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作品数:2,072 被引量:7,406H指数:31
相关作者:郭线茹原国辉尹新明袁虹霞闫凤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3篇期刊文章
  • 57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09篇农业科学
  • 376篇生物学
  • 86篇文化科学
  • 69篇化学工程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理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医药卫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电子电信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9篇小麦
  • 185篇基因
  • 148篇植物
  • 147篇昆虫
  • 123篇玉米
  • 120篇棉铃
  • 119篇棉铃虫
  • 108篇线虫
  • 106篇抗性
  • 104篇禾谷
  • 97篇夜蛾
  • 86篇寄主
  • 67篇害虫
  • 66篇土壤
  • 64篇教学
  • 63篇病原
  • 60篇烟草
  • 59篇抗病
  • 59篇病菌
  • 58篇寄生

机构

  • 2,056篇河南农业大学
  • 97篇河南省农业科...
  • 91篇中国农业科学...
  • 50篇中国农业大学
  • 32篇河南省烟草公...
  • 2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2篇信阳农林学院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河南科技学院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西藏自治区农...
  • 16篇河南科技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
  • 16篇河南省植保植...
  • 15篇顺德职业技术...
  • 1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14篇李洪连
  • 223篇郭线茹
  • 219篇原国辉
  • 164篇闫凤鸣
  • 157篇袁虹霞
  • 149篇李为争
  • 137篇罗梅浩
  • 123篇尹新明
  • 113篇邢小萍
  • 104篇孙炳剑
  • 82篇安世恒
  • 71篇文才艺
  • 66篇汤清波
  • 66篇王高平
  • 65篇李静静
  • 64篇张猛
  • 64篇白素芬
  • 63篇赵新成
  • 59篇蒋士君
  • 59篇施艳

传媒

  • 248篇河南农业大学...
  • 128篇河南农业科学
  • 113篇华中昆虫研究
  • 72篇昆虫学报
  • 48篇植物保护学报
  • 44篇植物病理学报
  • 42篇应用昆虫学报
  • 39篇植物保护
  • 31篇农药
  • 2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河南科学
  • 25篇中国生物防治...
  • 24篇教育教学论坛
  • 2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8篇华中三省(河...
  • 16篇河南省植保学...
  • 15篇生态学报
  • 15篇华北农学报
  • 15篇昆虫知识

年份

  • 47篇2024
  • 117篇2023
  • 75篇2022
  • 71篇2021
  • 79篇2020
  • 96篇2019
  • 87篇2018
  • 89篇2017
  • 89篇2016
  • 87篇2015
  • 145篇2014
  • 84篇2013
  • 91篇2012
  • 127篇2011
  • 108篇2010
  • 100篇2009
  • 83篇2008
  • 54篇2007
  • 91篇2006
  • 78篇2005
2,0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黄花叶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品种抗性分析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是一类由土壤中习居的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严重威胁小麦粮食生产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
孙炳剑孙丽英向荣谢联辉陈剑平
抗草甘膦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克隆抗草甘膦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分析其抗性水平,利用200μmol/L草甘膦平板从草甘膦严重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抗草甘膦菌株G6PP,经电镜和16SrDNA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以该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酯合成酶(EPSPS)基因,该基因编码440个氨基酸,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G6;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46ku的融合蛋白;携带pET-G6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液体M63培养基中能耐受150μmol/L草甘膦的抑制。本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到的G6基因具有一定的抗草甘膦活性,对抗草甘膦作物的培育具有实践意义。
赵特林朝阳徐晓丽方军沈志成
关键词:抗草甘膦RDNA克隆原核表达
菜蛾盘绒茧峰和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被引量:5
2008年
在室内(25±1)℃,详细观察了小菜蛾两种幼虫内寄生蜂的胚胎发育过程.其中,菜蛾盘绒茧蜂胚胎发育经历大约48h.根据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可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时期:卵裂与胚盘形成期,即产卵后20h时,在卵周缘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原肠胚形成及器官发育期,产卵后20~32h,包括胚带形成、原头原躯分化、1:7道形成及消化道发育;最后是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期,在产卵后48h,胚胎发育完成,并在蜂卵孵化时,源自浆膜的畸形细胞释放到寄主小菜蛾的血腔中.相同培养条件下,半闭弯尾姬蜂的胚胎发育历经50h.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将胚胎发育过程同样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卵后12h的卵裂与胚盘形成阶段、产卵后12~32h的原肠胚形成和器官发育阶段、以及随后的胚胎背合和胚胎成熟阶段,即产卵后32~50h,直至姬蜂卵孵化.与茧蜂不同的是,姬蜂卵孵化时,浆膜并不产生释放畸形细胞.
原建强白素芬李欣
关键词:菜蛾盘绒茧蜂半闭弯尾姬蜂胚胎发育小菜蛾
鳞翅目昆虫取食选择过程中的味觉可塑性
性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取食选择特性,这种取食选择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鳞翅目昆虫幼虫下颚外颚叶上的栓锥感器能够感知外界味觉信息的变化,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体液调节等机制以实现取食选择行为可塑性.本综述简介了鳞...
洪珍珍王润政王艳闫凤鸣汤清波
关键词:鳞翅目害虫感官系统
烟草常见病害与植物线虫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为筛选对烟草常见病害与植物线虫具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68株细菌。通过对峙试验测定68株细菌对8种烟草常见病害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有1株细菌HN001对烟草立枯丝核菌A...
郑逢茹李倩徐敏何雷宛馨茹李文扬王宽武肖崔江宽
关键词:病原真菌植物线虫拮抗作用杀线活性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取食丁布含量差异显著且依次降低的登海662、浚单20、隆玉602品种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S-transferase,GST)以及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的变化。结...
毛培姚双艳田体伟王甜甜宋鹏飞罗梅浩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胰蛋白酶
文献传递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被引量:6
2014年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而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以强致病力落叶型黄萎病菌FGH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构建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进行致病缺陷突变体的筛选。当农杆菌与黄萎病菌分生孢子浓度比为250∶1、承载介质为NC膜、乙酰丁香酮浓度400μmol/L、共培养时间48h时,转化效率高达每106个分生孢子产生612.5个转化子。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构建了含1 200个T-DNA插入转化子的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利用苗期分生孢子蘸根法测定300个转化子在棉花幼苗上的致病力,获得3个致病力显著降低的突变体181、546、1009,其中546的微菌核形成能力丧失,1009的微菌核形成能力明显下降。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及微菌核形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谷素静汪敏桑茜赵静李洪连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T-DNA插入突变
植物表面蜡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09年
植物表面蜡质的最初角色是防止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和外界水分的进入,其分布的部位、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与复杂的生态角色相对应。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阳射线、冻结温度等。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研究光滑蜡质少作物抗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阐明植物表面蜡质在植物与昆虫之间所起的作用。表面蜡质的理化特性能够改变害虫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农业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王美芳陈巨莲原国辉雷振生吴政卿赵献林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植物保护
蚕蛹蛋白双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蚕蛹脱脂后,用微生物酶进行双酶水解,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3942中性蛋白酶反应温度为40℃,pH为70,固液比为20∶100,加酶量为20%,反应时间为2h;1398中性蛋白酶反应温度为50℃,pH为75,固液比为20∶100,加酶量为20%,反应时间为1h.在该条件下水解,水解率高达2375%,水解液中的18种氨基酸质量浓度为1564g·L-1.
宋莲军吴坤
关键词:蚕蛹蛋白酶
河北、河南和安徽省夜蛾科昆虫区系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对河北、河南和安徽省夜蛾昆虫区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河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47.4%;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9.5%。河南省夜蛾以古北界种类最多,占34.8%,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26.1%。安徽省夜蛾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7.3%;古北和东洋界共有种类次之,占33.9%;。(2)在中国昆虫区划中,河北省夜蛾以在东北和华北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7.89%,在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50.53%。河南省夜蛾以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63.48%;东北和华北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5.22%。安徽省夜蛾以西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最多,占47.21%,华北和华中区均有分布的种类次之,占46.35%。(3)就这三个省份来讲,自北向南夜蛾科昆虫种类增加,古北界种类减少,东洋界种类增加。
于思勤
关键词:夜蛾科昆虫区系
共20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