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生物医学材料监测中心

作品数:39 被引量:93H指数:7
相关作者:蒋丽王定国郑华唐忠群陈敦春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杭州整形医院杭州铁路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生物材料
  • 7篇免疫
  • 6篇生物相容
  • 6篇生物相容性
  • 5篇蛋白
  • 5篇球蛋白
  • 5篇细胞
  • 5篇免疫球蛋白
  • 4篇毒性
  • 4篇血清
  • 4篇小鼠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医用高分子
  • 3篇医用高分子材...
  • 3篇生物活性陶瓷
  • 3篇生物学评价
  • 3篇陶瓷
  • 3篇降解材料
  • 3篇CH

机构

  • 39篇四川省生物医...
  • 6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杭州整形医院
  • 1篇杭州铁路中心...

作者

  • 21篇朱明华
  • 21篇曾怡
  • 19篇吴增树
  • 13篇黄聘和
  • 10篇蒋丽
  • 10篇王定国
  • 9篇孙涛
  • 8篇叶长宁
  • 7篇郑华
  • 5篇彭蔷
  • 4篇向维君
  • 4篇李良忠
  • 4篇唐忠群
  • 4篇吴全珍
  • 3篇田嘉军
  • 2篇卢纪维
  • 2篇陈敦春
  • 2篇李长虹
  • 2篇王德全
  • 1篇焦亚平

传媒

  • 17篇北京生物医学...
  • 6篇职业卫生与病...
  • 4篇透析与人工器...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2篇1996
  • 2篇199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作者对国产新型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材料PELA无全身毒性、无热原和细胞毒性、无溶血(溶血率小于5%)、对皮肤和眼粘膜无刺激、不引起致敬反应、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体内植入280天,材料基本降解完全,材料周围纤维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炎症细胞反应减轻。因此,可认为降解材料PEL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王定国郑华胡颖嘉邱书明
关键词: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
全文增补中
一种新型聚酯醚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1995年
作者主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医用材料的评价标准,对新型聚酯醚降解材料(聚癸二酸—丁二醇—聚乙二醇共聚物PSBE)进行了12项生物学检测指标的研究。包括小鼠腹腔注射LD(50)的测定、急性全身毒性、热原、细胞毒性、过敏、溶血、皮肤和眼粘膜刺激、亚慢性毒性、体内短期和长期植入、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和Ame’s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聚酯醚降解材料PSBE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王定国郑华吴增树邱书明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生物学评价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基本评价和补充评价的生物学评价试验 ,比较全面地评价了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 :该材料细胞评级为 1级 ,无致敏作用 ,热原试验合格 ,遗传毒性试验未见异常 ,骨植入试验未见异常 ,溶血率为 0 6 1 % ,慢性毒性试验未见异常。
田嘉军郑华陈敦春王定国
关键词:骨支架材料生物学评价生物相容性
SR菌对家兔和大鼠的感染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给家兔一次灌胃SR菌0、1×10 ̄7/只,给大鼠一次灌胃SR菌0、1.5×10 ̄4、1.5×10 ̄6/只,给药后1~21天,动物一般情况好,无腹泻、无死亡;体重增长,体温、白细胞总数、血色素、T淋巴细胞数、IgG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照组测定值较试验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SR菌属非致病性细菌,机体对SR菌有抵抗力。
吴全珍唐忠群向维君张治琪
关键词:感染性动物
医疗器械生物学试验细胞增殖度法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通过对细胞增殖度法试验的应用 ,分析了该试验方法的影响因素 ,提出在应用该试验方法时 ,应对潜在的技术问题予以适当的处置并密切监控试验系统的特性 。
田嘉军陈敦春王定国
关键词:医疗器械影响因素细胞毒性试验
生物材料对淋巴细胞转化及花环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1998年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现象,我们选用六种生物材料与正常人全血接触,三种材料与植入相应材料大鼠外周血再次接触,经培养72小时后,计数其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T细胞花环形成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材料所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花环形成率有所不同,其中醋酸纤维素和硅橡胶与正常人血接触时分别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现象,牦牛心包动物体内植入后外周血再接触培养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花环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硅橡胶植入30天后淋转率增加,其它各组及接触不同时间T细胞花环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差异。
曾怡朱明华黄聘蒋丽吴增树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液接触淋巴细胞
犬体内动态接触生物材料对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醋酸纤维素(CA)、聚醚砜(PES) 及聚氨酯Ⅱ型(PUⅡ)3 种生物材料按常规方法分别涂层于聚氯乙烯(PVC) 管壁内,经烘干处理后直接与犬体内血液循环接触,根据材料与血液接触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CA 材料血液接触后,随时间的延长CH50 值明显降低,0 min 为58 .3 ±8 .3 ,120 min 时为38 .6 ±18 .6 ,接触前后比较显示明显差异( P< 0 .01) ,而PES和PUⅡ材料接触前后比较在个别时间点稍有降低,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朱明华曾怡蒋丽黄聘和孙涛吴增树叶长宁李良忠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
复合场治疗仪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2年
大鼠经复合场治疗仪连续治疗 90天,每天一次的治疗总剂量为 285.9M.T.G,同时设相应未经治疗大鼠为对照组,按7、14、30、60及90天分别处死动物,采血进行细胞与体液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连续治疗90天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可溶性白介素受体-2值(SIL—2R)、总溶血补体值(GH50)及免疫球蛋白值(IgA、Ig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用该治疗仪治疗对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朱明华付先智曾怡王德全卢纪维李长虹吴增树
关键词: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转化免疫球蛋白SIL-2R
生物材料体外动态血清接触对免疫球蛋白及血生化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聚醚砜(PES)、聚氨酯Ⅱ型(PUⅡ)、醋酸纤维素(CA)、硅橡胶(SR)、涤纶纤维(PETF)及聚氯乙烯(PVC)六种生物材料与正常人血清进行动态循环接触,按接触前及接触后不同时间取样进行免疫球蛋白及血生化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整个材料接触后与接触前相比,免疫球蛋白(IgG.A.M)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A、SR及PETF三种材料明显降低,IgG降低最明显。白蛋白、总蛋白及总胆固醇除PETF接触血清明显降低外,其余五种材料未见明显改变,可能与不同材料所致的补体活化有关。
朱明华吴增树曾怡黄聘和孙涛蒋丽叶长宁李良忠
关键词:生物材料免疫球蛋白血生化体液免疫聚醚砜醋酸纤维素
医用高分子材料小鼠体内致癌试验研究
1996年
医用高分子材料小鼠体内致癌试验研究朱明华,黄聘和,曾怡,孙涛,李国光,吴月虹,吴增树(指导)四川省生物医学材料监测中心610041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其种类繁多,原因复杂,致癌因子多样化,从目前了解来看,有化学、物理及生物学因素可直接作用于机体引起肿瘤...
朱明华黄聘和曾怡孙涛李国光吴月虹吴增树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材料小鼠致癌试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