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作品数:112 被引量:1,590H指数:23
相关作者:史翔张淑萍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2篇地震
  • 37篇地表破裂
  • 30篇汶川地震
  • 27篇裂带
  • 21篇破裂带
  • 21篇汶川MS8....
  • 20篇地表破裂带
  • 20篇M
  • 17篇地震地表破裂
  • 17篇断层
  • 13篇地震地表破裂...
  • 13篇龙门山
  • 11篇地表
  • 10篇青藏高原
  • 10篇古地震
  • 10篇发震
  • 9篇地貌
  • 8篇第四纪
  • 8篇断裂带
  • 7篇走滑

机构

  • 112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四川省地震局
  • 8篇山东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青海省地震局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市地震局
  • 3篇陕西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台湾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46篇徐锡伟
  • 32篇陈桂华
  • 19篇何宏林
  • 19篇于贵华
  • 18篇冉勇康
  • 16篇魏占玉
  • 16篇陈立春
  • 14篇安艳芬
  • 14篇高翔
  • 14篇李陈侠
  • 13篇谭锡斌
  • 12篇李安
  • 11篇杨晓平
  • 9篇陈杰
  • 9篇郭婷婷
  • 9篇郑荣章
  • 9篇袁仁茂
  • 9篇杨虎
  • 8篇石峰
  • 8篇闻学泽

传媒

  • 43篇地震地质
  • 10篇地学前缘
  • 7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36篇2011
  • 29篇2010
  • 18篇2009
  • 20篇2008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型拉分盆地的生长与走滑断层的位移速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可以用来定量比较不同断裂带或同一断裂带不同时段的活动性,同时还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合理评估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主要受限于两个参数的可靠性,即断层的累积位移量和相应的活动时间。传统上较理想的用于评估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地貌体一般为阶地、冲洪积扇、冲沟等的位错测量和相应活动累积时间的确定,文中则尝试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则木河断裂带大箐梁子段三维组合探槽揭示的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的生长模式来约束断层的水平位移速率,基于野外详细的调查、拉分盆地底部14C测年以及实时差分GPS精确测量,约束了则木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断层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2.4±0.2)~3.6mm/a,这比前人给出的滑动速率偏小,但却与古地震资料及GPS观测结果吻合得较好。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
关键词:则木河断裂带探槽
汶川地震小鱼洞阶区和擂鼓阶区的同震地表破裂差异及其机制讨论
<正>1.前言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西部发生的汶川地震是一次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运动的斜滑型地震,形成了有史以来最长、最复杂的地表破裂之一。其中很多复杂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或一致的认识,如小鱼洞...
谭锡斌徐锡伟
文献传递
基于GIS平台与证据权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38
2011年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选取地震烈度、岩性、坡度、断层、高程、坡向、河流与公路8个因素作为汶川地震滑坡影响因子,采用证据权方法,对研究区内汶川地震滑坡进行灾害易发性研究.检验表明,易发性评价结果的正确率达到81.855%.不同因子组合评价结果表明,地震烈度对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影响最大,而地质、地形、人类活动因素对地震滑坡影响相对较小.使用自然分类法则方法将研究区内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为11 255.9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12%,其中发育滑坡面积为521.98km2,占滑坡总面积的73.36%.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地理信息系统
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地震破裂分段性与走滑运动分解作用被引量:55
2011年
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考察测量,对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托索湖段、玛沁段和玛曲段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以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阿尼玛卿山双挤压弯曲和西贡周断裂交汇区为这3条段落的破裂分段标志,也成为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终止点.通过构造地貌方法获得这3条段落自西向东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11.2±1),(9.3±2)和(4.9±1.3)mm/a;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1.2±0.2),(0.7±0.1)和0.3mm/a.断裂水平滑动速率从西至东呈梯度下降,递减的滑动速率主要转换到了与东昆仑断裂相交的阿万仓断裂上.通过构造转换矢量分解获得阿万仓断裂带西支和东支构成一个滑动分解模式,断裂西南盘相对北东盘的滑动速率为4.6mm/a,滑动方向为112.1°.3条段落的活动均产生独立地表破裂,西侧托索湖段1937年发生了M7.5级地震,往东玛沁段发生了514~534calaBP和距今(1070±180)a(格萨尔王时期)的地表破裂,玛曲段地表破裂发生在1055~1524aBP,显示出段落之间与应力触发有关的地震破裂事件沿断裂带单向迁移的特征.同时利用断裂单次地震位移和古地震复发周期获得断裂的长期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与构造地貌方法获得的滑动速率几乎一致,也显示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趋势.断裂滑动速率的递减与几何结构走向的弯曲以及横向断裂的相交一一对应,因此东昆仑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东昆仑断裂带东延与横向断裂相交和构造转换所致.
李陈侠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陈桂华杨虎安艳芬高翔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滑动速率
活动断层填图中的航片解译问题被引量:21
2011年
遥感技术和高精度遥感信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的发展,各种遥感技术在最近几年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充分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充分挖掘各种遥感信息以提高填图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引起了广大相关科技人员的重视。航空照片以其高精度和高直观性在所有遥感信息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地震系统曾经购入了大批航空影像资料,尤其在西部省份几乎覆盖了所有地震学者感兴趣的地区。这些航片资料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值得关注和再利用:具有优越的立体视域;成像于改革开放之前,保存了较好的原始地形地貌。文中就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中几个构造地貌航片解译的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航空相片目视解译的重要原则:寻找异常地形地貌;线性影像不等于线性构造,线性构造不等于活动断层;要严格区分并明确断层迹线、被覆盖断层迹线和推测断层迹线;位错复位不仅是一个估计断层走滑位错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判断水系的异常弯曲是否为断层活动结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正在开展的活动断层填图工作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何宏林
关键词:构造地貌
基于P5像对与GeoEye-1影像的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提取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P5立体像对、GeoEye-1影像的处理与分析,分别进行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和地层的划分,用检查点法和目视检查法对提取的数字高程模型的误差评估结果显示,误差在5m以内,满足产状提取的要求。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在不同时代的地层边界处和同时代地层内部选择岩层三角面发育较好、产状相对稳定的区域,选取用于地层产状提取的点,并获取其三维坐标,然后在MATLAB环境下根据三点法或多点拟合法原理及公式编程提取地层产状。野外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产状倾角误差均在6°以内,其中85%的误差在4°以内,中误差在3°以内,均在定量研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分析和总结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5立体像对与GeoEye-1影像提取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方法,有效地约束了浅层构造的形态,减少了构造分析的不确定性,对柯坪的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华国冉勇康李安徐良鑫李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被引量:22
2011年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裂上的裂点,高度达4~9m,推测它们形成之后并未向上游明显迁移,并可能接受了多次事件的叠加。在其他16条冲沟上识别出2~3级裂点,最新一级裂点自断裂向上游迁移了40~70m,次新一级裂点主要分布在距断裂150~250m的河段内,第3级裂点距断裂300~500m。设定最新裂点形成于1303年洪洞8级地震(事件Ⅲ)发生时,再假定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研究区内河流溯源侵蚀速率基本不变,则推算出次新裂点对应的古地震事件(事件Ⅱ)发生在距今3336~2269a之间,最早一次事件(事件I)发生在距今5618~4504a之间,霍山山前断裂强震重复周期为1500~2600a。这与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序列和强震重复周期基本一致。
毕丽思何宏林徐岳仁魏占玉石峰
关键词:DEM古地震事件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第四纪构造地貌与侧向扩展
黄伟亮杨晓平李安张玲
汶川8.0级地震地表变形局部化样式与建筑物破坏特征关系初步研究
2010年
本文以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的实地测量数据为基础,结合沿实测地震地表变形剖面建筑物破坏情况的调查与测量,分析了不同地震地表变形类型及其建筑物破坏特征,定量化地讨论了地表变形梯度与建筑物破坏程度间的关系。提出无论地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何种类型的断层陡坎,地表破裂、强变形局部化在宽10-30m的地表破裂带内;建筑物受损情况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物所处地点的地表变形梯度,地表变形梯度大于0.1的地段,建筑物均完全被摧毁;地表变形梯度在0.07-0.1间的地段,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
于贵华徐锡伟陈桂华郭婷婷谭锡斌杨虎安艳芬袁仁茂高翔
关键词:建筑物破坏变形局部化地震地表破裂带
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地震破裂分段性与走滑运动分解作用
2010年
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考察测量,本文对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的3条次级断裂(托索湖断裂、玛沁断裂和玛曲断裂)的滑动速率以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托索湖段与玛沁段走向产生20°和30°的双挤压弯曲,形成阿尼玛卿山挤压隆起,作为托索湖段和玛沁段的破裂分段标志,成为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终止点;在西贡周西侧和莫哈塘南侧,阿万仓断裂以40°的夹角与东昆仑断裂带相交,形成西贡周断裂交汇区,成为玛沁段与玛曲段破裂分段的标志。
李陈侠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陈桂华杨虎安艳芬高翔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分解作用走滑运动地震破裂分段性地震地表破裂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