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作品数:1,727 被引量:4,849H指数:22
相关作者:陈小平徐大诚李文石俞一彪黄贤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苏州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5篇期刊文章
  • 17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8篇电子电信
  • 6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3篇文化科学
  • 68篇电气工程
  • 61篇理学
  • 47篇机械工程
  • 37篇医药卫生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建筑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政治法律
  • 5篇化学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48篇语音
  • 121篇图像
  • 93篇网络
  • 92篇信号
  • 91篇通信
  • 65篇传感
  • 62篇教学
  • 61篇感器
  • 61篇传感器
  • 58篇单片机
  • 58篇神经网
  • 58篇神经网络
  • 57篇单片
  • 54篇电路
  • 52篇无线
  • 52篇小波
  • 42篇波变换
  • 41篇信号处理
  • 40篇小波变换
  • 37篇嵌入式

机构

  • 1,672篇苏州大学
  • 89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苏州工业职业...
  • 24篇苏州科技学院
  • 20篇苏州市职业大...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苏州经贸职业...
  • 11篇中国航天科工...
  • 9篇东南大学
  • 9篇南京理工大学
  • 9篇中天宽带技术...
  • 8篇南京铁道职业...
  • 7篇安徽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7篇南京邮电学院
  • 7篇上海大学
  • 7篇苏州出入境检...
  • 6篇南京邮电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168篇赵鹤鸣
  • 94篇俞一彪
  • 93篇汪一鸣
  • 82篇陈小平
  • 78篇李文石
  • 75篇王加俊
  • 66篇刘学观
  • 65篇黄贤武
  • 52篇朱灿焰
  • 46篇乔东海
  • 41篇陶智
  • 38篇徐大诚
  • 38篇曲波
  • 35篇孙兵
  • 33篇郭辉萍
  • 32篇钱敏
  • 32篇胡剑凌
  • 31篇陈雪勤
  • 30篇芮贤义
  • 28篇仲兴荣

传媒

  • 75篇通信技术
  • 68篇苏州大学学报...
  • 57篇苏州大学学报...
  • 47篇计算机工程与...
  • 42篇现代电子技术
  • 38篇微电子学与计...
  • 29篇中国集成电路
  • 27篇声学学报
  • 27篇江苏电器
  • 26篇信号处理
  • 23篇数据采集与处...
  • 23篇单片机与嵌入...
  • 22篇计算机工程
  • 21篇光通信研究
  • 19篇电工电气
  • 18篇微型机与应用
  • 17篇电子学报
  • 16篇电子与信息学...
  • 15篇半导体技术
  • 15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36篇2023
  • 56篇2022
  • 46篇2021
  • 49篇2020
  • 51篇2019
  • 49篇2018
  • 50篇2017
  • 58篇2016
  • 53篇2015
  • 64篇2014
  • 58篇2013
  • 71篇2012
  • 118篇2011
  • 171篇2010
  • 108篇2009
  • 99篇2008
  • 111篇2007
  • 92篇2006
  • 106篇2005
1,7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路中的互联二端口网络与反馈被引量:1
2014年
以二端口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推导二端口网络互联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反馈电路的数学模型比较,阐明二端口网络的并联、串联、串并联及并串联与反馈电路四种基本组态在结构、功能、数学描述以及信号传递方面的完全一致性。运用二端口网络的概念和方法,对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结果证实:文章提出的观点、证明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王俭潘欣裕
关键词:电路二端口网络互联并联放大电路
混合网络下双模ONU切换设计
2017年
随着三网融合、"光进铜退"国家政策推行和用户固网带宽需求增长,以EPON、GPON为代表的无源接入技术成为应用热点。国内PON网络以EPON、GPON共存,本文对E/GPON双模ONU做了研究,提出双模ONU的设计方案,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陆冬磊
关键词:双模光网络单元以太无源光网络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基于蚁群算法的自适应QoS路由优化被引量:2
2007年
Internet网络规模的迅速增长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如何在满足QoS(quality ofservice)要求下进行路由选择成为路由算法研究的重要方向。提出了一种多约束条件下的自适应蚁群算法,该算法基于目标函数的信息素分配策略来自适应地调整蚂蚁的搜索行为,使多约束QoS路由优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邵志伟浦小祥
关键词:QOS路由多约束自适应蚁群算法
基于特征值排序的部分失真快速码字搜索算法
2007年
提出了一种矢量量化快速码字搜索算法。该算法在编码前预先计算每个码字的特征值并按顺序排列;在编码时,根据每个输入矢量的特征值来确定码字搜索顺序。同时限定相应的搜索范围及利用有效的码字删除准则,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码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只需要穷尽算法2%-4%的编码时间就可以获得与之较为接近的编码质量,编码速度与ASRSS算法及MEENNS算法相比也有明显提高。
许文佶邵卫东董恩清
关键词:矢量量化码字搜索特征值
基于模式链分析的文本页面图像的分割与分类被引量:1
2005年
为了能对复杂版式的文本图像(如包含镶嵌在文字中的形状不规则的图片区)的页面进行图文分割与分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式链分析的文本页面分割与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外接矩形框出图像中的所有黑像素,并且存入矩形框链表中,再组合所有相邻的矩形进而形成模式,最后依据各模式的统计特征分类,输出文字区和图片区两类图像。另外,对大图片模式周围个别不确定的模式,本文采用了上下文分类的算法进行再次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运算速度快,而且能够对复杂版式的页面图像进行正确的图文分割和分类。
李艳玲王加俊
基于LabVIEW软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探讨了NC机床嵌入PC型开放数控系统的设计及研究,给出了采用MPC2810轴控制器构建的"PC+运动控制器"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硬件平台,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软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实现方法和途径,由此研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能够满足高校数控实验室的实验,也可应用于数控系统的改造。
王月芹林红
关键词:开放式数控系统LABVIEW软件多任务并行
网络成瘾的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脑健康微电子学,文章首先介绍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背景,接着评述网民数和上网率数据,统计大学生网络成瘾率的近期研究数据,重点论述网络成瘾机制的认知—行为模型和脑内奖励环路模型,图解评价脑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我们的初步实验结果,述评与研究结论是,网络只是使人成瘾的工具,而不是成瘾的对象,应该尽早监测网瘾大学生的脑健康。
李文石
关键词:网络成瘾脑机制
基于LabVIEW的电位器线性度性能测量系统的研制被引量:5
2009年
在分析目前测试电位器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测试系统。该系统在硬件方面,采用马达控制器和马达驱动器来控制马达的运动,保证了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的稳定性;在数据采集方面选用数据采集卡DAQ采集编码器的输出数据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最终输出;在系统软件方面,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来实现DAQ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设计了测试系统用户操作界面,编写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了测试结果的评价、显示及保存等功能,达到了完成测试任务的目的。对系统的测试与在生产实践中的运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测试自动化,同时可以避免人为误差,满足量产的需求。
荣方
关键词:电位器虚拟仪器LABVIEW
基于STM32F407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估计
2015年
采用以Cortex-M4为内核的STM32F407作为主控制器,根据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控制IPM模块给电机电枢绕组施加不同方向的空间电压矢量。利用主控制器的12位A/D采样通道获取定子A、B相电流值从而计算出直轴电流id。结合电永磁转子的磁场特性以及定子电感的饱和效应,根据id的变化曲线判断出电机转子的电角度位置。
朱丹丹陈小平檀永
关键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A/D采样
基于级联回归网络的多尺度旋转人脸检测方法被引量:9
2019年
针对在较大的人脸平面旋转(RIP)角度下,人脸外观差异导致多尺度旋转人脸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回归网络的多尺度旋转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三级级联回归策略逐步完成每个候选人脸RIP角度的估计和人脸候选窗位置的更新。第1阶段采用SSD网络对人脸候选窗位置进行直接预测,消除大部分低置信度的人脸候选窗;第2阶段采用人脸分类网络对人脸候选窗位置进行粗略回归,同时快速对齐人脸的RIP主方向区间;第3阶段采用人脸回归网络对人脸候选窗位置进行精确回归,同时连续估计人脸RIP的角度。在旋转FDDB数据集和旋转WIDER FAC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多尺度旋转人脸的检测精度高于当前主流的旋转人脸检测算法。
姚树春蔡黎亚刘正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共1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