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 作品数:193 被引量:1,024 H指数:16 相关作者: 李培英 李卫军 张鲜花 张延辉 石定燧 更多>> 相关机构: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更多>>
牧民定居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04年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原则 ,研究提出了牧民定居后新的生产方式下新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 (暖季放牧、冷季舍饲 +放牧 )。该模式能有效缓解草畜矛盾 ,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提高了 6 3 39% ,且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李海梅 安沙舟 朱进忠 吐尔逊娜依关键词:牧民 定居 草地 畜牧业 资源分布 不同的滴灌定额对乳熟期玉米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探寻不同滴灌定额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对比分析不同灌溉量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空间分布及玉米地上部的变化特征。试验于2014—2016年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方案:滴灌4200 m^(3)/hm^(2)、4800 m^(3)/hm^(2)、5400 m^(3)/hm^(2)和6000 m^(3)/hm^(2),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玉米根系特征及产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根系长度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滴灌玉米的主要根系分布范围为水平0~25 cm、垂直0~15 cm的椭圆形范围内,灌溉量的增加使得下层根表面积、根重量增加,根系外移,椭球体体积增大。玉米产量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单峰型增长趋势,以籽粒平均产量为依变量(y),滴灌量为自变量(x),根据产量得到回归方程为y=-0.0017x^(2)+17.785x-30393,R^(2)=0.7413;理论上滴灌量(x)为5230 m^(3)/hm^(2)时,滴灌玉米每公顷产量(y)最高为16122.6 kg。本研究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滴灌量过大与过小均影响玉米产量提高,本试验中最佳滴灌量为4600~5500 m^(3)/hm^(2)。 田宇欣 梁飞 李全胜 李全胜 曾胜和关键词:膜下滴灌 玉米根系 基于植被指数融合的无人机冬小麦LNC反演 2024年 为了解无人机遥感平台用于快速、准确地监测冬小麦叶片氮含量(LNC)中的可行性,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新疆喀什地区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基地冬小麦冠层光谱图像,分析和筛选可见光植被指数、多光谱植被指数与LNC的相关性,建立融合植被指数,比较多元线性回归(MLR)、逐步线性回归(SMLR)、随机森林回归(RF)在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叶片氮含量的适用性,筛选最优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小麦LNC与可见光植被指数(ExR、IKAW、VARI)、多光谱植被指数(RVI、RDVI、MSR、NDRE、RERDVI)、融合植被指数(ExR×RERDVI、IKAW×RERDVI和VARI×RERDVI)具有较高相关性,遥感监测效果在抽穗期最佳,灌浆期次之,成熟期最差。以融合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构建的LNC估测模型在抽穗期的预测精度最佳,建模r^(2)、RMSE和nRMSE分别为0.866、0.95 g·kg^(-1)和6.23%,模型验证r^(2)、RMSE和nRMSE分别为0.71、1.61 g·kg^(-1)和10.83%。这说明基于无人机遥感平台利用融合植被指数能够实现对冬小麦LNC的快速、准确估测。 愿彬彬 汪洋 武红旗 康镱梁 谷海斌 骆俊腾 王帅帅关键词:无人机 冬小麦 叶片氮含量 植被指数 多光谱 新疆荒漠草地生物量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为探究新疆荒漠草地生物量反演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Terra/MODIS,NOAA CDR NDVI,SPOT/VGT等遥感产品数据及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植被指数反演模型,分析新疆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规律,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等方法,揭示了生物量演变趋势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不同遥感数据源生物量模型中,指数函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和估算精度分别为0.66和70.93%;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趋势发现,新疆荒漠草地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研究区2000—2019年间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趋势,20年间荒漠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为38.92 g·m-2;2000—2019年气温与降水均上升,年平均升温率和降水率达到了0.32℃·(10 a)-1和2.18 mm·(10 a)-1,50%以上的地区荒漠草地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降水的相关性优于气温。研究结果可为新疆草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王公鑫 井长青 董萍 侯志雄 郭文章 赵苇康关键词:荒漠草地 植被指数 多源数据 气象因子 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与重点领域--基于1992—2022年文献计量分析 2024年 近年来,草地碳汇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利用文献计量学评估了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间草地碳汇的研究热点由草地固碳潜力评估与高浓度CO_(2)对植物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转变到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草地碳和氮储量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最后聚焦到有机碳与气候变化对草地碳汇影响的研究。“氮”“固存”“动态”“碳”“草地”和“管理”等词汇是草地碳汇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近年的研究热点词汇是“有机碳”“气候变化”和“黄土高原”。基于当前研究结果,建议在评估草地碳汇潜力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相互作用;加强大尺度时空监测,全面评估草地碳汇特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与非生物过程对草地碳汇的调控,为草地恢复与缓解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徐恒康 逯辉 刘灏 陈超 庞卓 张国芳 刘亚丽 阚海明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 气候变化 草地 基于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究 2024年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草地生态学教学实践,开展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培养新时代下新农科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草地生态学课程建设有待完善,比如,针对新疆多样化的草地生态类型缺乏更全面的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案例分析资料,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导致教学难以实现新时代草学学生培养目标。因此,课程组结合前沿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及科研项目建设了专题库及案例库,通过专题库及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草地生态学知识的掌握;并把生态文明观分解成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同时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巩固与完善了学生的草地生态学理论基础,提升了其合理运用草地生态学研究方法及野外工作的能力。 井长青 杨素文 杨合龙 郑伟关键词:草地生态学 教学创新 专题库 案例库 风洞模拟“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不同疏透度下的防风效果 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索受风蚀影响围封区域的新型治理技术措施,本研究对不同疏透度(β)“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的防风作用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分别在6、8和10 m·s^(-1)净风条件下对模型A(网围栏,β:96%~98%)与4种复合沙障[模型B(无叶期,β:59%~64%)、模型C(无叶期,β:50%~55%)、模型D(有叶期,β:40%~45%)、模型E(有叶期,β:30%~35%)]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复合沙障流场结构均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障体背风侧存在风影减速区,网围栏前后流场结构一致,不存在减速区。2)不同风速条件下,无叶期复合沙障(模型B、模型C)在10 m·s^(-1)风速下近地表平均防风效能最低,分别为18.55%与18.38%,有叶期复合沙障(模型D、模型E)则在6 m·s^(-1)风速下最低,分别为44.03%与45.42%,有叶期复合沙障防风效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强,无叶期复合沙障则相反。3)综合分析表明,当障体疏透度为59%~64%时便可产生防风效果,复合沙障防风效果优于网围栏,障体有叶期防风效果优于无叶期,可测范围内无叶期复合沙障防护距离为0.6H~15H(H表示障体高度,1H=15 cm),有叶期复合沙障防护距离为0H~15H,复合沙障防风效果与疏透度呈反比。因而,“攀援植物-围栏”复合沙障可以提高围封区域的防风效果,降低风力作用下的地表物质流失。 赵淳宇 李生宇 郑伟 范敬龙 王海峰 程锋梅关键词:疏透度 防风效能 风洞模拟 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兽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索更适合兽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动物医学本科生进行教学。超星学习通是众多新型教学平台之一,正在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平台强大的师生互动模块,仅需教师在课前配置优质课程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结合学生学情分析结果,设置灵活的自定义课程设计,放大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亲和力的同时,增强了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将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学方法应用到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和快速调用教学资源,有效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掌握学生的学习数据,并根据师生互动反馈,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呼尔查 郭庆勇 李建龙 刘丹丹 胡政香关键词:兽医内科学 互动式教学 教学改革 滴施不同水溶性磷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分布及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磷的形态影响着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分布。研究滴灌施肥中不同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磷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实验站开展滴灌玉米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磷酸脲(UP)、磷酸二氢钾(MKP)、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不施磷肥(CK)6个处理,除CK不施磷肥外,其余处理灌溉量及氮磷钾投入量均相同。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在滴头下、根系、宽行3个位点,在垂直方向0—10、10—20、20—40 cm处采集土样,测定pH、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采集玉米地上部植物样品,测定茎、叶、穗器官磷素含量。在完熟期测产,计算磷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与DAP和CK处理相比,UP处理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pH,开花期UP处理土壤pH较CK和DAP分别降低了0.20和0.32个单位,成熟期分别降低了0.24和0.31个单位,MAP、APP和MKP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滴头下0—10 cm土层土壤pH。UP处理土壤有效磷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最均匀,APP处理1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UP和MAP。玉米开花期APP、UP、MAP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DAP分别增加了65.47%、44.18%和23.14%,成熟期分别增加了58.08%、40.13%和127.89%。APP处理的玉米穗、叶和总磷素积累量均最高,开花期较DAP分别显著增加了29.22%、43.97%和22.43%,成熟期较DAP分别增加了65.39%、26.63%和50.60%。APP、UP、MAP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DAP分别增产了18.03%、11.64%和9.46%,磷肥利用率分别较DAP增加了29.62个百分点、13.65个百分点和9.93个百分点。APP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DAP增加了18.03%和174.9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和磷素积累量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土壤� 刘道 刘梦洁 梁飞 李全胜 李全胜 贾宏涛关键词:石灰性土壤 水溶性磷肥 玉米 磷素吸收 MODIS数据在乌鲁木齐地区植被景观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5年 根据EOS/MODIS卫星时次高覆盖面广的特征,选取从4~10月的MODIS晴空资料,对整个乌鲁木齐地区植被景观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制作了每月植被指数专题图。为了能够结合物候更好地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植被随季节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期植被生长状况,我们还制作了植被景观专题图及其变化评价图。评价图的优势在于能直观地反映植被变化的趋势,并能将变化的程度数字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图叠加DEM做相应的分析。为乌鲁木齐地区植被变化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李聪 肖继东 宫恒瑞 石玉 冯志敏关键词:EOS/MODIS 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