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淮海发展研究院

作品数:61 被引量:920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敏蒋涛周礼宋潇君邵明哲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区域经济
  • 11篇城市
  • 5篇经济合作
  • 4篇区域经济合作
  • 4篇文化
  • 4篇城镇化
  • 3篇地理
  • 3篇新型城镇化
  • 3篇协调发展
  • 3篇经济发展
  • 3篇经济学
  • 3篇竞争力
  • 3篇基尼系数
  • 3篇城乡
  • 2篇地理学
  • 2篇行政区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障碍度
  • 2篇中国区域经济
  • 2篇省际

机构

  • 59篇淮海发展研究...
  • 26篇徐州师范大学
  • 14篇江苏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徐州工程学院
  • 4篇徐州空军学院
  • 1篇宿迁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徐州市科学技...

作者

  • 39篇沈正平
  • 10篇简晓彬
  • 7篇马晓冬
  • 7篇刘宁宁
  • 6篇车冰清
  • 6篇朱传耿
  • 5篇安宇
  • 5篇蒋涛
  • 4篇杜艳
  • 4篇施同兵
  • 4篇沈山
  • 4篇李敏
  • 3篇戴先杰
  • 2篇尹立成
  • 2篇罗守贵
  • 2篇房吉
  • 2篇沈山
  • 1篇李悦铮
  • 1篇欧向军
  • 1篇顾晓波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7篇人文地理
  • 5篇现代经济探讨
  • 3篇学习与实践
  • 2篇商业时代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民营科技...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带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这一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刘宁宁沈正平施同兵简晓彬
关键词:行政区省际边缘区
近年来我国经济格局变化与收入差距演变关系探讨
本文讨论了区位基尼系数和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考察了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探讨了混合样本总体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据此分析了2002-2010年收入差距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认为...
蒋涛沈正平
关键词:区域经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
文献传递
江苏南北产业联动的机制与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区域产业联动是顺应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在规律,努力破除产业关联互动的障碍,加强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本文即在分析实现江苏南北产业联动可能条件的基础上,探究江苏南北产业联动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江苏南北产业联动的几种主要模式。
刘宁宁简晓彬沈正平
吴文化与江苏经济被引量:20
2001年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分析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作为主导性地域文化的吴文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 ,探讨在新世纪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中 ,如何进一步充实吴文化的内涵 ,以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戴先杰王丽娟
关键词:地域文化互动发展江苏经济
淮海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讨论了淮海文化的源流及其形成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指出包括现今苏北、鲁南、皖北、豫东等在内的淮海地域 ,主要是由淮河、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稠密的河湖、肥沃的土地、暖湿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古人类的活动 ,并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 ,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模式。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安宇
关键词:地理环境
论21世纪初沿海与内陆关系的新特点
2000年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沿海与内陆关系的新特点。指出由于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市场参与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以及区域性市场从自我封闭走向面向国内和国际的大规模开放,使得沿海与内陆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间接联系为主转变为横向直接联系为主。这种转变对于缩小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守贵沈正平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以江苏省13 个省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教育、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江苏各省辖市的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
马晓冬沈正平宋潇君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发展差距协调度障碍度
城市跨江联动发展研究——以江阴—靖江为例
长江是江苏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之一,沿江开发是江苏区域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在江阴长江大桥建立之前,江阴与靖江两市隔江相望,历史上靖江曾隶属江阴,两市习俗相近、人缘相亲,但由于天然屏障长江的长期阻隔,致使相互之间主要通过河渡...
沈正平杜小梅马晓冬
关键词:动力机制
文献传递
区域竞争力评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构建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20个市经济综合实力、科教文卫、经济开放度、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市总的竞争力排序,在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杜艳朱传耿孟召宜车冰清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
我国经济格局与收入差距演变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对区位基尼系数和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讨论后,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考查了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状况;探讨了混合样本总体收入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据此分析了2002—2010年我国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06年前区位基尼系数单调上升,2006年后区位基尼系数单调下降,说明近年我国经济活动集聚与扩散的拐点出现在2006年;而在2002—2010年收入基尼系数表现出波动上升的特征。研究认为,我国经济格局变化对收入差距演变产生滞后影响,相比于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显得更加紧迫。
蒋涛沈正平李敏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