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华大学物理与化学学院

作品数:307 被引量:745H指数:12
相关作者:冯灏杨继先黄隐华迭东岳松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8篇理学
  • 42篇化学工程
  • 25篇电子电信
  • 15篇文化科学
  • 11篇机械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1篇分子
  • 49篇原子
  • 41篇密度泛函
  • 41篇泛函
  • 33篇团簇
  • 23篇双原子
  • 22篇原子分子
  • 22篇双原子分子
  • 20篇光谱
  • 19篇N
  • 18篇有效原子实势
  • 18篇原子实
  • 18篇跃迁
  • 18篇密度泛函理论
  • 18篇泛函理论
  • 16篇激光
  • 15篇阻燃
  • 14篇代数
  • 14篇能级
  • 13篇离子

机构

  • 294篇西华大学
  • 86篇四川大学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中国工程物理...
  • 7篇北京理工大学
  • 6篇绵阳师范学院
  • 6篇重庆三峡学院
  • 4篇河南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贵州大学
  • 3篇黄河水利职业...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成都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许昌学院
  • 2篇四川邮电职业...

作者

  • 39篇孙卫国
  • 28篇王玲
  • 26篇樊群超
  • 26篇冯灏
  • 25篇谌晓洪
  • 25篇郭建军
  • 22篇刘治国
  • 21篇杨继先
  • 19篇钟柳
  • 17篇马再如
  • 15篇马梦林
  • 15篇杜泉
  • 12篇迭东
  • 11篇冯国英
  • 11篇杨维清
  • 10篇李会东
  • 9篇刘家琴
  • 9篇邓学儒
  • 8篇付佳
  • 8篇陈华

传媒

  • 65篇西华大学学报...
  • 30篇物理学报
  • 17篇原子与分子物...
  • 9篇化学研究与应...
  • 9篇四川师范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合成化学
  • 5篇强激光与粒子...
  • 4篇技术与市场
  • 4篇激光技术
  • 4篇大学物理
  • 4篇中国塑料
  • 4篇中国阻燃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有机化学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化学研究
  • 3篇成都纺织高等...
  • 3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33篇2014
  • 25篇2013
  • 33篇2012
  • 31篇2011
  • 42篇2010
  • 19篇2009
  • 21篇2008
  • 23篇2007
  • 22篇2006
  • 30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苯二酚-双[二(季戊四醇)]磷酸酯的合成、表征和热稳定性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季戊四醇、三氯氧磷和间苯二酚为反应物,合成了新型添加型阻燃剂:间苯二酚-双[二(季戊四醇)]磷酸酯(RBPP),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1H NMR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标题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标题化合物的结构与预期的结构一致。热失重分析结果证明,RBPP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在350.0℃,600℃残炭率高达57.4%,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实验证明,E-51环氧树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5.2%的RBPP时,极限氧指数达31.8%,UL-94为V-0级。
苏海晓侯旭峰钟柳刘治国
关键词:磷系阻燃剂热稳定性阻燃性能阻燃环氧树脂
双原子离子的振动能谱与离解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孙卫国等建立的AM方法和最新创建的精确计算双原子分子离解能的新解析表达式,对Li2+离子的X2Σg+电子态和CO+离子的X2Σ+电子态的完全振动能谱和离解能进行研究,获得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的理论结果。结果表明,AM方法和新解析式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双原子离子体系。
孙卫国樊群超冯灏
关键词:代数方法振动能级离解能
低能电子与H_2分子高振动激发散射动量迁移截面的研究
2010年
采用体心坐标系下振动密耦合方法研究低能电子与H2分子高振动激发散射的动量迁移截面(momen-tum transfer cross section,MTCS)。通过对包含18个振动态、8个分波和16个分子对称性的研究,得到了收敛的密耦合框架下的v=0→v′=5,6,7,8,9,10等几个振动跃迁通道的动量迁移截面值,为进一步精确研究低能电子与H2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冯灏孙卫国王小炼曾阳阳
关键词:H2
环境友好型阻燃剂——三聚氰胺及其盐类被引量:36
2009年
综述三聚氰胺及其盐类(氰尿酸盐、磷酸盐、焦磷酸盐、聚磷酸盐、硼酸盐、邻苯二甲酸盐、草酸盐等)阻燃剂的基本性能,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阻燃机理,论证了它们可同时在凝聚相及气相发挥阻燃功能。另外,还以实例阐述了其应用范围及阻燃效果,特别强调了其与环境的兼容性。
欧育湘赵毅韩廷解钟柳
关键词:无卤阻燃剂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盐阻燃机理阻燃效果
Au_nM(M=Ni,Pd)小团簇的稳定性与电子亲和能(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在相对论有效势(RECP)近似下,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的从头计算方法和LANL2DZ基组,研究了团簇AunM(M=Ni,Pd)(n=1-5)阴离子的稳定性和电子亲和能。结果表明,AunM-(M=Ni,Pd)团簇的能级间隙和AunNi团簇的电子亲和能都随Au原子数的增加表现出奇-偶振荡性.
郭建军杨继先
关键词:密度泛函方法
宽带啁啾光脉冲在CPA激光系统中的非线性传输被引量:1
2010年
从麦克斯韦-布洛赫(Maxwell-Bloch)方程组出发,推导了描述宽带光脉冲在非线性色散介质中的传输放大方程;并采用傅立叶分步法,对宽带啁啾光脉冲在增益介质—钕玻璃中的传输和放大进行了计算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小信号增益区间,啁啾脉冲存在明显的光谱红移现象;在增益饱和区,它的脉冲宽度随增益饱和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表明增益饱和效应能有效解决光谱增益窄化效应导致脉冲和光谱窄化的问题。
马再如吉驭嫔王树德徐竞跃
关键词:超快激光钕玻璃增益窄化增益饱和效应
O,O′-二(2-氯乙基)-O″-[2-二(2-氯乙氧基)磷酰丙基]磷酸酯的合成被引量:1
2007年
报道了以三氯化磷、乙二醇、环氧乙烷、丙酮和氯气等原料合成新型阻燃剂O,O′-二(2-氯乙基)-O″-[2-二(2-氯乙氧基)磷酰丙基]磷酸酯的方法.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各步反应的影响,产品总收率92%以上.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刘治国侯旭锋钟柳欧育湘
关键词:磷酸酯膦酸酯
马兜铃酸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马兜铃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模式,结果显示:马兜铃酸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亚结构域II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技术考察了马兜铃酸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兜铃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键合使人血清白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从46.6%降到43.6%。
刘家琴张燕荣丽徐志宏律娅婧
关键词:马兜铃酸人血清白蛋白
高功率中空气体激光器的近场特性研究
2012年
对高功率中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详尽研究了中空激光束的传输特性及其光强分布,给出了近场光束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输出光束在中心有一片光强为零的暗区,因此,中空光束可以用于平板照相、材料处理、光钳、光学扳手以及激光打孔等。
徐勇根王时建吉驭嫔向阳尹蕾梁龙军龚超
关键词:激光加工
腐殖酸对Tc价态影响研究
2011年
在模拟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环境的低氧(O2含量小于5×10-6)、低Tc(Ⅶ)初始浓度(10-8 mol/L)条件下,研究腐殖酸浓度对Tc(Ⅶ)价态影响。结果显示,腐殖酸对99Tc液闪测定存在淬灭效应,但当腐殖酸浓度在40 mol/L以下,保持闪烁液体积为样品体积20倍可消除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四苯砷氯-氯仿萃取法和LaCl3沉淀腐殖酸法独立进行腐殖酸-Tc(Ⅶ)体系中锝价态研究,所得Tc(Ⅳ)和Tc(Ⅶ)价态分布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两种研究方法均可用于腐殖酸-Tc(Ⅶ)体系中低浓度Tc价态研究;研究发现平衡350天的不同浓度Fluka腐殖酸-Tc(Ⅶ)体系中,Tc(Ⅶ)浓度长期保持稳定,而Tc(Ⅳ)浓度很低,表明即使在低氧气氛中,Fluka腐殖酸也未对Tc(Ⅶ)表现出明显还原行为,腐殖酸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可能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Tc(Ⅶ)阻滞的不利因素。
王波刘德军姚军陈曦何锡辉姜涛贯鸿志宋志鑫包良进张言周舵龙浩骑范显华
关键词:腐殖酸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