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

作品数:853 被引量:2,432H指数:18
相关作者:杨延相李钢张宝欢刘娜郗大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天津农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2篇期刊文章
  • 62篇会议论文
  • 18篇科技成果
  • 9篇专利

领域

  • 379篇动力工程及工...
  • 29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1篇机械工程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化学工程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理学
  • 2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5篇电气工程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44篇摩托
  • 244篇摩托车
  • 172篇发动机
  • 148篇汽油
  • 123篇汽油机
  • 67篇内燃机
  • 66篇燃机
  • 66篇内燃
  • 58篇燃烧
  • 51篇柴油
  • 48篇直喷
  • 47篇柴油机
  • 40篇电喷
  • 34篇缸内
  • 33篇点火
  • 33篇汽车
  • 28篇进气
  • 26篇有限元
  • 26篇二冲程
  • 25篇润滑油

机构

  • 851篇天津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质量认证...
  • 6篇中国石油
  • 4篇内蒙古工业大...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天津职业技术...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江淮汽车...
  • 3篇国家摩托车质...
  • 3篇天津特瑞捷动...
  • 3篇中车齐齐哈尔...
  • 3篇浙江福爱电子...
  • 2篇承德石油高等...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82篇胡春明
  • 50篇解世文
  • 48篇刘娜
  • 41篇秦静
  • 40篇孙玉德
  • 37篇林漫群
  • 35篇裴毅强
  • 35篇杨礼河
  • 33篇杜青
  • 33篇吴广顺
  • 28篇王青
  • 28篇杨延相
  • 28篇祖炳锋
  • 27篇景亚兵
  • 27篇崔国起
  • 26篇徐玉梁
  • 26篇张立鹏
  • 25篇吴华杰
  • 21篇刘欣
  • 19篇任立环

传媒

  • 146篇小型内燃机与...
  • 138篇小型内燃机与...
  • 57篇摩托车技术
  • 40篇内燃机工程
  • 40篇内燃机学报
  • 29篇天津大学学报...
  • 19篇机械设计
  • 19篇天津大学学报
  • 17篇拖拉机与农用...
  • 16篇农业机械学报
  • 15篇燃烧科学与技...
  • 14篇航空动力学报
  • 12篇汽车工程
  • 12篇润滑与密封
  • 11篇热固性树脂
  • 7篇石油学报(石...
  • 6篇汽车技术
  • 6篇2004年内...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内燃机与配件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6篇2022
  • 22篇2021
  • 28篇2020
  • 41篇2019
  • 30篇2018
  • 30篇2017
  • 31篇2016
  • 35篇2015
  • 29篇2014
  • 34篇2013
  • 39篇2012
  • 29篇2011
  • 29篇2010
  • 33篇2009
  • 27篇2008
  • 47篇2007
  • 56篇2006
  • 56篇2005
8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摩托车有关另部件的生产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01年
本文介绍了目前摩托车主要零部件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摩托车工业发展方向 ,论述了提高零部件质量对保证摩托车整车性能的重要性。
包铁成刘欣吴林李刚
关键词:摩托车减振器制动器灯具燃油箱后视镜
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测圆(类圆)孔中心两步法被引量:8
2008年
针对基于工业机器人平台柔性三维视觉检测系统,提出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测量空间圆(类圆)孔中心两步法。根据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测量模型,确定被测圆心近似z向坐标。根据圆心相对摄像机光心的方位,确定被测圆心的x、y向坐标。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空间圆(类圆)孔中心测量仅能采用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可以满足实际测量需求,能够极大地扩展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薛婷孙梅张涛吴斌叶声华
关键词:三维视觉检测线结构光传感器两步法
基于FLEX3530嵌入式控制器的摩托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被引量:1
2011年
FLEX3530嵌入式控制器的摩托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主要测量摩托车制动试验时充分发出的减速度、车速、手握力和踏板力等,并采用改进的格拉布斯准则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便于随车,试验测量精度高。
刘忠林郑永武张立鹏吴南
动力荷载下聚氨酯泡沫材料本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聚氨酯泡沫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应变率敏感、静水压力相关的多孔介质材料。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氨酯泡沫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几种应变率相关的本构模型,如粘弹、粘弹塑性等类型本构进展的介绍,分析了这些本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已有的实验和本构关系,指出建立聚氨酯泡沫材料动态本构关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本构关系发展趋势。
褚洪杰崔国起王世斌李林安吴华杰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动力荷载本构关系应变率
新型电控发动机开发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新型电控发动机开发标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电控单元ECU、串行通讯模块以及上位机组成,可以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显示,数据保存,实时动态曲线绘制,离线数据回放,控制参数...
刘娜胡春明高瑞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
文献传递
摩托车发动机可变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广泛参阅国内外发动机可变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应用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摩托车发动机可变技术的特点及发展重点,阐述了可变技术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发展、应用及作用,对现有摩托车发动机可变技术进行分类介绍,总结不同可变技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并指明了可变技术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王雪雁
关键词: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摩托车
气体旋转运动对环膜液体射流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环膜液体射流的破碎机理研究对于GDI汽油机的雾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线性不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旋转气体运动对低阶和高阶模式黏性环膜液体射流破碎的影响。对于色散方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称模式还是非对称模式,低阶模式的扰动增长率通常较之高阶模式要大得多,但较之低阶模式扰动,高阶模式对气体旋转运动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对于非对称模式,无论是低阶模式还是高阶模式的扰动,气体旋转运动都是液体破碎的失稳因素;对于对称模式,气体旋转运动是低阶模式扰动的促稳因素,然而却是高阶模式扰动的强烈的失稳因素。
杜青刘宁王青郭津李志锐
关键词:色散方程
排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被引量:26
2007年
建立了汽车排气系统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采用并行计算方法对某排气系统的5款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以排气背压为评判准则,方案3背压最大,方案2背压最小,方案1、4和5的背压基本接近。通过对5种设计方案的催化转化器、消声器等部件进行详细的流场分析,找到了各款排气系统背压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确定了排气系统的最佳方案。
谷芳刘伯潭潘书杰
关键词:排气系统计算流体力学并行计算优化设计
基于角度域的汽油发电机组噪声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进行发动机工作过程及机构运动分析时,通常以曲轴转角作为参考,研究这些参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同时内燃机噪声的产生与发动机工作过程及机构运动相关,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角度域的发动机噪声分析,得到发动机进排气噪声、缸头噪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并与发动机工作状态关联,分析进排气噪声、缸头噪声的产生原因。
景亚兵刘焕领白伟岳艳
关键词:角度域发电机组噪声
进气道喷水量对GDI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一台涡轮增压4缸汽油机,全面系统地探究了进气道喷水量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发动机3个常用转速(2000 r/min、2800 r/min和3200 r/min)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负荷(50%),水油质量比μ的选取范围为0~40%.结果表明:随着μ的增加,水的大比热容和高温分解带来的吸热作用的增强,使得缸内平均压力曲线上升趋势变平缓,缸内最高压力和tα显著降低;滞燃期先基本不变而后延长,CA50和θT先基本不变而后推迟,燃烧持续期逐步缩短.与μ=0相比,μ=40%时,在2000 r/min、2800 r/min、3200 r/min下,缸内最高压力分别下降约0.72 MPa、0.64 MPa、0.94 MPa,tα分别降低30℃、68℃、47℃,CA50分别滞后3.3°CA、3.1°CA、4.4°CA.燃油消耗率(BSFC)呈现先略有减少而后较明显增加的趋势,μ=10%是转折点,可降低BSFC约1 g/(kW·h),而μ=40%时将增加BSFC约3 g/(kW·h).进气道喷水后减少了局部高温和局部过浓区域,有助于明显降低GDI汽油机的NOx和烟度排放.与μ=0相比,μ=40%时,NOx和烟度的最大降幅高达30%左右.而喷水对CO和HC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弱,随着μ的增加,CO和HC排放分别呈现缓慢降低和缓慢上升的趋势.GDI汽油机在当量比下采取喷水策略具有节能减排的潜力,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秦静张启锐裴毅强李翔彭忠彭志军
关键词:排放特性
共8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