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作品数:213 被引量:813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俊龚佃利张佃国盛日锋樊明月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5篇标准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7篇雷达
  • 32篇多普勒
  • 31篇多普勒雷达
  • 27篇降水
  • 23篇滴谱
  • 22篇雨滴谱
  • 20篇增雨
  • 16篇反演
  • 15篇中尺度
  • 15篇微物理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值模拟
  • 13篇气象
  • 13篇个例
  • 13篇风场
  • 13篇暴雪
  • 12篇双多普勒雷达
  • 12篇强对流
  • 12篇暴雨
  • 11篇冰雹

机构

  • 212篇山东省人民政...
  • 62篇山东省气象局
  • 14篇中国气象局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济南大学
  • 6篇山东省气象信...
  • 4篇中国气象局培...
  • 4篇济宁市气象局
  • 3篇青岛市人民政...
  • 3篇济南市气象局
  • 3篇南京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威海市气象局
  • 2篇生态环境部卫...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78篇王俊
  • 56篇龚佃利
  • 30篇盛日锋
  • 29篇张佃国
  • 24篇王庆
  • 21篇周黎明
  • 20篇樊明月
  • 19篇张洪生
  • 17篇陈西利
  • 15篇卢培玉
  • 11篇张秋晨
  • 9篇杨成芳
  • 8篇刘文
  • 8篇刘畅
  • 8篇侯淑梅
  • 7篇朱君鉴
  • 7篇刘泉
  • 6篇俞小鼎
  • 6篇王永政
  • 5篇刘诗军

传媒

  • 19篇海洋气象学报
  • 16篇山东气象
  • 11篇气象
  • 10篇高原气象
  • 9篇大气科学
  • 6篇干旱气象
  • 6篇第27届中国...
  • 5篇气象学报
  • 4篇气象科技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2011年第...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第29届中国...
  • 3篇中国人民防空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9篇2024
  • 12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12篇2012
  • 25篇2011
  • 28篇2010
  • 10篇2009
  • 19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4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综合利用常规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CloudSat卫星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百年一遇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对流性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低槽、低层准东西向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及自东北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根据单雷达反演风场及加密自动站观测可知,边界层中尺度辐合中心和辐合线的生成、发展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大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并随其移动而移动;边界层辐合线相交处有中尺度辐合中心发展,造成水平风场的强辐合,从而增强了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的积聚;两部雷达回波显示,在两个东西向的带状回波衔接处,对流增强,降水亦增强。垂直结构分析表明,暴雨强盛期低层辐合与中高层辐散几乎垂直,显示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较强的斜压性特征,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以及两侧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表明,该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对流型风暴结构特征。
盛日锋王俊龚佃利陈西利张洪生
关键词:中尺度分析暴雨CLOUDSAT
飑线发展过程中回波合并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18日山东省境内飑线发展过程中对流单体之间以及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合并过程经历了合并初期、合并中期和完全合并期。云桥位于雷暴中层,合并过程中回波强度先减弱再增强。2)合并的结果是,上游回波减弱并入下游回波,为下游回波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产生的下沉出流与暖湿空气辐合,增强了下游回波的上升运动,促使下游回波持续发展并替代老回波(属喂养型合并)。合并促使低层小尺度涡旋强度增强、底高降低,出现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3)对流单体与单体合并中期,两者强度减弱,完全合并期则强度增强。低层涡旋尺度小、强度强,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垂直伸展厚度和最大切变值较大、底高低,产生的龙卷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重。4)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单体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弓形回波在完全合并期减弱。低层涡旋尺度大、强度弱。5)龙卷的强度与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垂直伸展厚度及最大切变值有关。单体合并过程中,若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或最大切变的高度降低,或者最大切变值出现跃增,则可能出现龙卷。弓形回波顶点附近有对流单体合并,易出现龙卷。
侯淑梅侯淑梅闵锦忠刁秀广王俊孙晶杨璐瑛史茜
关键词:飑线龙卷中气旋
陕西省耀县不同地形区植被景观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利用GIS与景观生态学分析软件Fragstats,选取单位面积类型数目、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斑块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植被在各地貌区的面积、植被覆盖相对合理指数等指标,对陕西省耀县范围内的沟间地、沟坡地、沟谷地;山、原、川区等不同地形区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原—川区、沟间地—沟坡地—沟谷地的植被分布格局差异较大,不同植被类型的在各地形区有各自的分布特征。
李晓印郭达志王晓军张佃国
关键词:景观地形
山东夏季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滴谱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利用Thies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雨滴谱资料,结合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极端雨强对流降水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特征、以及地面雨滴谱的形成机制,主要结论为:(1)两次过程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与西风槽共同影响,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2)强对流降水(雨强R>20 mm h-1)雨滴谱参数lg Nw、D0与雨强R关系显示,2015年8月3日参数D0随着R增大很快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大,lg Nw随着R增大逐渐减小,线性拟合线的斜率为负值;2017年7月26日D0和lg Nw与R都是正相关,但D0和lg Nw随着R增大较缓慢地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小。强对流降水雨滴浓度NT与雨强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8月3日有较大系数和较小指数,7月26日有较小系数和较大指数。(3)不同雨强的对流降水平均雨滴谱分布显示,8月3日随着雨强增大(R>50 mm h^(-1)),直径1~3 mm中小粒子数密度相差不大,直径3~6 mm大雨滴的粒子数密度明显增大,对流降水Z–R关系有较大指数(1.61);7月26日随着雨强增大各直径档的粒子数密度基本同时增大,对流降水Z–R关系有较小指数(1.25)。综合各种参数与雨强关系和平均雨滴谱分布特征判断,8月3日强对流降水雨滴谱属于典型的尺寸控制雨滴谱特征,而7月26日对流降水属于浓度—直径混合控制的雨滴谱特征。(4)雨滴谱归一化Gamma函数参数Nw–D0分布显示,两次对流降水都具有典型大陆性对流降水雨滴谱特征,对流降水主要属于冰相对流降水雨滴谱,但8月3日过程有较多雨滴谱属于冰相—暖雨混合对流降水雨滴谱特征。
王俊王俊姚展予侯淑梅张秋晨龚佃利
关键词:雨滴谱尺寸控制
基于多部多普勒雷达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三维风场结构研究
王俊朱君鉴龚佃利邰庆国任钟冬黄秀韶刁秀广吴书君盛日锋
该项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创新:(1)建立了济南-滨州、临沂-连云港两个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系统,开发了风场反演软件和多普勒雷达原始资料的质量控制软件等;(2)对比分析了两个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系统探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
关键词: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一种新的超级集合预报方法在空气质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集合预报方法在天气预报中显示了很大的潜力,但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却较少应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的超级集合预报方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空气质量模拟研究中。新方法赋予各单模式正权重系数,并考虑了集合预报的偏差。利...
张洪生王自发杨军谢付莹
文献传递
飞机消(减)雨催化作业航线设计
人工消(减)雨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的露天活动,如重(要)大节日庆典、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联欢会和文艺演出等.随着社会发展,有重大国内、国际影响的活动越来越多,对人工消云减雨的需求也...
王俊王庆龚佃利
关键词:人工消雨航线设计
山东半岛一次典型冷流暴雪的粒子谱特征分析
2024年
为深入研究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微物理特征及变化,利用激光降水现象仪(OTT Parsivel)、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初冬山东半岛一次东北冷涡后强冷空气造成的暴雪过程的雪粒子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过程中,渤海上空850 hPa温度为-16℃,大连到山东半岛为北风与偏西风的辐合,强降雪发生在对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中。(2)降雪粒子谱呈多峰分布,强降雪过程的初始发展、稳定和消散阶段,及一个强降雪对流系统的生成发展、成熟和消散阶段,雪粒子谱均有不同。雪粒子Gamma谱三参数特征:形状因子μ在零线附近波动,斜率参数λ小于1.0 mm^(-1),lgN0为3 m-3·mm^(-1-μ)左右。(3)强降雪时,多个数浓度中心对应的雪粒子下落末速度均在1.0 m·s^(-1)以下,最大雪粒子数浓度的峰值下落末速度为0.55 m·s^(-1)。在直径1.0 mm左右时,浓度大的雪粒子的下落末速度存在峰值,其贴近未结霜雪粒子速度曲线,说明冷流降雪的多数雪粒子不易结霜,以干雪为主。雪粒子以密凇附的枝状和聚并的板状两种类型为主,两种类型雪粒子下落末速度V和粒子直径D的关系系数和指数分别为0.62和0.33及0.69和0.41,拟合关系分别为V=0.62D^(0.33)和V=0.69D^(0.41)。
周淑玲丛美环周丹王俊
关键词:冷流暴雪
滨州市一次典型的持续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鲁西北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的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章丘站探空资料、济南站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大气成分探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
张婷婷王凤娇王培涛刘泉万文龙
关键词:重污染逆温混合层高度能见度
集合方根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一次飑线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采用集合方根滤波方法开展基于WRF模式的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同化应用试验,考察了此同化系统对实际雷达资料的同化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集合方根滤波同化系统能有效同化实际雷达资料,雷达资料的加入增加了模式的中小尺度信息,使分析场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缩短了模式起转时间,改进了对地面降水的预报。(2)利用三次同化分析后的集合平均分析场进行的确定性预报表明,与控制试验相比,同化后分析场能更准确地预报飑线系统的微物理量场,预报的流场结构符合风暴的动力特征,动力场和热力场的分布与配置也基本合理。(3)集合平均分析场对飑线系统传播方向的预报与实况一致,但预报的系统传播速度较实况快,由于对流系统的非线性发展迅速,对系统的预报时效为5—6 h。
秦琰琰龚建东李泽椿盛日锋
关键词:雷达资料同化飑线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