变与测点实际应变的误差及修正系数。并对固化于CFRP的FBG变传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BGBragg波长对应变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和重复性。用电阻应变仪对FBG传感器应变传感特性进行实验对比标定,得出了表征FBG性能的应变传感灵敏系数。FBG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应变传感特性,为先进智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卢少微谢怀勤陈平
关键词:复合材料应变传感
快速加热下铜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模型与模拟
2002年
基于形核的Gibbs-Thomson关系理论和由晶粒尺寸效应引起的优势生长机制,综合各种理论,建立了铜再结晶织构解析式数学分析模型。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较慢的加热速度下,完全再结晶时织构为单一的立方组分;在快速加热条件下,完全再结晶时织构可由立方织构组分和保留的冷轧织构组分所组成;再结晶织构受加热速度的影响。
武保林张宇东左良梁志德
关键词:立方织构再结晶等效温度
纳米Eu0.12Y1.88-zLazO3-δ的光致发光性能及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以超声波作用下的均匀沉淀法制备了Eu0.12Y1.88-xLaxcO3-δ纳米晶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La3+掺杂含量下 Eu0.12Y1.88-xLax...
司伟王晶高宏姜妲翟玉春
关键词:均匀沉淀法掺杂纳米荧光粉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