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679 被引量:2,306H指数:16
- 相关作者:刘超王勤王玲夏猛邢燕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淄博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的溶剂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被引量:3
- 2017年
- 建立溶剂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的方法。用硅胶管采集空气中氯乙酸,用水解吸,乙醇-浓硫酸衍生化,氯仿萃取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显示,氯乙酸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氯乙酸线性方程为:y=-0.147+0.875x(r=0.999 9)。检测下限为2.1μg/ml,若采集15L空气样品,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14mg/m3。提示,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的测定,方法稳定可靠,检出限满足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
- 王勤邢燕
- 关键词:氯乙酸工作场所空气毛细管气相色谱溶剂萃取
- 气温日较差对淄博市冠心病入院人数的短期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气温日较差(DTR)对淄博市每日因冠心病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至2019年淄博市每日因冠心病入院人数、每日的气象和空气污染数据。在调整长期趋势、气象变量、节假日效应等影响因素后,采用广义加性模型探究DTR对每日因冠心病入院人数的影响。同时,按年龄、性别进行亚组分析,识别脆弱人群。结果研究期间淄博市上报的冠心病入院人数共计21105人。DTR显著增加冠心病入院的人数。在滞后1 d时,单日效应达到最大,相应的RR值为1.053(95%CI:1.026~1.081);在累积滞后4 d时,累积效应达到最大,相应的RR值为1.076(95%CI:1.016~1.139)。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DTR的效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较大的DTR会增加冠心病的入院风险。相关部门应开展DTR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针对温差变化较大的天气,提高预报精准度,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以减少DTR的影响。
- 韩闯程传龙李春雨刘盈房启迪崔峰杨淑霞韩鹏李秀君
- 关键词:气温日较差冠心病入院人数
- 2014—2022年淄博市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及基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山东省淄博市2014—2022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谱的构成变化,掌握淄博市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的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建议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PCR(RT-PCR)方法对来自2014—2022年间淄博市的4053份咽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择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培养阳性分离物进行肠道病毒VP1区扩增及测序,从GenBank中选取不同基因型别参考序列,用MAGA 11.0软件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并采用DNAStar Mega Align软件对VP1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共采集淄博市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样本4053份,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样本的总阳性率为70.91%,3~6岁的幼托儿童阳性率最高(72.50%);2014年的优势血清型为EV-A71,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优势血清型为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2016年和2019年的优势血清型为CVA16,2020年之后的优势血清型均为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淄博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以5~8月为主,6月为高峰。不同区县的HFMD病原谱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41,P<0.05);对获得的63份阳性毒株分离物进行测序后比对分析,显示淄博市存在6种肠道病毒CVA10(28.57%)、CVA16(17.46%)、CVA6(7.94%)、CV-A2(6.35%)、CV-A4(12.70%)和EV-A71(26.98%)。进化分析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淄博市HFMD病例EV-A71毒株呈现高度集中,均为C4a亚型,其毒株间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2.50%~100.00%,HFMD病例CVA16毒株均属于B1亚型,其中B1a占36.36%,B1b占63.64%,存在B1a和B1b亚型共流行,其毒株间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88.10%~100.00%。结论2014—2022年淄博市手足口病原谱呈现多样性,2014—2019年,淄博市手足口病优势毒株交替出现,自2020年开始逐渐转变为以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3~6岁托幼儿童为重点人群,应重点开展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
- 朱海宁张群许进刘超赵增阳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谱
-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3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获取AML样本和正常骨髓样本的基因测序数据,进行基因差异分析,筛选AML生存相关基因,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基于特征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探讨预测模型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根据Kaplan-Meier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存活率预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和分层分析显示,基因预后风险模型可以独立预测AML患者的生存情况。GO富集分析显示,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在与已知的AML相关生物学过程中富集。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一个包含5个基因(ACOT7、SFXN3、SLC29A2、HINT2和ZMAT1)的mRNA标记,可能作为AML的潜在预后标记,为AML患者的个性化风险评估和诊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 张斯娜马书杰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生物信息学预后模型
- 女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产业类型女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至7月,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行业的女职工开展横断面调查,共发放602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777份,问卷有效率为95.9%。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症状自评量表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及是否经常夜班等不同因素分组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率前3位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状(23.7%)、忧郁(16.0%)和人际关系敏感(15.4%)。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业分类、工作时间、经常夜班等因素对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39岁、年龄40~49岁、学历高中至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从事第三产业、工作时间8~9 h/d、工作时间9~11/d h、工作时间>11 h/d、经常夜班的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均增高(OR=1.199、1.187、1.296、1.539、1.236、1.674、1.601、1.358、1.393,P<0.05)。结论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严重,应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措施切实提高女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 李广益俞文兰王敏邹建芳徐茗邢再玲于常艳
- 关键词:心理健康女职工影响因素
- 淄博市2012-2016年结核病防治宣传志愿者活动情况分析
- 目的:了解淄博市2012-2016年中招募的6399名志愿者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的情况及其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
方法:收集淄博市登记在册的6399名结核病防治宣传(简称"结防宣传")志愿者基础资料;以及对...
- 李源李伟
- 关键词:结核病疾病防治志愿者服务
- 动火分析中四种易燃易爆气体的同时测定
- 2013年
-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动火作业区域内乙烯、丙烯、异丁烯、丁二烯四种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方法。方法乙烯、丙烯、异丁烯和丁二烯的空气样品于动火作业前用铝塑采气袋采集,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β,β-氧二丙腈混合柱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结果乙烯、丙烯、异丁烯、丁二烯四种有害因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3mg/m2、0.5mg/m2、1.5mg/m3、2.0mg/m3,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r=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4%~3.9%。结论通过色谱条件的选择、精密度试验、干扰试验、稳定性试验和现场试验,该方法适用于动火分析中乙烯、丙烯、异丁烯和丁二烯的同时测定。
- 侯学文张存玲王勤
- 关键词:动火分析乙烯丙烯异丁烯丁二烯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样品用微孔滤膜采集后,水溶性锆化合物用浓度为2.0 mol/L的盐酸洗脱、硝酸消解,不溶性锆化合物用硫酸铵溶液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锆及其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0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7μg/m^3(以采集空气样品体积75 L计算)。对于水溶性锆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95.0%~98.8%,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3.9%,批间RSD为2.8%~6.6%;对于不溶性锆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94.4%~98.7%,批内RSD为2.1%~4.2%,批间RSD为3.2%~4.7%。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30 d。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 魏滨常通何漪李婷婷刘月月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锆
- 1950—2018年淄博市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评价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1950—2018年淄博市疟疾流行与变化趋势,促使后期合理开展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法选入描述性的分析1950—2018年淄博市疟疾历史疫病数据信息、文件以及报表、预防措施等等,了解防治效果,根据我国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控制与消除标准、疾病评估方案等相关要求,自评组织管理形式、工作方式、防治方法等。结果1950—2018年淄博市历史上主要就是间日疟的高度流行区域,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在1950—2018年一共报告疟疾病例32700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该市属于疟疾的高发流行阶段,也属于重点防治阶段,在此过程中,其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水平,1971—1973年,连续3年呈现高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231.51/10万、245.34/10万和235.83/10万,3年共发病13570例,对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1974年开始,疫情呈现出稳定的下降趋势,直到1985年该市的疟疾发病率已经降低到0.58/10万,1986年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当地已经达到了相关的卫生部基本消除疟疾标准。2010—2018年,累计出现41例疟疾病例,2012年以后报告病例均为输入病例,占所有病例90.24%。结论在多年的疟疾防治过程中,当地已经保持七年没有出现疟疾本地病例,且达到相关的消除标准。
- 杨淑霞刘靖靖宋代琴刘素春张蓓贝韩鹏李琳琳李韬
- 隔日温差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隔日温差(TCN)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山东省慢病、死因监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淄博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站和中国高分辨率高质量近地表空气污染物数据集分别收集同期气象和空气污染物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TCN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亚组分析;计算归因分值评估TCN造成的归因风险。结果2015—2019年淄博市报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1767例;其中男性6648例,占56.50%;女性5119例,占43.50%。<65岁1307例,占11.11%;≥65岁10460例,占88.89%。TCN对总人群、女性、≥65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单调递增趋势。第95百分位数(P95)TCN(3.84℃)对总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效应在累积滞后11 d时达到峰值(RR=2.063,95%CI:1.261~3.37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95 TCN对女性和≥65岁人群影响更大,累积滞后效应分别在12 d(RR=3.119,95%CI:1.476~6.589)、11 d(RR=2.107,95%CI:1.260~3.523)达到峰值。归因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隔日升温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归因风险的上升,隔日降温则引起归因风险下降。结论隔日升温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且对女性和≥65岁人群影响更大。
- 李树芬倪志松程传龙左慧梁珂梦宋思豪席睿杨淑霞崔峰李秀君
-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