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作品数:1,111 被引量:469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敏苏永前邓艮伊沙王昱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壶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语言景观调查
- 2022年
- 文章根据Landry和Bourhis的分类方法将壶关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语言景观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比较分析这些标牌的总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主要有信息量不平等、翻译错误与失范、汉语使用不规范。最后提出语言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语言法规建设,二是加强语言规划,三是重视语言调查研究。
- 郭宇昕
-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通过对夏衍改编创作的方法研究,以《祝福》《林家铺子》为具体实例,阐述了作为改编者首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在电影改编中,选取好作品、设置人物等电影化的改编方法与创作技巧。在改编风格的一贯性上,夏衍没有走曲高和寡之路,而是推动电影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为当今的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 田莹
- 关键词:电影化电影时间
- 平顺北耽车方言知庄章的分合及演变
- 2024年
- 本文描写了平顺北耽车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过程。知庄章声母在该方言中读作[ts、tsh、s]和[ʨ、ʨh、ɕ]两套声母,文章具体描写了知庄章组字在各韵摄中的分合情况,并根据《中原音韵》中知庄章声母的音类分合关系初步探索其演变过程。最后结合周边方言分析了晋东南地区知章组字读[ʨ、ʨh、ɕ]在各韵摄中的情况。
- 杨佳楠
- 关键词:知庄章分合
-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被引量:7
- 2012年
-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认为人生的悲痛像一张拉满的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驯兽的过程,因此适应了人类,就是一种被囚禁和被摧毁。但人不能就此甘于现状,永远忍受这种"侮辱和伤害"的生活;她主张人的思想要努力挣脱世俗和现实,渴望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巴赫曼的小说代表了世界正义的力量,是对人类对文明精神的呼唤。
- 张保宁
- 关键词:巴赫曼诗化语言人类尊严时代主题
-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之思想渊源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代阐释学背景,伽达默尔以"艺术真理"代替传统文论中的认知真理,强调读者经验的历史性和"偏见"的合法性;二是尼采和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消解了传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成为文学误读理论的哲学基础;三是语言哲学及形式美学的语言本体观念,索绪尔关于语言差异性的观念是误读思想产生的语言学基础,美国新批评传统为误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
- 王敏
- 关键词:阐释学语言学转向
- 唐“胡部”乐再考
- 2023年
- “胡部”乐与胡乐有关,但二者并非一事。“胡部”乐是唐时的新型乐舞,与龟兹部等同为独立乐部。笔者在拙文《唐“胡部”乐考——兼及胡部与词体的关系》(以下简称《“胡部”考》)就此问题有所探讨(1)。
- 亓娟莉
- 关键词:龟兹
-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被引量:1
- 2010年
-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作为一种激进的阅读理论,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价值,对其必须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和清理:其延异特征丰富了文本的意义,却因缺乏交流性而难以理解,有必要引入对话意识;文学批评创作化的倾向,使读者主体自由得到了张扬,但其批评语言的晦涩、跳跃造成理解的障碍,需要保持批评的逻辑性;文学泛化的倾向也带来了文学性的弱化,应当坚持学科与文类的区别。对解构主义误读理论,应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 王敏
- 流散体验与诗歌写作——海外华文诗人洛夫访谈被引量:3
- 2010年
- 一、两度“流放”的被迫与自我选择
问:洛老您好,这是一次等待很久了的诗歌对话。我将您一生在物理时空中所经历的身体上的不断位移和流动,以及随这种流动带来的心灵上的佗傺犹疑状态,难以名之,就叫流散体验吧。
- 邓艮
- 关键词:诗歌写作流散诗人自我选择
- 麦克卢汉“冷媒介”理论对当代文学生产的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尤为紧密。当代文学生产所存在的诸如图像化、娱乐化、无深度等问题,与媒介变迁有着极为深入的联系。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理解媒介形式与文化意义的关系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媒介承载信息的清晰度,麦克卢汉将文字划分为"冷媒介"。"冷媒介"与文学特有的内视世界相联系,使文学更具想象空间和审美意味,同时"冷媒介"严肃、凝重,需要人深度卷入,这与文学阅读所需要的主体的静观、品读也是相一致的。当代电子媒介对文学生产的渗透,是工具理性对文学的僭越,因此,强调文学是一种"冷媒介",既是对文学特性的尊重,亦是期望文学面对媒介有所坚守,"诗意地栖居"仍应是文学的境界与原则。
- 杨博
- 关键词:冷媒介电子媒介
- “个体”与“集体”:记忆诗学轴心范式及其问题性
- 2024年
- “记忆诗学”在“无处不在”的“记忆”的框定下,极易陷入“符号过载”或“过度扩张”的风险之中,给人一种一切关于记忆的理论皆可称为记忆诗学的错觉,且“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等范式之间的内涵与外延纷繁复杂,又致使记忆诗学研究易于陷入含混不清的境地。缘于此,文章以“记忆诗学”的轴心范式——“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为坐标轴,在辨析“记忆诗学”理论内涵和轴心范式的同时,审慎对待集体记忆理论的“现在中心论”和“二元对立”等问题,以“集体意识”和“超二元论”来补葺集体记忆的阙漏,试图廓清“记忆诗学”的“迷雾”,使得“记忆诗学”轴心范式及其问题性更为明晰,也为“记忆诗学”理论的“践行”提供学理依据。
- 廖宇婷
- 关键词:个体记忆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