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佳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

作品数:560 被引量:2,214H指数:17
相关作者:佟丽华史权单静颖任淑清吴刚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3篇医药卫生
  • 80篇理学
  • 61篇化学工程
  • 44篇文化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6篇农业科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1篇色谱
  • 35篇教学
  • 32篇相色谱
  • 31篇高效液相
  • 29篇色谱法
  • 28篇液相色谱
  • 28篇高效液相色谱
  • 25篇液相色谱法
  • 25篇高效液相色谱...
  • 24篇中药
  • 23篇挥发油
  • 20篇正交
  • 20篇活性
  • 19篇药物
  • 17篇紫外
  • 16篇植物
  • 16篇黄酮
  • 15篇包合
  • 14篇光谱
  • 9篇药用

机构

  • 557篇佳木斯大学
  • 22篇佳木斯市中心...
  • 18篇浙江海洋学院
  • 18篇佳木斯大学附...
  • 13篇黑龙江大学
  • 8篇湖州师范学院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6篇佳木斯市药品...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佳木斯大学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苏州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佳木斯造纸股...
  • 4篇北京迈劲医药...
  • 3篇长沙大学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9篇刘娟
  • 34篇于莲
  • 34篇张宇
  • 32篇高金波
  • 29篇沈德凤
  • 29篇于敏
  • 29篇李敬芬
  • 27篇侯巍
  • 25篇焦淑清
  • 24篇周淑晶
  • 23篇方洪壮
  • 21篇李锦莲
  • 21篇苏瑾
  • 21篇丁立新
  • 20篇曲有乐
  • 20篇刘翠娟
  • 19篇武冬梅
  • 19篇白术杰
  • 17篇栾芳
  • 17篇杨治伟

传媒

  • 248篇黑龙江医药科...
  • 35篇佳木斯大学学...
  • 16篇中国野生植物...
  • 14篇时珍国医国药
  • 13篇佳木斯大学社...
  • 13篇药学教育
  • 12篇中国现代应用...
  • 12篇中国医药工业...
  • 8篇科技创新导报
  • 6篇药学实践杂志
  • 5篇数理医药学杂...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5篇合成化学
  • 5篇中草药
  • 5篇中国药房
  • 5篇高师理科学刊
  • 5篇中药材
  • 5篇医学教育探索
  • 4篇中医药学报
  • 3篇分子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6篇2010
  • 76篇2009
  • 81篇2008
  • 66篇2007
  • 61篇2006
  • 57篇2005
  • 57篇2004
  • 61篇2003
  • 27篇2002
  • 16篇2001
  • 9篇2000
  • 1篇1999
5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魟鱼肉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赤魟鱼肉酶解产物的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用葡聚糖凝胶G-25(Sephadex G-25)分离、提纯并检测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木瓜蛋白酶酶解赤魟鱼肉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条件是:温度55℃、pH7.0、酶解时间5h、加酶量0.6%;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大于酶解前粗蛋白的抗氧化活性;酶解产物经Sephadex G-25纯化后,得到组分F1、F2、F3,其中组分F2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当其质量浓度为5mg/mL时DPPH清除率、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1.54%、0.274和17.91%;组分F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7。结论:酶解并经Sephadex G-25纯化制备的赤魟鱼肉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王斌于春光罗红宇曲有乐杨立业
关键词:抗氧化肽木瓜蛋白酶酶解
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肿瘤靶向性及抗肿瘤活性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Suc-Chi/NPs)肿瘤靶向性,考察5-氟尿嘧啶-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5-FU-Suc-Chi/NPs)抗肿瘤活性。方法建立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Suc-Chi/NPs的体内荧光分析方法,检测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数量。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ICT-Suc-Chi/NPs在组织切片中蓄积量,评价FICT-Suc-Chi/NPs肿瘤靶向性;以Suc-Chi/NPs、5-FU注射液为对照,考察5-FU-Suc-Chi/NPs在Sarcoma 180-荷瘤小鼠体内的瘤体积抑制率及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评价制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FICT-Suc-Chi/NPs能够长时间的滞留在血液中,在各组织及血浆中分布的数量次序依次为肾>肿瘤>血液>肝>脾>肺。5-FU-Suc-Chi/NPs与5-FU注射液相比较,能够更有效地抑制Sarcoma 180肿瘤的生长,而且组织毒性较温和。结论研究表明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具有长循环特性,能够实现实体肿瘤靶向传递;以N-琥珀酰壳聚糖为载体包载抗肿瘤模型药纳米粒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及较低的毒性。
颜承云谷继伟王曦于莲苏瑾孙维彤陈大为
关键词:纳米粒肿瘤靶向抗肿瘤活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注射液的溶血度被引量:14
2003年
根据红细胞破裂释放出来的血红素在 5 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精确测定中草药注射剂的溶血程度。具有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能消除常规试管观察法带来的主观误差等优点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韩立伟李锦莲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溶血度溶血作用
铒/镱掺杂多金属氧酸盐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发光性研究
2011年
制备了高发射率的Keggin结构的铒镱共掺稀土多金属氧酸盐ZnPOM:Er3+,Yb3+,样品在室温980 nm激光激发下具有很强的位于1551nm的近红外发射,共掺样品中镱是铒有效的敏化剂,详细地探讨了镱铒间样品能量传递及近红外发光机理.
马冬云孟祥清吴莉莉宋春香
关键词:ER3+KEGGIN结构
有机化学实验模块式教学结构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7
2009年
对有机化学实验模块式教学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模块式教学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王旭刘翠娟张宇杨治伟张瑞仁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模块式教学教学改革
光果葶苈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对佳木斯地区的光果葶苈(Drabanemorosa L.var.leiocarpa Lindl.)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光果葶苈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皂苷;糖和苷;生物碱;甾体;香豆素、内酯;黄酮及其甙类;挥发油、油脂。
王丽红刘娟高歌
关键词:化学成分薄层层析
木犀草素在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了木犀草素在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方法 :用循环伏安法对木犀草素的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木犀草素在二甲基甲酰胺 (DMF)中比在乙氰中多出一氧化峰 ,且其它峰电位发生明显移动。结论
栾积毅李敬芬沙靖全武冬梅
关键词:木犀草素电化学性质电解质非水溶剂循环伏安法氧化还原性质
苯妥英钠合成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2003年
刘凤华苏谨
关键词:苯甲醛苯妥英钠安息香抗癫痫药
尿素-水混合溶剂中硫酸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The emf of cell(A)without liquid junc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10%mass%urea-water mixed solve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278.15-318.15K: Pt,H2(101.325KPa) HCl(ml),H2SO4(m2),urea(10%)-H2O AgCl-Ag Then,according to the emf data of cell,the 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K2 of sulfuric acid in the mixed solvent was determined. The thermodynamic quatlities of the second dissociation process of sulfuric acid and the effect of solvent dielectric constant on K2 were discussed.
刘红李敬芬周淑晶冯艳茹
关键词:硫酸热力学性质电动势法解离常数
一种新型钨铋酸盐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化合物Na12[Co(H2O)2(OH)2{Bi2W22O74(OH)2}].48H2O.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的[Bi2W22O74(OH)2]12-阴离子是以[β-BiW9]9-为基本构筑单元,利用4个{WO6}八面体配位连接而成;这种夹心阴离子进一步利用水合钴离子的连接形成直线链状结构;钠离子或钠离子簇通过与钴离子和邻近的多阴离子上的端氧或桥氧配位将直线链连接成三维骨架.磁性研究结果表明,旋轨偶合作用对标题化合物在高温时的磁矩产生很大的影响.
刘红刘海燕石春卉刘凤华赵艳丽高洪福
关键词:磁性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