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作品数:297 被引量:566H指数:12
相关作者:段渝汤洪李竞恒邹一清颜信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0篇历史地理
  • 41篇文学
  • 28篇经济管理
  • 26篇文化科学
  • 22篇哲学宗教
  • 16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10篇艺术
  • 8篇语言文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丝绸之路
  • 31篇南方丝绸之路
  • 24篇古蜀
  • 23篇文化
  • 19篇先秦
  • 18篇三星堆
  • 15篇蜀文化
  • 14篇青铜
  • 14篇巴蜀文化
  • 11篇西南夷
  • 10篇三星堆文化
  • 10篇考古
  • 9篇《北梦琐言》
  • 8篇青铜文化
  • 8篇古蜀文明
  • 6篇司马相如
  • 6篇文化交流
  • 5篇遗址
  • 5篇丝路
  • 5篇孙光宪

机构

  • 288篇四川师范大学
  • 18篇四川省社会科...
  • 7篇复旦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5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四川旅游学院
  • 2篇四川幼儿师范...
  • 2篇三星堆博物馆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攀枝花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58篇段渝
  • 31篇房锐
  • 30篇李竞恒
  • 22篇邹一清
  • 16篇汤洪
  • 10篇颜信
  • 5篇杨钊
  • 5篇屈小玲
  • 4篇黎春林
  • 3篇张海
  • 2篇杨兴涓
  • 2篇李丹
  • 2篇杨静
  • 2篇屈小玲
  • 1篇吴玥
  • 1篇李延芳
  • 1篇王家祐
  • 1篇邹敏
  • 1篇陈沛杉
  • 1篇吴会蓉

传媒

  • 60篇中华文化论坛
  • 2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史研究动...
  • 10篇西南民族大学...
  • 9篇天府新论
  • 8篇文史杂志
  • 6篇社会科学研究
  • 5篇文史天地
  • 5篇西华大学学报...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中国藏学
  • 3篇四川文物
  • 3篇文史知识
  • 3篇孔子研究
  • 3篇史学月刊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唐都学刊
  • 3篇巴蜀史志
  • 3篇史学史研究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63篇2023
  • 24篇2022
  • 14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8篇2007
  • 9篇2006
  • 15篇2005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北梦琐言》看晚唐重进士科之风气被引量:2
2005年
科举题材是五代笔记小说《北梦琐言》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孙光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晚唐社会各界对进士科的重视,对应试举子的出身阶层、区域分布等均有所描述,为后人研究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房锐
关键词:《北梦琐言》进士科
鱼凫与古蜀文明的演进之路被引量:2
2018年
鱼凫史传的文献记载多以神话传说为多,虽然丰富,但是显得十分的驳杂。鱼凫史记传说的记载多归于对蜀史三代论、鱼凫田于湔山、鱼凫治导江、鱼凫统一各部等几个方面。从各种文献材料记载看,随着对鱼凫相关记载的文献材料不断的增加,各种文献记载中相互间有着矛盾之处,对这些史料进行研判成为对鱼凫演进之路得出可靠依据的根本前提。深入分析鱼凫史传的相关资料,可以更加深入的揭示古蜀文明的演进与古蜀早期王国的形成之间存在着的交织关系,进而对古蜀文明的形成的历史进程形成一定的认识。
颜信
关键词:鱼凫史传史实古蜀文明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语言文字规范统一与文化认同被引量:1
2022年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秦始皇施行“书同文”,规范书面文字的使用,对后世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同音”是自周代以来中华民族或隐或显的未竟事业。从先秦雅言到汉代通语,从唐音到明清官话,直至20世纪初的国语运动,“语同音”的千年实践一直未曾间断。新中国成立,《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普通话的推广使语同音千年梦想迈向新征程,国人语言观念积极转变,推普工作虽困难重重但依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语言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快“语同音”的历史进程,不断提升人民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当前推进“语同音”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汤洪张以品
关键词:书同文通用语言文字推普文化认同
北宋蜀中“三俊”眼中的司马相如——兼论北宋后期蜀地文人心态
2018年
北宋蜀中"三俊"郑少微、杨天惠、李新存世的诗文中,有十余首(篇)与司马相如相关,有对相如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有对孕育相如的文化背景的揭示,有对相如通西南夷之功的极力称道,也有对相如、文君二人人格操行的挞伐。隐藏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的,是宋代士风的影响以及"三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蜀地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杨兴涓杨兴涓
关键词:北宋司马相如文人心态
“天下治乱”与治蜀被引量:3
2007年
从长时段的历史观看,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流行说法,并不是四川一省所独有的历史景观,更不是四川历史上的治乱规律。历代四川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治蜀时,除厉行中央方针、政策外,主要是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的历史与现实,制定相应措施,励精图治,而把着力点大体放在吏治、法治、发展经济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
段渝
关键词:治蜀
阿育王像的初步考察被引量:7
2007年
阿育王像是阿育王造释迦牟尼佛像的略称。在中国东晋、南北朝至隋代的中国帝王、僧侣阶层和信众中有特别的信仰和崇奉。据记载,中国出现阿育王像的时间最早可以推溯到东晋时期。目前,国内出土的阿育王像实例只发现于成都地区。从文献的记载看成都地区出现阿育王像的时间似亦可推溯到东晋时期。成都地区出土的形制古朴的阿育王像与同时期的其它佛像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特征可以一直追溯到犍陀罗地区创始期的佛像。除文献记载外,在石窟中也有一些实例的发现。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西壁的上层,有唐代净福寺比丘尼净命造一龛阿育王像,敦煌莫高窟323窟像即为阿育王像。四川巴中南龛摩崖造像中,亦有一尊相似的造像,此像定名为阿育王像似更为准确。
王剑平雷玉华
关键词:高僧传佛像文化遗产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雒人'及其南迁
蜀王子安阳王南迁事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古蜀人的南迁。先秦时期,广汉便有雒人居住,后来逐渐向南迁徙到越南。雒人南迁线路之上多留有其南迁的痕迹,沿途的族群和文化也受到其影响。对雒人南迁的线路、过程进行历史地理的考察,将是很有...
王凯
关键词:骆越迁徙南方丝绸之路
从日本人巴蜀游记看四川教育变革的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清代末年,进入巴蜀地区的日本人用异域者的眼光,对四川的教育进行审视和评价,并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献材料。从明治维新实行教育改革并取得成功的经验出发,他们在看到四川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认识到了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发现了四川教育所呈现出的特点,这对于研究四川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考察这些日本人撰写的游记,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更为深入地认识清末四川教育变革的特点。
房锐黄义华
关键词:游记四川教育
古蜀象牙祭祀考被引量:9
2007年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究为何物?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以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若干人物雕像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的应是象牙。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只有蜀王才有权力执整支象牙进行祭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治领袖的象征,这个最高权力,是对古蜀族群及其王国而言。而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则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共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
段渝
关键词: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国
朝鲜《燕行录》文献中的“汉衣冠”与头发
2023年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李竞恒
关键词:头发悲情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