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品数:2,277 被引量:10,560H指数:38
相关作者:李江源鄢超云郑富兴卢德生李松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11篇期刊文章
  • 10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36篇文化科学
  • 178篇哲学宗教
  • 52篇经济管理
  • 38篇医药卫生
  • 38篇政治法律
  • 21篇社会学
  • 16篇语言文字
  • 13篇建筑科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历史地理
  • 8篇艺术
  • 6篇农业科学
  • 6篇理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文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26篇教育
  • 265篇教师
  • 253篇教学
  • 144篇课程
  • 143篇幼儿
  • 137篇儿童
  • 126篇文化
  • 83篇高校
  • 76篇社会
  • 68篇道德
  • 65篇民族
  • 54篇知识
  • 53篇学科
  • 52篇课堂
  • 49篇大学生
  • 49篇心理
  • 43篇高等教育
  • 42篇语文
  • 38篇学前教育
  • 35篇师范

机构

  • 2,114篇四川师范大学
  • 75篇西南大学
  • 4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8篇西华师范大学
  • 25篇成都师范学院
  • 2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6篇成都大学
  • 16篇成都市教育科...
  • 14篇内江师范学院
  • 12篇绵阳师范学院
  • 12篇学研究院
  • 1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1篇四川大学
  • 10篇四川文理学院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西南民族大学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安康学院

作者

  • 93篇鄢超云
  • 65篇郑富兴
  • 64篇卢德生
  • 62篇李松林
  • 57篇李江源
  • 50篇刘冲
  • 47篇吴定初
  • 41篇曹正善
  • 39篇彭俊英
  • 31篇巴登尼玛
  • 29篇毛秀珍
  • 29篇阙海宝
  • 27篇魏婷
  • 27篇陈璟
  • 26篇吴春艳
  • 26篇傅林
  • 25篇李戬
  • 24篇彭蜀晋
  • 22篇陈莉
  • 22篇顾美玲

传媒

  • 140篇教育科学论坛
  • 95篇四川师范大学...
  • 35篇四川教育
  • 34篇幼儿教育
  • 33篇幼儿教育(教...
  • 31篇教育理论与实...
  • 29篇中国教育学刊
  • 27篇职教论坛
  • 27篇中国德育
  • 25篇幼儿教育(教...
  • 25篇教育与教学研...
  • 24篇今日教育(幼...
  • 23篇教育探索
  • 23篇课程.教材....
  • 23篇教学与管理
  • 22篇中国特殊教育
  • 22篇民族教育研究
  • 21篇科教文汇
  • 20篇陕西学前师范...
  • 18篇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

  • 28篇2025
  • 141篇2024
  • 138篇2023
  • 182篇2022
  • 150篇2021
  • 121篇2020
  • 92篇2019
  • 80篇2018
  • 91篇2017
  • 85篇2016
  • 81篇2015
  • 76篇2014
  • 73篇2013
  • 79篇2012
  • 77篇2011
  • 71篇2010
  • 106篇2009
  • 104篇2008
  • 69篇2007
  • 52篇2006
2,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专题学术史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兼评《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史(1978—2012)》
2014年
所谓学术史,也即是对学术研究之研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考察研究历程,梳理各种观点,总结学术思想,分析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评判,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而提炼出带规律性的思想观点与结论,并分析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学术史是一切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术史大致可分为专题史与综合史,面面俱到的综合史在这个学科越分越细的时代是越来越少了,专题史成了当今学术史研究的主流。研究专题学术史,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这一科学的方法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其一,充分把握研究对象和成果,从而选定有价值的题目;第二,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研究,结构清晰;第三,资料丰富翔实;第四,有独到的眼光和思想观点。近读四川师范大学邵晓枫教授所著《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史1978-2012)》一书(以下简称《自考》),有耳目一新之感。该书是一本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专题史研究的著作,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是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仔细审读该书后,深感其是一部成功的教育学术专题史著作,现结合该书的特点,就研究专题学术史的方法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吴定初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史研究专题史
视力残疾儿童社会性游戏发展的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8年
该文论述了社会性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发展的意义、视力残疾儿童的社会性游戏发展水平、影响视力残疾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论证了在中国开展视力残疾儿童社会性游戏的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吴春艳
关键词:视力残疾儿童
小学创客教育活动的项目化设计
2021年
创客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创造力培养的独特价值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化是小学创客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途径,小学创客项目可分为学科中心项目和问题中心项目两大类。小学创客教育活动的项目化设计可从前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四个环节展开。
冯毓刘冲
关键词:项目化设计
大学生普遍信任对博弈决策的影响
近年来,博弈决策逐渐成为决策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行为博弈论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人们日常博弈决策行为会受信任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然而国内鲜见有关信任对博弈决策影响机制的心理学研究报告。本研究首先用信任量表评价了被试的普遍信...
温丽娜陈璟
关键词:大学生普遍信任博弈决策
四川省“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调研分析
2016年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四川高中生关于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的看法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整结果,建议在制定和实施方案时,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李青燕李玉娇
关键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录取
一种简单有效的Q矩阵修正新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Q矩阵的正确性是影响题目参数估计和被试分类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针对Q矩阵修正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ORDP)。然后,模拟研究通过改变被试知识状态的分布、样本容量(N)、测验长度(L)、Q矩阵错误率(M)、项目质量(Iq)和属性层级结构,比较了ORDP与已有方法(R、RMSEA和HD)的表现。研究表明:(1)当知识状态服从均匀分布时,ORDP方法在所有层级结构下最优;当知识状态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时,RMSEA和ORDP表现没有明显差异,除独立结构外,RMSEA方法均稍优于ORDP方法;(2)各方法在多元正态分布下的修正效果不及均匀分布时的修正结果;(3)N、L、M、Iq和属性层级结构对4种方法的表现均有明显影响;(4)基于Tatsuoka(1984)分数减法数据的修正结果表明,采用ORDP方法修正的Q矩阵与数据拟合最优。
李佳毛秀珍韦嘉
关键词:DINA模型
乡村定向师范生真的愿意定向乡村吗?——一个焦点团体访谈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乡村定向师范生在职业选择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心矛盾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他们定向乡村的意愿程度。高考成绩劣势、父母干预、政策利惠与低成本预期四大因素导致乡村定向师范生对定向培养计划政策界定产生“目标错位”;乡村定向师范生大多处在由“高学习平台追逐”与“低选择忠诚度”组成的“强错位”情境中;“强错位”情境与作为中介干预的政策约束相结合,一方面使得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行为选择由主动谋划变为被动适应,另一方面也将自己带入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困惑与矛盾情境中,这必然导致其本就不高的定向意愿愈加式微。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乡村定向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促成专业志愿选择的自觉;深入解读定向培养计划的政策规定,极力消除学生与教育管理部门、培养院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应增强学生培养过程的乡村元素,促成乡村教育内涵和乡土情怀的培育。此外,政府还应通过政策调整增强对定向师范生的职后激励。
周继良匡永杨
关键词:乡村教育
麦金太尔的美德教育思想被引量:1
2004年
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及其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道德教育的的本体问题和价值预设。他所阐述的美德的三个特征及其相应的教育思想至少对我国当前实施的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两点启示:重视传统美德的一致性与建构同质性教育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道德智慧是传统美德教育应该注重的目标。
郑富兴
关键词:麦金太尔美德教育现代性伦理哲学家传统美德教育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被引量:9
2014年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非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必修的基础课,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存在于现实与网络两重世界,表现为现实的、想象的和虚拟的三种课程实践形态。必须坚持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与价值观,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制",从"做中学",解决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通过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通过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落实问题。这些改革举措彰显了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以学习者为本、倡导学习化课程、实现课程团队共建的基本特色。
刘远碧
关键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
移民社区教育蝶变路径探析——以三峡库区为例
2016年
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是独特鲜明的社会细胞,其教育对象——移民、"三留守"决定了社区教育的独特性。文章旨在找准三峡库区社区教育现存的问题,查明其问题背后的原因,探索其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的现实路径,并将政府主体转变为政府主导,再改革为国有民营模式,以实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蝶变重生,从而提高移民素质,维护库区稳定,实现美丽三峡梦,最终在库区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刘远碧罗婷婷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社区社区教育
共2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