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3,502 被引量:9,579H指数:24
相关作者:朱艳琴陈敬超周晓龙史庆南杜景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69篇期刊文章
  • 40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1,73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82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0篇理学
  • 304篇化学工程
  • 179篇电气工程
  • 126篇冶金工程
  • 120篇电子电信
  • 89篇医药卫生
  • 64篇机械工程
  • 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7篇文化科学
  • 40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天文地球
  • 24篇建筑科学
  • 20篇农业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21篇合金
  • 224篇力学性能
  • 224篇力学性
  • 218篇复合材料
  • 218篇复合材
  • 161篇显微组织
  • 144篇金属
  • 132篇纳米
  • 125篇不锈
  • 120篇不锈钢
  • 107篇电池
  • 103篇离子
  • 93篇光谱
  • 89篇铝合金
  • 88篇奥氏体
  • 84篇晶粒
  • 80篇凝固
  • 78篇退火
  • 78篇掺杂
  • 76篇涂层

机构

  • 3,481篇昆明理工大学
  • 443篇钢铁研究总院
  • 95篇昆明贵金属研...
  • 41篇昆明冶金研究...
  • 36篇云南省新材料...
  • 34篇中南大学
  • 34篇云南钛业股份...
  • 34篇云南锡业锡材...
  • 29篇西南林业大学
  • 28篇云南省分析测...
  • 27篇广东省新材料...
  • 26篇中国科学院金...
  • 25篇中国科学院宁...
  • 21篇云南大学
  • 20篇昆明冶金高等...
  • 18篇云南铝业股份...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广州有色金属...
  • 17篇云南中烟再造...
  • 16篇攀钢集团研究...

作者

  • 271篇蒋业华
  • 165篇易健宏
  • 138篇周荣
  • 116篇严继康
  • 106篇陈敬超
  • 98篇张鹏翔
  • 91篇甘国友
  • 90篇史庆南
  • 87篇周晓龙
  • 86篇周荣锋
  • 85篇曹建春
  • 84篇卢德宏
  • 78篇邱建备
  • 71篇刘洪喜
  • 70篇陈庆华
  • 65篇詹肇麟
  • 65篇金青林
  • 64篇祖恩东
  • 64篇冯晶
  • 64篇于杰

传媒

  • 326篇热加工工艺
  • 246篇金属热处理
  • 166篇材料导报
  • 147篇材料热处理学...
  • 94篇昆明理工大学...
  • 67篇特种铸造及有...
  • 66篇材料保护
  • 63篇稀有金属材料...
  • 63篇人工晶体学报
  • 55篇铸造技术
  • 54篇钢铁
  • 53篇钢铁研究学报
  • 53篇中国有色金属...
  • 51篇功能材料
  • 47篇材料工程
  • 45篇材料科学与工...
  • 42篇云南冶金
  • 40篇稀有金属
  • 39篇贵金属
  • 36篇材料研究学报

年份

  • 12篇2024
  • 140篇2023
  • 161篇2022
  • 158篇2021
  • 157篇2020
  • 153篇2019
  • 175篇2018
  • 302篇2017
  • 366篇2016
  • 311篇2015
  • 282篇2014
  • 288篇2013
  • 260篇2012
  • 302篇2011
  • 186篇2010
  • 69篇2009
  • 53篇2008
  • 35篇2007
  • 29篇2006
  • 11篇2005
3,5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冶炼工艺对15-5PH不锈钢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研究冶炼工艺对15-5PH不锈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ASPEX夹杂物分析、拉压疲劳试验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并结合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研究了冶炼工艺对15-5PH不锈钢中夹杂物的粒径分布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两种试验钢裂纹扩展速率的大小。结果表明,VIM+VAR工艺冶炼的1号试验钢总氧质量分数较低,夹杂物尺寸较小且质量分数较低,1号试验钢的疲劳强度比单真空工艺冶炼的2号试验钢高30 MPa,通过疲劳断口SEM观察,1号试验钢在表面基体起裂,2号试验钢的裂纹源是次表面的Al2O3夹杂物;相同条件下,1号试验钢裂纹扩展速率大于2号试验钢。
管真孙永庆李莉田帅刘振宝梁剑雄
关键词:裂纹扩展速率
超细银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超细银粉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其制备方法一直以来是超细粉体制备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超细银粉制备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喷雾热分解法,热分解法,电解法,超声化学法,沉淀转换法,...
杨海鲸朱晓云龙晋明曹梅
关键词:超细银粉生产率性能表征
439M铁素体不锈钢点蚀诱发机理被引量:9
2015年
439M铁素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汽车排气系统消声器中,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破坏。采用点腐蚀试验、去钝化起始p H值试验、微区电化学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观察分析了点腐蚀和夹杂物的形貌,研究了点蚀诱发时夹杂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39M不锈钢的点蚀主要在复合氧化物夹杂处诱发,而Ti N夹杂物未诱发点蚀;夹杂物诱发点蚀时,复合氧化物夹杂的Ca O优先溶解。最后,建立了在氯离子环境下439M不锈钢中复合氧化物夹杂诱发点蚀的模型。
覃怀鹏陈海涛郎宇平陈清明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点蚀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锌电解液中铜铅镉镍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建立了氨水-氯化铵体系中,氨水掩蔽Zn^(2+),丁二酮肟(DMG)络合Ni^(2+),不经预分离测定痕量的Cu^(2+)、Pb^(2+)、Cd^(2+)和Ni^(2+)的方法。本体系可消除大量Zn^(2+)对Ni^(2+)、Cd^(2+)的干扰。在起始电位―0.80V、终止电位―0.1V、富集电位―0.85V、富集时间100s、扫描速率0.015V/s、加入0.5mL氨水-氯化铵溶液的条件下,Cu^(2+)、Pb^(2+)、Cd^(2+)的溶出峰电位分别为―0.28、―0.47、―0.63V,质量浓度分别在2.0×10^(-6)~1.0×10^(-3)、1.6×10^(-6)~6.6×10^(-3)、2.3×10^(-6)~1.1×10^(-2) 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分别为8.9×10^(―8)、8.1×10^(―7)、2.1×10^(―7) g/L。不更换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0.5mL DMG溶液、0.6mL氨水,在起始电位―0.90V、终止电位―1.2V、富集电位―0.80V、富集时间40s、扫描速率0.015V/s的条件下,Ni^(2+)的溶出峰电位为―1.03V,质量浓度在1.0×10^(―6)~5.6×10^(―4) 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4.6×10^(―7)g/L。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常见离子不干扰Cu^(2+)、Pb^(2+)、Cd^(2+)和Ni^(2+)的测定。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混合标准溶液中的Cu^(2+)、Pb^(2+)、Cd^(2+)和Ni^(2+),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075%~1.8%;回收率为90%~109%。方法可用于硫酸锌电解液、中性上清液等实际样品的测定,其中中性上清液的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慕鹏涛沈庆峰俞小花徐双全刘春侠
关键词: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磷酸盐中砷和锑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盐酸溶解三聚磷酸钠、磷酸氢钙试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砷和锑,对仪器条件、盐酸、预还原剂、还原剂用量、共存离子干扰进行了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砷为6.3ng·g-1,锑为6.8ng·g-1,砷的测定精密度为1.14%—5.42%,回收率为99.4%—103.5%,锑的测定精密度为1.25%—1.77%,回收率为98.0%—101.9%。
陈军贺与平单云
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磷酸盐
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被引量:7
2013年
从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接触电阻、力学性能4方面分析了AgSnO2作为电接触材料的性能特点。阐述了AgSnO2电接触材料不同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主要包括合金内氧化法、粉末冶金法和反应合成法,并从常规制备方法的改进和新型制备工艺的开发这两个角度对AgSnO2电接触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动态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刘意春谢明张家敏严继康杜景红甘国友易健宏
关键词:AGSNO2电接触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67)Sr_(0.33)MnO_3:Ag_x多晶材料及其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67Sr0.33Mn O3∶Agx(LSMO∶Agx,x为摩尔百分比,x=0,0.04,0.08,0.10,0.20)多晶材料。通过XRD和R-T对LSMO∶Agx多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50、1050℃烧结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单相结构。1050℃烧结时,Ag进入晶格替换A位La3+或Sr2+,使晶胞发生畸变、晶胞体积增大。Ag掺杂明显降低了样品电阻率,950℃烧结的Ag掺杂样品的电阻率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提高烧结温度有助于改善LSMO材料的Tp和TCR。烧结温度由950℃变化到1050℃时,x=0样品的Tp增加了将近10 K,x=0.04样品的TCR从0.09%K-1上升到0.50%K-1。Ag掺杂能有效改善LSMO材料的电学性能。
殷学鹏晏益志陈清明段云彪刘翔
关键词:AG掺杂
Bi_(1.7)Pb_(0.3)Sr_2Ca_2Cu_3O_(10)多晶制备工艺对其电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Bi1.7Pb0.3Sr2Ca2Cu3O10(BPSCCO)粉末,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获得了电学性能优良,转变温度在114 K左右的Bi1.7Pb0.3Sr2Ca2Cu3O10多晶靶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并利用四探针法测试了靶材的电阻-温度曲线。对比了不同螯合剂对溶胶-凝胶法制备BPSCCO多晶的影响,发现以葡萄糖酸为螯合剂克服了传统工艺周期长、pH难调控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热处理工艺对Bi1.7Pb0.3Sr2Ca2Cu3O10多晶电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其最适预烧温度(600~700℃)、烧结温度(820~830℃)及烧结时间(48 h)。
李东麒陈清明高翔杨盛安张辉杨宁
关键词:螯合剂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处理造纸法再造烟叶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
2016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50kg·h^-1、1000kg·h^-1光催化设备处理造纸法再造烟叶高浓度有机废水。结果表明:①中试光催化设备对造纸法再造烟叶高浓度废水COD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经50kg·h^-1光催化设备处理,COD去除率最低为99.61%,最高可达到99.70%;②经1000kg·h^-1的光催化设备处理。出水pH明显增大,最大达到6.5,COD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66%;③同时发现设备运行时间超过25h以上,出水pH和COD去除率波动较大,出水pH最低为6.2,COD去除率最低为99.58%;④要保持运行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应定期清洗1000kg·h^-1光催化设备。
陈岭峰段建明李军林瑜李姗姗钟奇军
关键词:光催化高浓度有机废水造纸法再造烟叶
全方位离子注入与沉积TiN薄膜的纳米压痕和纳米划擦行为被引量:4
2010年
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复合改性技术在AISI52100轴承钢基体表面合成了高硬耐磨的TiN薄膜。膜层的相组成及其表面形貌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合成薄膜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经纳米压痕和划痕实验评价。XRD结果表明,膜层中主要存在TiN相,择优取向(200),同时含有少量TiO2和钛氮氧的化合物。AFM形貌显示出试样表面TiN呈定向排列,膜层均匀完整,结构致密。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膜层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值分别达到22.5和330 GPa,较基体分别增长104.5%和50%。根据纳米划痕形貌和划痕深度随划痕位置的变化关系分析出,薄膜在纳米划擦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加载开裂或卸载剥落三个阶段。划擦剥落抗力达到80mN,表明TiN薄膜具有很好的弹性恢复能力和较强的疲劳剥落抗力。
刘洪喜蒋业华汤宝寅
关键词:纳米压痕TIN薄膜轴承钢
共3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