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

作品数:1,402 被引量:3,536H指数:19
相关作者:石四箴苏俭生潘可风苏剑生王小平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1篇期刊文章
  • 342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287篇医药卫生
  • 43篇文化科学
  • 29篇生物学
  • 11篇化学工程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53篇细胞
  • 213篇口腔
  • 116篇牙周
  • 80篇干细胞
  • 77篇磨牙
  • 72篇下颌
  • 67篇正畸
  • 63篇蛋白
  • 58篇牙周膜
  • 58篇分化
  • 58篇成骨
  • 56篇种植体
  • 53篇口腔医学
  • 52篇小鼠
  • 50篇乳牙
  • 50篇基因
  • 48篇颌骨
  • 47篇釉质
  • 46篇基质
  • 42篇缺损

机构

  • 1,394篇同济大学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2篇同济大学附属...
  • 30篇同济大学附属...
  • 20篇四川大学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8篇复旦大学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华东理工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吉林大学口腔...
  • 8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东京齿科大学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7篇武汉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155篇石四箴
  • 108篇苏俭生
  • 97篇刘月华
  • 87篇潘可风
  • 81篇王佐林
  • 59篇苏剑生
  • 46篇刘宏伟
  • 44篇刘伟才
  • 44篇孙瑶
  • 44篇赵守亮
  • 43篇蒋备战
  • 42篇王小平
  • 37篇张旗
  • 32篇华咏梅
  • 31篇韩栋伟
  • 29篇何园
  • 28篇黄远亮
  • 27篇康非吾
  • 24篇赵玉梅
  • 23篇吴珺华

传媒

  • 242篇口腔颌面外科...
  • 91篇口腔医学
  • 63篇同济大学学报...
  • 52篇实用口腔医学...
  • 46篇上海医学
  • 45篇临床口腔医学...
  • 42篇中华口腔医学...
  • 39篇上海口腔医学
  • 38篇牙体牙髓牙周...
  • 38篇口腔医学研究
  • 35篇现代口腔医学...
  • 25篇复旦学报(医...
  • 21篇2004年上...
  • 16篇华西口腔医学...
  • 16篇口腔颌面修复...
  • 16篇口腔生物医学
  • 15篇口腔材料器械...
  • 13篇口腔正畸学
  • 1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1篇全球华人口腔...

年份

  • 43篇2023
  • 47篇2022
  • 46篇2021
  • 44篇2020
  • 47篇2019
  • 63篇2018
  • 59篇2017
  • 77篇2016
  • 47篇2015
  • 70篇2014
  • 41篇2013
  • 53篇2012
  • 61篇2011
  • 65篇2010
  • 52篇2009
  • 69篇2008
  • 80篇2007
  • 77篇2006
  • 64篇2005
  • 90篇2004
1,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钢管公司职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010年
侯晓雷李青李翠莉郑瑜刘占元
关键词:龋齿患龋率龋均
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髓细胞形态、存活率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髓细胞形态、存活率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拔除的健康恒牙牙髓,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人牙髓细胞,通过Flexcell细胞应力培养系统,分别加载2%和8%的周期性张应变,加载频率为1Hz,加载时间分别为0.5h、12h及24h,以未加载的静态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台盼蓝法及MTT法分别检测细胞形态、存活率和增殖活性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张应变加载后,贴壁的牙髓细胞形态为长梭形,有明显的极性突起,并且排列趋向一致,加载24h变化更明显。2%、8%加载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对照组,12h加载组细胞存活率最高,24h加载组略有下降。2%、8%加载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组加载24h增加最明显(P<0.01)。结论:周期性张应变对离体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形态、存活率和增殖活性有明显影响,并呈应变大小和时间依赖性。
余晶谢亚佳许多赵守亮
关键词:周期性张应变人牙髓细胞细胞形态存活率增殖活性
上颌磨牙根尖周囊肿致上颌窦底骨板破坏行显微手术1例被引量:2
2021年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损常导致牙槽骨破坏并累及上颌窦。本文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因根管治疗后根尖周囊肿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窦底骨质缺损,通过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提升术实现了疾病的治愈、患牙保存,为临床上大范围根尖周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李佳桐傅裕杰满毅黄定明
关键词:根尖周囊肿上颌窦提升术
U-Net神经网络分割锥形束CT影像中下颌磨牙牙体与牙髓腔及其准确性验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使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中下颌磨牙的牙体和牙髓腔的自动分割,采用基于显微CT(Micro-CT)扫描结果构建的三维模型作为金标准,评估分割准确性。方法: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收集20组包含完整单侧下颌磨牙的口腔小视野CBCT数据,预处理后,由牙体牙髓病学专家使用MITK Workbench软件手动标注牙体与牙髓腔,作为U-net神经网络分割算法的训练集。另收集5颗下颌磨牙和相应的小视野CBCT数据,5组数据经相同预处理后作为测试集。随后由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和同一专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牙体和牙髓腔分割和三维重建。离体牙预处理后行Micro-CT扫描,将三维重建后获得的模型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测试集数据中,专家的手动标注、神经网络分割结果与金标准两两之间的差异。采用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平均对称表面距离(average symmetric surface distance,ASSD)、Hausdorff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和形态差异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网络分割结果与金标准相比,其牙体组的DSC为(95.30±1.01)%、ASSD为(0.11±0.02)mm、HD为(1.05±0.31)mm,牙髓腔组的DSC为(81.21±2.27)%、ASSD为(0.15±0.05)mm、HD为(3.29±1.85)mm,结合形态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网络的分割结果与金标准的牙体与髓室部分基本相似,但在根管部分,能分割出较粗的根管,对于根管下段和侧支根管等较细的根管分割能力有限。结论:在现有实验条件下,以专家手动标注作为训练样本的U-net神经网络,实现了在CBCT影像上对下颌磨牙牙体与髓室的自动化精准分割。但对根管部分,其分割结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林翔傅裕杰任根强温佳欢陈宇飞张旗
关键词:锥形束CT下颌磨牙
犬牙周膜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研究
2011年
目的:体外扩增已鉴定的犬牙周膜干细胞(dog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dPDL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已鉴定的dPDLSCs细胞株复苏,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及数量改变,平板培养并用吉姆萨染色计数克隆形成能力、体外诱导并用Von kossa染色观察体外分化特性,dPDLSCs与陶瓷化骨复合胶原凝胶载体三维培养条件下移植入免疫缺陷(BALB/C)小鼠皮下,分别4周、6周、8周取材,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dPDLSCs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克隆形成能力为0.91%,体外矿化液诱导条件下,可向成骨方向分化,形成Von kossa染色阳性的矿化结节。体内实验证实,高密度接种时,dPDLSCs与陶瓷化骨复合胶原凝胶载体三维培养条件下移植入免疫缺陷(BALB/C)小鼠皮下,8周形成牙周膜纤维及牙骨质样复合体结构。结论:dPDLSCs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其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可向牙周膜和牙骨质分化。
常秀梅刘宏伟金岩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犬不同部位BMSCs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iliac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I-BMSCs)和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maxilla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BMSCs)对犬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了解不同部位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牙周膜细胞调控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原代培养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分别建立犬髂骨和颌骨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牙周膜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制备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牙周膜细胞,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生长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牙周膜细胞成骨相关基因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Runx2和OC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髂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QPCR检测到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Runx2、OCN、ALP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到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的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颌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效果更显著。结论: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能会抑制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相较于髂骨骨髓基质细胞,颌骨骨髓基质细胞促进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效果更显著,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共同作为种子细胞可能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
冯源金振宇刘宏伟
关键词:牙周膜细胞
ALP、Runx2及OCN在大鼠拔牙后牙槽骨来源BMSCs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分离培养大鼠拔牙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组织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拔牙后不同时间点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拔除上颌右侧磨牙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拔牙后1、4及12周处死大鼠。取拔牙后各时间点牙槽骨组织BMSCs进行培养及鉴定,通过cck-8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对比各组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及q-PCR检测钙结节形成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比较各组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拔牙后各时间点获得的牙槽骨组织BMSCs增殖能力无差异;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拔牙后4周形成的钙结节最多,12周最少;成骨诱导后q-PCR检测ALP、Runx2、OCN的表达,结果 3种基因均在拔牙后4周时表达最高,12周时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组织BMSCs的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差异,但4周时来源的BMSCs成骨能力最强,与其他时间组有差异。
李庆帆王佐林
关键词:拔牙牙槽骨
调控小鼠腮腺分泌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核团的分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调控腮腺分泌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相关核团的分布。方法:选取8~12周龄C57BL/6小鼠共3只,在小鼠腮腺分3个位点注射伪狂犬病毒重组体(PRV)3μL,注射病毒5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大脑中被标记的核团分布。结果:PRV感染5 d后,被标记的脑区在后脑主要包括下泌涎核、后脑区的网状结构、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面神经核、中缝核群、蓝斑、蓝斑下核、三叉神经上核、臂旁核等;中脑及间脑主要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脑区的网状结构、底丘脑旁核、未定带、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室旁核尾部、视前内侧区等;端脑中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外侧隔核、背外侧内嗅皮层、颗粒状岛叶皮层、异粒状岛叶皮层、鼻周皮层、梨状皮层、无颗粒岛叶皮层尾部、初级体感皮层桶状区、次级体感皮层、初级运动皮层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广泛区域参与了对腮腺分泌的调控。
张雨菡韩雯斐孟博苏俭生肖凡
关键词:腮腺神经环路伪狂犬病毒
乳牙牙本质光密度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测定乳牙牙本质不同部位的光密度值,为乳牙基础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用Digora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测量32颗离体的正常上颌乳中切牙之牙本质不同深度(浅、中、深层)、不同轴面(近中、远中、唇侧、腭侧面)的光密度值,...
刘丹
文献传递
釉基质蛋白对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 :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培养液,体外培养SD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初步探究EMPs对ADSCs体外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脂肪间充质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分离、筛选干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乙酸法制备EMPs干粉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技术鉴定其成分,配制不同浓度的诱导液以备用;采用MTT法检测EMPs对ADSCs增殖活性的影响,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EMPs诱导ADSCs成骨分化标志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釉基质蛋白(EMPs)对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MPs培养ADSCs 14 d后,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Osteocalcin(OCN)、Collagen(Col-I)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并且与EMPs成正比(P<0.05)。结论 :釉基质蛋白可作为一种成骨诱导剂,能有效增强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并诱导其成骨分化。
黄乐华咏梅
关键词:釉基质蛋白脂肪源性干细胞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共1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