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动物园
- 作品数:121 被引量:317H指数:9
- 相关作者:吴登虎滕明生钟灵周俊杨晓黎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动物园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高龄大熊猫繁殖的饲养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通过营造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洞穴兽舍,改造饲料营养,采用先粗后精、少量勤添的饲喂方法,增加活动量,接受阳光照射,让雌、雄大熊猫有较多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机会和增强其信息交流等技术管理措施,使高龄大熊猫“新星”雌兽20岁受配产仔,同时一胎产2仔,高龄大熊猫雄兽“新8号”25岁龄自然交配,并在25~27岁龄连年自然配种,使受配雌兽怀孕产仔,创下了圈养大熊猫雌、雄兽高龄繁殖的新记录。
- 郭伟姚明达吴登虎钟灵朱本仁张长新
- 关键词:饲养繁殖
- 蓝马鸡卵壳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 1997年
- 本文报道了蓝马鸡卵壳的壳膜层、乳锥层、海绵层、表层等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 。
- 张琳胡灏
- 关键词:蓝马鸡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
- 高龄大熊猫的管护策略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通过对重庆动物园饲养的高龄大熊猫“新星”35~38岁期间的食物营养、饲养管理、医疗保健、常见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探索,总结出高龄大熊猫的有效管护措施,为延长高龄大熊猫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 田小芳周俊尹彦强田时飞喻元匡高翔王晓佳钟灵唐家桂冉启富
- 中药复方S-抗毒合剂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S 抗毒合剂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孔雀 3 0只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只 ,S 抗毒合剂组饲喂含中药的基础日粮 ;西药组饲喂含西药 (阿莫西林 +利巴韦林 )的基础日粮 ;对照组为基础日粮 ,连续饲养二周 ;观察治疗期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孔雀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结果 中药复方S 抗毒合剂对传染性喉气管炎防治的有效率达 98%以上 ,西药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仅为 2 0 %、5 0 %。结论 中药复方S 抗毒合剂对防治传染性喉气管炎效果良好。
- 张云美吴登虎杨晓黎毕小云潘永全
- 关键词:中药复方传染性喉气管炎辩证论治
- 中国圈养野生动物免疫状况初步调查
- <正>本文对200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单位六个区中的18家动物园饲养动物疫苗免疫情况进行统计.受调查动物园主要是各省会城市动物园,在动物园防疫技术和动物种类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动物园动物现共使用17类37种疫...
- 张成林蔡勤辉李同义顾建洪卫泽珍白志军陈帆魏金泓徐春忠王强郭伟杨梅唐海波王晓平邹希明刘畅徐殿举胡玉宣
- 文献传递
- 扭角羚摇背病的调查被引量:2
- 1990年
- (一)发病情况 70年代以来,我园扭角羚曾多次发生“摇背病”。幼龄扭角羚该病多见,1~6月龄患病后,基本全死亡。1~5岁扭角羚也发生本病,其中雄性发病急,死亡快。但哺乳的母扭角羚对本病有一定的耐受力。1988年春,6只扭角羚发病,死亡5只,仅1只表现亚临床症状,经补饲铜试验性治疗而痊愈。(二)临床症状1.前兆期(或称轻度贫乏期):约3~6月之前,常伴有体质逐渐消瘦,异嗜,选择草料,食欲减弱;偶有消化不良和拉稀;被毛开始变得粗乱,长而直、坚硬、易断,后躯、颈部、颌下毛色褪变,由棕褐色变为金黄色、黄色;活动减少,幼羚于生后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 吴登虎
- 关键词:扭角羚症状
- 老龄大熊猫对不同主食竹的表观消化率分析
- 2023年
- 为进一步研究老龄大熊猫的营养需求,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采用全收粪法研究重庆地区圈养老龄大熊猫对不同主食竹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老龄大熊猫以竹笋为主食,适口性好,日食入干物质(1633.34±449.58)g,粗蛋白、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0.80±4.66)%、(55.72±7.04)%、(52.33±3.65)%,高于以竹叶为主食粗蛋白、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52.86±6.53)%、(46.50±9.33)%、(46.16±4.48)%;以竹笋为主食粗纤维消化率为(21.64±4.52)%,低于以竹叶为主食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32.32±3.35)%。高龄大熊猫饲料中以竹笋为主食更利于其消化吸收,对刚步入老龄阶段的大熊猫以竹叶为主食,更利于大熊猫健康。该结果为大熊猫提供优质的食物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 田小芳钟灵周俊田时飞吴登虎滕明生唐家桂匡高翔
- 关键词:表观消化率
- 圈养白唇鹿的饲养管理与繁殖
- 2009年
- 白唇鹿为我国特产珍稀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重庆动物园于2000年引进5只白唇鹿亚成体(2♀3♂)。于2003年7月2日首次成功繁殖1只白唇鹿幼仔并成活。于2004年7、8月两只雌兽又分别繁殖两只自唇鹿幼仔并成活。高寒动物白唇鹿在高温高湿的重庆哑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成功展出和繁殖。现将我园白唇鹿的饲养繁殖情况作一小结供大家参考。
- 钟灵李学琼殷毓中滕明生杨鹏唐家桂
- 关键词:饲养繁殖白唇鹿饲养管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圈养珍稀动物
- 人工饲养下——虎的摄食行为障碍被引量:10
- 1989年
- 生活在野外的虎主要猎食大、中型草食动物,偶然也捕杀豹、熊、狼这类猛兽充饥,甚至连陆栖哺乳类中最大的动物——象,也难免有时遭到虎的袭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虎屈居于囚笼般的兽舍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其捕猎寻食的技能终因无用武之地而逐渐退化.到第四、五代时,竟至完全丧失!由于吃惯了动物园的饲料。
- 沈庆永
- 关键词:人工饲养
- 一例雉科鸟类跨属杂交及其亲本物种的鉴定被引量:1
- 2020年
- 动物园的混群饲养和展览模式导致鸟类跨种甚至跨属杂交频繁发生,明确杂交个体的亲本物种与其繁殖管理密切相关。2019年重庆动物园发现1只自然交配产生的雉科鸟类杂交个体,从其形态特征上初步推测亲本可能为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蓝孔雀(Pavo cristatus)或贵妃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本研究以此样本为例,建立了一套鉴定流程。首先,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杂交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然后,比较了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雄性群体的8项形态学指标的欧氏距离,经过聚类分析判定其亲本为环颈雉和贵妃鸡。其次,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计算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的K2P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树显示该个体的母本为环颈雉。然后进一步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NJ树,发现该杂交个体与贵妃鸡遗传距离最近(0.166),与蓝孔雀的距离较远(0.535),判定其父本为贵妃鸡。以上研究为杂交个体亲本物种的鉴定提供两套可行的方案,形态学方案简单、低成本,但无法进一步区分父本和母本,且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动物应激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通过非损伤性采样避免应激,结果准确可靠,但成本较高,且受到微卫星标记的位点资源和种间通用性的限制。管理实践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联合使用。
- 杜焓瑜匡高翔马跃叶永红李荣李广龙徐艳春
- 关键词: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