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 作品数:302 被引量:1,147H指数:17
- 相关作者:刘清海张冰张楚民张慕华王晓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期刊中心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国内外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质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鉴于国内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报告质量较低,本研究设计了一份评价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质量的初步量表(总分50分),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文献进行了评分。结果,国内医学论文平均得分为26.00±6.64分,国外为38.67±4.42分,差距较大,国内中华医学系列杂志论文与一般医学杂志论文的得分并无多大差别。可以认为,广义统计学项目的报告水平可反映该论文的科学水平;论文的内容质量与统计学报告质量不呈正比;有可能从统计学的报告方面入手评价医学论文的科学水平;检验的统计量值与尸值的对应可以作为识别学术造假的一项指标。
- 刘清海方积乾
- 关键词:医学论文RCT评价量表学术造假
- 编辑工作中的两种心理因素分析
- 2008年
- 分析了从众心理、定势心理两种心理因素在编辑工作中的表现及成因.为消除这两种心理因素对编辑工作的消极影响,提出了提高编辑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强化编辑理性思维、优化编辑思维结构,培养编辑敬岗爱业精神和增强编辑责任感等措施.
- 张冰张楚民
- 关键词:从众心理定势心理心理分析
- 一种不可忽视的营销手段——书目营销
- 2005年
- 时逢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订货会、高校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等基本上都集中在这段时间举行.每年此时,各出版社都会为几次大型的图书订货会制作大量的书目.
- 周建华
- 关键词:图书订货会营销手段
- 《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兼评陈澧《东塾读书记》考释的得失被引量:3
- 2011年
- 清代岭南学者陈澧的《东塾读书记》考释过《孟子》引论《诗》《书》,其考辨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依据全书原则、实名原则、分别原则,《孟子》引论《诗》《书》的文献地图为:引《诗》凡35条,引《书》凡19条,论《诗》《书》凡5章,总计有33章引、论《诗》《书》,章数占全书260章的12·7%。司马迁说孟子"序《诗》《书》",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绝非虚言。《东塾读书记》虽失之于考辨,但有得于义理,精辟地揭示了孟子思想体系与《诗》《书》文化传统的紧密关联。
- 杨海文
- 关键词:《孟子》《诗》《书》
- 孟子论古代圣人的仕进退隐
- 2012年
- 在孟子的心中,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是智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仕进退隐同时也是义仕派的理想类型,孔子又最为孟子推崇。有论者认为:从孟子对历史事实的论述中,我们发现:人类的历史经验在孟子的处理中是被当作一种"符号"(Symbol),而不是被当作"剧场"(theater)。孟子不是将历史人物当作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出者"。
- 杨海文
- 关键词:柳下惠仲尼
- 朱子学与朝鲜朝的未发之辨
- 2015年
- 朝鲜朝中期,南塘与巍岩就未发问题展开论辩:前者主未发有善恶之论,后者持未发为纯善之说。两位辩手针锋相对,但其趋同的一面,昭示了朝鲜朝民族文化精神的整合。这一未发之辨以朱子学为理论资源,但它与朱子学的差异一面,证实了朝鲜朝哲学思辨水平的提升。
- 杨海文
- 关键词:朝鲜朝朱子学
-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构
- 2015年
- 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欲、才违背了《孟子》文本,从而对当时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心性论进行了批判;后是建立阶段,东原以孟子为支援意识,完成了自己以情感哲学替换理性哲学的性善论建构。在第一个阶段上,戴震以孟子为集中意识,亦即合法化认同孟子,显示了他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奠定了《孟子字义疏证》"准孟"的思想基调;而在第二个阶段上,戴震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越来越被距离感所取代,逐渐从对孟子的合法化认同走向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并成为具有"准孟"品格的思想家。
- 杨海文
- 关键词:孟子性善论
- 从来稿基本信息着手发现学术不端的线索被引量:25
- 2014年
- 在国内目前论文造假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科技期刊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心血用于防范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本文作者在工作中偶然遇到因作者所留电话号码归属地与作者单位不一致而发现的代写代投论文这一事实,总结出代写代投论文的稿件基本信息的一些特点,为编辑同人从论文基本信息入手发现学术不端的线索提供参考,并再次呼吁编辑同行提高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警惕性,当好学术出版的守门人。
- 刘清海
- 关键词:论文造假学术不端
- 孔子智慧的现代意蕴(专题讨论)——生活儒学对“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被引量:8
- 2006年
- 杨海文认为,生活儒学预示了当代儒学发展的一种趋向,在今天,“回到孔夫子”应当是回到生活意义上的孔夫子。从“儒家全球伦理”的宏大视野看,道德金规则、和合思维、大同理想则是我们在当今这个复杂的时代中期望“回到孔夫子”的三大德性措施,更是生活儒学对于“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李翔海认为,21世纪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既应以“圣之时者”的智性风貌来直面时代课题,又要注重通过“因革损益”的思想方法在综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综合,这或许是我们今天从“回到孔夫子”这个话题中得到的基本启示。王振铎认为,孔子通过编辑“六经”,将华夏旧藏典籍复活,并缔造成坚实定型的经典图书结构,形成了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之根。作为开启华夏文化传播、促进百家文化大繁荣的宗师,孔子继往开来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 杨海文
- 关键词:孔子智慧现代意蕴生活儒学
-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被引量:1
- 2013年
-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提出解读《诗》篇必须"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迟早地、必然地聚焦于"逆"之一环,只要这个时刻来了,"真切"就是对于"逆"最真切的"翻译"。践履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于一般读者而言,理当放弃"中心"之类概念,让更有理解力度的"互动"概念挺身而出;但是,当读者化身作者之后,其真切地逼近《诗》篇之"志",也只是作为自己的"支援意识",它们终归要服从于自己的"集中意识"——所谓"意"也。惟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会成为一种上乘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心向往之但又未必能够抵达的解释学境界。
- 杨海文
- 关键词:引《诗》断章取义以意逆志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