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渭南师范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

作品数:45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文根张学英王淑荣嵇海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化学工程
  • 2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氰酸
  • 34篇氰酸酯
  • 31篇树脂
  • 27篇氰酸酯树脂
  • 21篇改性
  • 17篇纳米
  • 16篇偶联剂
  • 14篇复合材料
  • 14篇复合材
  • 13篇CE
  • 8篇力学性能
  • 8篇改性氰酸酯
  • 8篇力学性
  • 6篇纳米SIC
  • 6篇接枝
  • 5篇氧化钛
  • 5篇树脂基
  • 5篇树脂基复合材...
  • 5篇碳化硅
  • 5篇纳米碳

机构

  • 45篇渭南师范学院
  • 1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陕西铁路工程...
  • 2篇宝鸡教育学院

作者

  • 34篇祝保林
  • 22篇张文根
  • 21篇王君龙
  • 20篇张学英
  • 10篇梁国正
  • 3篇王闯
  • 2篇李春雪
  • 2篇李贺军
  • 2篇张智峰
  • 1篇王淑荣
  • 1篇祝宝林
  • 1篇黄凤萍
  • 1篇李克智
  • 1篇焦更生
  • 1篇嵇海宁

传媒

  • 9篇工程塑料应用
  • 8篇应用化工
  • 7篇热固性树脂
  • 5篇中国胶粘剂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玻璃钢/复合...
  • 1篇塑料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塑料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SiC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SiC复合材料,通过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测试,分别考察了纳米SiC及其经偶联剂KH560表面处理后对CE/纳米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C能够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KH560表面处理的纳米SiC能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当纳米SiC含量为1%时,CE/纳米SiC和CE/纳米SiC/KH560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73.66%和86.26%,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0.85%和29.56%。
张学英张文根祝保林王君龙梁国正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纳米碳化硅力学性能改性机理
包埋法制备TiC内涂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9年
用包埋法制备了碳/碳复合材料TiC内涂层。对制备涂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的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2173K、保温时间为2h、Ti和C的配比为3:1。
焦更生李贺军王闯
关键词:TIC涂层
纳米SiC改性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在一定条件下于氰酸酯树脂中掺入纳米SiC,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实验发现,纳米SiC对氰酸酯树脂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树脂的增韧效果明显,冲击强度提高了123.62%,弯曲强度提高了140.29%。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C与氰酸酯树脂结合紧密,并以纳米尺寸分散于树脂网络中。改性后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g在原树脂基础上升高了12℃,并保持了原树脂良好的耐热性能。
王君龙王闯
关键词:纳米SIC氰酸酯树脂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
CE/nano-SiO_2复合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CE/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冲击强度和磨损率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别考察了nano-SiO2及其表面处理对氰酸酯树脂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经偶联剂SEA-171表面处理后其改性效果明显优于未表面处理的nano-SiO2;相对纯CE,含3.00%nano-SiO2时,未表面处理和表面处理的nano-SiO2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率分别为61.28%和83.58%;耐磨性提高率分别为51.16%和77.05%。
张学英张文根祝保林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磨损率
氰酸酯树脂/多步接枝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2016年
采用多步接枝工艺,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M系列纳米TiO_2粒子,并制备了氰酸酯树脂(CE)/M系列纳米TiO_2粒子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固化性能,分析了微观形貌与性能变化之间的关联,考察了复合材料黏度对固化工艺的影响,初步得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与性能演变之间的规律,以及复合材料性能得以改善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引入少量M系列TiO_2粒子(质量分数≤4%),可改善CE的固化性能及摩擦性能。表面二次乳液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纳米TiO_2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摩擦因数降低约43.5%,摩擦损耗降低68.1%,耐磨性能提高。
王君龙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二氧化钛
钕掺杂二氧化钛/氰酸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Ⅱ:固化动力学、静态、动态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能测试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原位掺杂、多步接枝的方法制得系列掺杂Ti O2粒子(M系列粒子),并制备了系列氰酸酯树脂(CE)基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电镜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M系列粒子对CE复合材料静态、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系列掺杂粒子的引入可降低复合材料活化能,并未改变复合材料的固化机理。当M-2粒子的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长74.1%;弯曲强度增长为83.8%,达到了同步增强增韧的目的。M系列粒子还可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长60%,耐热性能较纯CE提高20.3%。
祝保林
关键词:二氧化钛固化动力学力学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酸酯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树脂(CE)/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通过磨损率和摩擦系数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别考察了nano-SiO2及其经两种偶联剂KH-560和SEA-171表面处理后对CE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nano-SiO2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CE的摩擦磨损性能,两种偶联剂相比,SEA-171的改性效果较好.SEM分析表明,不同性质的nano-SiO2形成的复合材料,其磨损方式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则随着nano-SiO2未表面处理、KH-560和SEA-171分别表面处理的顺序依此减轻.
张文根张学英祝保林王君龙梁国正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偶联剂
表面接枝TiO_2/CE基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及耐热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多步接枝工艺制备了系列二氧化钛粒子(M系列粒子)/氰酸酯树脂(CE)基复合材料,总结了制备最佳工艺条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固化动力学、耐热性能,分析了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变化与性能提升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M系列粒子的引入,在降低复合材料活化能,有利于固化成型的同时,未改变固化机理。少量M-2粒子的引入,使CE的耐热性能大为改善。当M-2粒子含量为4%(质量分数)时,实验数据表明,储能模量增幅为60%,玻璃化温度增幅为12%。
祝保林
关键词: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耐热性能微观形貌
CE/nano-SiC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CE/nano-SiC(氰酸酯/纳米碳化硅)复合材料,通过动态力学能谱(DMA)分析,考察了nano-SiC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损耗因子(tanδ)、损耗模量(E″)和储能模量(E′)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C能有效提高CE的使用温度,拓宽其使用温度范围;与纯CE相比,当w(nano-SiC)=1.00%时,复合材料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3.09%,抗变形温度提高了10.99%;当E′≈1500 MPa时,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提高了11.51%。
张文根张学英祝保林
关键词: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变形温度温度范围纳米碳化硅
偶联剂KH-560对CE/纳米-SiO_2复合材料凝胶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高速均质剪切法制备CE/纳米-SiO2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凝胶化时间和粘度变化,考察了偶联剂KH-560表面处理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凝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H-560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凝胶特性;在90℃时,相对未处理的CE/纳米-SiO2复合材料,经KH-560表面处理后的CE/纳米-SiO2复合材料粘度提高率为15.99%,凝胶化时间缩短率为11.34%。
张智峰张文根张学英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偶联剂凝胶特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