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964 被引量:5,588H指数:28
- 相关作者:孙乔朱渭萍李小攀杨琛费怡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病策略,控制和降低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4年报告的浦东新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
- 刘丹白鹏男朱渭萍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上海市浦东新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比对结果的分析
- 2012年
- 目的检验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的测量误差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把经过退火的剂量计寄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照射5组剂量值,其中①~③号组采用X射线参考辐射照射,④和⑤采用γ射线参考辐射照射。照射后的剂量计再寄回实验室测量,数据处理,结果再上报组织单位。结果 5组检测结果与照射剂量的相对偏差≤0.4,且综合性能指标≤0.4,均符合比对要求。结论该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 姜虹蒋陆明
-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在母婴传播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相关乙肝病毒(HBV)变异在母婴传播和婴儿慢性感染中的变化规律,为肝细胞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13名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应用巢式PCR和克隆测序方法测定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HBV变异。新生儿出生后均经标准HBV免疫,7个月后对104名婴儿HBV感染情况进行随访,对外周血HBV DNA阳性婴儿测定HCC相关HBV变异发生情况。结果在413名新生儿中,41名(9.9%)HBV DNA水平≥103 copies/mL。随访到的104名婴儿中,4名(占3.8%)HBV DNA≥103 copies/mL。与未发生HBV跨胎盘传播的产妇相比,发生HBV跨胎盘传播者外周血HBV核心启动子变异没有增加,但在C2基因亚型的前S区中,T2898G/C、C3000T、C3116T、T31C和T52C变异增加HBV跨胎盘传播的风险(P<0.05)。HBV基因组中前S区和核心启动子区的HCC相关变异的频率在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母婴传播的7个月龄HBV DNA阳性婴儿中,检测出极少数量。结论 HBV C2基因亚型的前S区某些变异可能影响HBV跨胎盘传播,但是具有HCC相关HBV变异的准种没有造成婴儿慢性感染的优势,促进HBV致癌的变异体是在漫长的慢性感染过程中逐渐被选择出来的。
- 谢震宇傅益飞张爱华浦蕊丁一波孙乔曹广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
- 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31
- 2010年
- 提高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的能力是公共卫生部门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广泛关注,全球许多国家通过加强传统监测系统、增加新监测数据源和手段、研究有效的监测数据分析技术等方式,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早在2003年SARS暴发之前就着手开展了传染病流行预警技术研究,并成功建立了探测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移动百分位数法.在此基础上,中国CDC又历时多年,先后开发完成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制定统一的预警信号响应流程,并在国内10个省份试点测试,于2008年4月在全国CDC系统中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国内最为庞大的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开发了简便实用的预警方法,实现预警信号的自动产生和及时发送,并对预警信号响应过程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目前,该系统已成为各级CDC机构早期发现潜在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 杨维中兰亚佳李中杰马家奇金连梅孙乔吕炜赖圣杰
-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 小柴胡汤含药血清体外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A(H1N1)pdm09、H3N2、BV、BY 4种亚型株感染狗肾细胞(MDCK)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结合细胞病变效应(CPE)法,以磷酸奥司他韦作为对照药物,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A(H1N1)pdm09、H3N2、BV、BY 4种亚型株感染MDCK的抗病毒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半数毒性浓度(TC_(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 50),并以治疗指数(T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MDCK的TC_(50)为3533.59μg/mL。对流感病毒A(H1N1)pdm09、H3N2、BV、BY 4种亚型株感染MDCK的EC 50分别为288.12、173.90、1037.85、1107.27μg/mL,其TI分别为12.26、20.32、3.40、3.19。结论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A(H1N1)pdm09、H3N2、BV、BY 4种亚型株感染MDCK均有抑制作用。
- 霍雨佳陈佳亮邹文玮郝莉鹏张磊杨沛霖李凌威周一心潘丽峰
- 关键词:小柴胡汤流感病毒含药血清
- 上海市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3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 ,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老年人对交通意识伤害的知、信、行的掌握程度 ,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伤害预防和控制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同时采用统一编制的“上海市老年人交通安全知识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 62 7%以上的老年人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其程度却不尽人如意 ,能较好掌握步行和骑车规则的只占 5 0 %左右。尽管在认知与其相应的信念及态度表现出了一致性 ,但认知与其相应的行为却不相一致。认知情况和其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以“60岁~”组最好 ;而不安全行为也是“60岁~”组最高。知、信、行间相关性分析显示“60岁~”和“70岁~”年龄组中知、信、行间都有显著相关性 ;“60岁~”组中认知与态度、行为与态度之间的相关程度具有显著性意义 ,其中“65岁~”组的认知与态度的相关程度最高。 [结论 ]预防和控制老年人的交通意外伤害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教育和健康促进不但要重视“知” ,还必须在“行”和“信念及态度”多下功夫。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育计划中 ,应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观念 行为的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特别对
- 李延红郭常义卢伟袁东宋桂香阮素云徐伟杰林涛
- 关键词:老年人交通安全意识信念
-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危险因素,为做好高温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中高温中暑病例基本信息,同时在报告医疗机构中对中暑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246例,男性173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7.3±22.1)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0.5±20.9)岁,女性平均年龄(73.5±15.3)岁。中暑时有相关活动的共188例,男性137例,女性51例,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户外工作场所,主要职业为工人,女性则以居家为主要中暑场所,有76.1%的住所未装或未开空调。高温中暑病例有72.8%集中在7月。经诊断共有76例(30.9%)轻症中暑,170例(69.1%)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中热射病所占比例最多,共95例,占55.9%。此外,6月份的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60%,7月份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73.7%,8月份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56.5%。结论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且明显年轻于女性;户外工作者以及老年居家者是防暑的重点关注对象,7、8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时间,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的完善以及防暑知识的宣讲,此外,也不能忽略夏季前期的防暑工作的准备与开展。
- 陈秀红奚用勇胡昕冬黄云彪赵宜静
- 关键词: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
- 某区1055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分析
- 2011年
- 为了解浦东新区大中专学生、职校生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也为观察青少年中危险行为随年代变化、相应机构制定青少年卫生服务政策、评价相应健康促进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新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在市疾控指导下,决定对全区大中学学生及职校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调查。本次调查选择大学生、中学生、职校生作为目标人群,在调查掌握目标人群健康危险行为的频率及分布等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促使目标人群危险行为的改变。
- 毛军
- 关键词:上网电子游戏
- 上海市浦东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社会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滚雪球"和网络招募MSM158人,知情同意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特征、性取向、性伴侣、性行为、性历史等相关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中同性恋130人(82.3%),双性恋28人(17.7%);在过去的6个月中,97人(61.4%)有过固定的男性伴,80人(50.6%)有过多次性伴,82人(51.9%)有过偶遇性伴;在与不同类型性伴的性行为中,46人(48.4%)曾与固定男性伴、31人(38.8%)曾与多次性伴、33人(40.2%)曾与偶遇性伴发生过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性取向、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是双性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是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单身和收入较低的MSM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MSM人群性伴侣较多,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尽快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 毛军张枭李朋孙乔肖绍坦宁镇Sarah Jane SteeleTed Myers
-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
- 金属结构加工作业对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以金属结构加工作业环境为现场,探索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作用对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某船厂金属结构加工车间工人为观察组,以同厂其他车间工人为对照组,应用神经行为检测评价技术对研究对象实施检测评价,比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行为功能的异常改变,以及暴露时间与神经行为功能异常改变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在心算、视觉保留、记忆扫描、视简单反应时、听数距广度和数字筛选6个项目上劣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行为能力与暴露时间呈负相关;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各项指标的分布特征与对照组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尽管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毒作用靶器官不同,但是早期的健康损害可以表现为神经行为功能的异常改变,因此,在明确职业暴露史的前提下,神经行为检测评价结果对作业者早期健康损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徐黎明王宇卜利爵黄云彪
- 关键词:神经行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