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作品数:2,929 被引量:10,587H指数:36
相关作者:宋子齐张宁生任晓娟杜素珍吴新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28篇期刊文章
  • 17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6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81篇天文地球
  • 131篇化学工程
  • 8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0篇文化科学
  • 50篇理学
  • 31篇经济管理
  • 29篇建筑科学
  • 2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机械工程
  • 14篇矿业工程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2篇储层
  • 339篇油田
  • 310篇油藏
  • 285篇低渗
  • 253篇压裂
  • 201篇低渗透
  • 180篇气田
  • 176篇钻井
  • 148篇盆地
  • 131篇砂岩
  • 125篇鄂尔多斯盆地
  • 109篇平井
  • 108篇水平井
  • 102篇孔隙
  • 99篇气藏
  • 97篇注水
  • 95篇页岩
  • 91篇天然气
  • 86篇地层
  • 85篇油层

机构

  • 2,898篇西安石油大学
  • 50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64篇中国石油
  • 138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9篇延长油田股份...
  • 108篇中国石油大学...
  • 92篇中国石油大学...
  • 84篇西北大学
  • 49篇陕西延长石油...
  • 48篇西安交通大学
  • 47篇西南石油大学
  • 45篇中国石化
  • 38篇青海油田
  • 34篇川庆钻探工程...
  • 33篇教育部
  • 32篇低渗透油气田...
  • 30篇陕西延长石油...
  • 20篇长江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长庆...
  • 17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81篇陈军斌
  • 80篇蒲春生
  • 71篇张宁生
  • 64篇李天太
  • 64篇任晓娟
  • 54篇蒋海岩
  • 54篇李琪
  • 50篇袁士宝
  • 49篇孙卫
  • 48篇高辉
  • 48篇王瑞飞
  • 46篇肖荣鸽
  • 43篇杨振杰
  • 42篇秦文龙
  • 35篇赵金省
  • 34篇宋子齐
  • 34篇吴新民
  • 33篇刘晓娟
  • 33篇陈明强
  • 31篇林加恩

传媒

  • 213篇辽宁化工
  • 21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59篇石化技术
  • 155篇石油化工应用
  • 137篇内蒙古石油化...
  • 110篇中国石油和化...
  • 64篇云南化工
  • 49篇石油工业技术...
  • 49篇断块油气田
  • 48篇钻采工艺
  • 37篇山东化工
  • 36篇石油钻采工艺
  • 36篇油气地质与采...
  • 35篇国外油田工程
  • 34篇钻井液与完井...
  • 3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3篇油田化学
  • 33篇油气田地面工...
  • 31篇油气储运
  • 29篇石油学报

年份

  • 7篇2024
  • 157篇2023
  • 132篇2022
  • 127篇2021
  • 98篇2020
  • 127篇2019
  • 168篇2018
  • 156篇2017
  • 200篇2016
  • 239篇2015
  • 225篇2014
  • 222篇2013
  • 176篇2012
  • 151篇2011
  • 146篇2010
  • 120篇2009
  • 123篇2008
  • 104篇2007
  • 70篇2006
  • 88篇2005
2,9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对油田注水开发及未来发展方向被引量:6
2013年
所谓油田的注水开发,就是油藏的二次采油,是在利用天然能量第一次采油后运用最多的一项提高油田采收效率的方法。研究注水油田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动态分析技术及注水效果评价技术来分析提高注水油田开采效率的措施,并对油田注水设备技术和分层注水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韩士雷刘晓娟王迪东
关键词:油田注水开发
基于测井多参数的复杂储层岩性综合识别被引量:10
2015年
受多期不同类型构造、沉积、成岩的作用,MA凹陷芦草沟组岩性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已知测井资料和取心岩性的对应关系,建立该区测井相—岩相蛛网模式库,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MA凹陷18口井储层进行岩性自动识别,其对应的364块实验取心薄片结果分析对比,其中各岩性的符合率均达到80%,实现了对多种测井信息集成和综合分析,达到了用定量参数形象反映定性问题的目的,提高了复杂储层岩性识别的精度。
何羽飞万金彬刘淼程道解邢军黄娅
关键词:测井解释岩性识别交会图灰色关联复杂储层
一种定量描述油藏渗透率水平非均质性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06年
基于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过程,定义了一个定量评价油藏渗透率水平非均质性的新参数———非均质系数.均质时非均质系数最小,其值为1,非均质时其值大于1.该参数与渗透率数列的统计性质无关,仅取决于渗透率数列的非均质性.分析表明,它能很好地定量评价渗透率数列的非均质性及其对渗流过程的影响.
赵艳艳李留仁吴晓东
关键词:渗透率非均质性渗流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讨
2016年
在油气储运工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对该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工程制图》这门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认为油气储运工程制图教学应从学科特点出发,把工程制图的内容与管道制图相结合,探索适合本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
邓志安潘杰肖荣鸽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制图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疏松砂岩油藏微粒运移伤害机理
2023年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疏松砂岩油藏物性非均质性强,孔喉结构复杂,储层开发过程存在微粒运移现象。为明确微粒膨胀、运移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伤害作用机理,基于室内物理流动模拟实验结合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定量评价头屯河组油藏储层的微观孔喉伤害程度,明确微粒运移伤害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微粒膨胀引起的孔喉结构伤害程度平均为6.84%,微粒运移造成的伤害程度高于微粒膨胀的伤害程度,达到9.16%。其中介于0.01~9.33 ms较小孔喉的伤害程度较高,微粒膨胀、运移对孔喉的伤害程度平均为5.64%、7.60%。孔隙度、渗透率、分选系数与储层微观孔喉伤害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排驱压力与孔喉伤害程度呈正相关。蒙脱石+伊蒙混层含量高是导致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疏松砂岩油藏微粒膨胀的重要因素,砂粒运移则是微粒运移的宏观表现。从微观尺度揭示了疏松砂岩油藏在生产阶段发生砂粒运移对储层造成的伤害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生产现场优化开发方案、降低储层伤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疏松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
韩超黄凡职文栋但顺华万文胜王琛
关键词:孔喉结构微粒运移疏松砂岩头屯河组
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致密储层含气有利区——以苏里格气田东区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细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分析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提出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来筛选致密储层含气有利区。选用反映致密储层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气层有效厚度、含气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多种参数,利用灰色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储层渗流、储集及含气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一、二类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并圈定近期可开发或评价后可开发的多期叠置的一系列含气有利区97个,其中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筛选圈定26个、山1段圈定27个、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圈定30个、盒8上亚段圈定14个。该研究成果反映出鄂尔多斯盆地广覆式生气和满盆子储气特色,为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更多的有利勘探目标。
宋子齐成志刚孙迪庞玉东田新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
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及做法被引量:2
2014年
教育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几年的改革建设实践,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建设实践,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彰显了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针对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思路、改革内容及具体做法做了总结和概括。
陈军斌刘易非孙燕波
关键词:石油工程
定边唐山地区长2、长6段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2015年
在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物性分析统计的基础上,对定边唐山地区长2、长6段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2、长6段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原生残余粒间孔、岩屑粒内溶孔、杂基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局部发育微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又与砂岩的孔隙结构有关。优质储层具粗粒结构和含砾支撑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孔隙水的流动,促进填隙物溶蚀和粒间溶孔的形成。指出粗粒结构与含砾支撑结构的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含砾支撑结构储层具有双众数粒度分布特征,有利于孔隙水的流动,促进填隙物溶蚀和粒间溶孔的形成,使得储层的渗透率得到提高。
杨士元
关键词:孔隙结构
唐80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
2016年
针对唐80井区储层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等问题,应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测定等资料,对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特征、储层敏感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微裂隙;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敏感性为强酸敏,弱水敏,弱盐敏,弱速敏;根据各储层参数特征,认为研究区储层整体上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储层。
樊杰
关键词:长6储层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设特色鲜明的渗流力学省级精品课程被引量:1
2011年
渗流力学课程是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校级精品课程。长期以来,渗流力学课程组成员十分重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该课程在2008年度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课。
陈军斌黄海张荣军
关键词:渗流力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共2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