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作品数:83 被引量:572H指数:13
相关作者:姜慧超张慧林鹏胡俊杰吴尘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盆地
  • 11篇凹陷
  • 8篇海洋地质
  • 7篇地质
  • 7篇油气
  • 6篇储层
  • 5篇地层
  • 5篇岩浆
  • 5篇岩石
  • 5篇深水
  • 5篇南海北部
  • 4篇第四纪
  • 4篇断层
  • 4篇页岩
  • 4篇教学
  • 4篇海底
  • 4篇层序
  • 3篇地壳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82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自然资源部第...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广西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煤炭科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解习农
  • 4篇杜学斌
  • 4篇雷超
  • 4篇陆永潮
  • 3篇方念乔
  • 2篇张振国
  • 2篇李水福
  • 2篇任建业
  • 2篇李祥权
  • 2篇刘豪
  • 2篇辛仁臣
  • 2篇吴文兵
  • 2篇王英民
  • 2篇朱蓓
  • 2篇王超
  • 2篇宋宁
  • 2篇叶茂松
  • 1篇唐勇
  • 1篇栾锡武
  • 1篇王嘹亮

传媒

  • 23篇地球科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科教导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6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海域曹妃甸A构造带混积岩储层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渤海海域曹妃甸A构造带混积岩储层主要是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多发生白云岩化。目前对该区白云岩化的成因机理研究不够,限制了对白云岩储层沉积和成岩过程的理解。通过对岩心与薄片的精细观察及描述,结合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中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共识别出4种主要白云岩类型:泥晶白云岩、含生屑泥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含砂屑生物碎屑白云岩。进一步分析发现,白云岩中碳、氧同位素均发生负偏,呈正相关关系,且氧同位素分布分散,变化大;微观照片显示只有生物碎屑及其环边胶结物发生了白云岩化,后期发育的连晶胶结和碎屑内部充填物没有被白云岩化。Mn/Fe、Sr/Ba等元素指标指示,研究区湖平面发生多次变动,导致构造带暴露遭受淡水淋滤。综合分析认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为该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
赵珂宋章强杜学斌叶茂松叶茂松徐伟
关键词:储层白云岩沙河街组渤海海域
多边形断层生长过程和机制
2024年
多边形断层广泛发育在内地边缘沉积盆地中,但是目前对于多边形断层的生长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刻画了新西兰大南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系统的特征,剖析了其生长过程,并建立其生长模式.根据研究区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新西兰大南盆地中多边形断层可以划分为Tier1和Tier2两个层段.多边形断层落差剖面主要为“C”型、双“C”型和“B”型.结合断层的几何及生长特征,本研究提出了跨层段多边形断层的生长模式:多边形断层首先在下部层段的中心成核,并向各个方向生长;经过一段平静期后,多边形断层在新(上部)层段的中心成核;上覆层段中的多边形断层与下伏层段中的多边形断层逐渐联通,形成中继结构和跨层的“大断层”.本研究揭示了多边形断层的生长机制,明确了断层的成核、生长和停止生长等生长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及防灾减灾等.
王锦怡孙启良
关键词:海洋地质
昌宁-孟连缝合带泥盆系温泉组沉积物源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限定
2024年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是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传统观点认为它形成于泥盆纪,近期有学者提出它形成于早古生代,目前学术界对其形成时间与过程认识不一.研究的样品采自昌宁-孟连缝合带西亚带温泉组,5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结果显示出相似的特征,表现为一个~440 Ma的主要峰值和~960 Ma的次要峰值,同时发育~600 Ma、~780 Ma、~1100 Ma、~2500 Ma的弱峰值.年龄~440 Ma左右的锆石颗粒较为自形、且岩浆震荡环带显著,锆石原位ε_(Hf)(t)值分布在-11.9~+7.2之间.结合砂岩薄片中发现的安山岩岩屑,综合区域岩浆事件对比,该年龄物源是缝合带东部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而年龄大于500 Ma的锆石颗粒磨圆较好,环带不发育,物源来自冈瓦纳.作为保山地块东缘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温泉组却接收到了东部大陆边缘的碎屑物质,这表明泥盆纪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沉积盆地规模较小,无法阻隔来自东部大陆边缘的碎屑物质,古特提斯处于裂谷盆地演化阶段,而不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特提斯洋盆.
甘正勤冯庆来孟龙龙聂小妹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构造地质学
西南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中-上三叠统沉积记录良好,但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等地4条剖面的杨柳井组、竹杆坡组以及瓦窑组进行高精度的牙形石采样,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共描述牙形石3属23种.结合前人研究材料,由下至上共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aragondolella foliata带,Quadra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Quadralella tadpole带,Quadralella praelindae带,Quadralella aff.auriformis带,Quadralella robusta带,Quadralella noah带和Quadralella ex gr.carpathica带.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卡尼期地层进行区域内和跨大区的对比和划分研究以及对牙形石分子演化规律进行探讨.
张再天孙亚东赖旭龙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地层对比地层学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发育演化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从古新世早期到渐新世末期经历了多幕次的伸展,在裂陷Ⅱ幕时期形成了一组近E-W向的伸展滑脱断裂系,但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尚未明确.基于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取的全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构造-地层综合解释以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结果表明,乌石东洼新生代地层共发育7条近E-W或NE-SW向展布的伸展滑脱断层(Fa-Fg),这些伸展滑脱断层与北倾的7号断层相向倾斜发育,共同控制了流沙港组一段到涠洲组一段的跷跷板式地层沉积和大型滚动背斜的形成.从演化上来讲,在始新世早中期(T100-T83)盆地为由NE-SW向展布的7号断层和局部基底小规模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半地堑盆地,早期局部沉积的流沙港组三段被晚期连续沉积的厚层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覆盖.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晚期(T83-T60),盆地沉积了由对倾发育的伸展滑脱断层和7号断层共同控制的流沙港组一段-涠洲组一段,对倾断层的先后活动导致了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控制了复杂的“跷跷板式”滚动背斜及“包心菜”构造的发育.新近纪以来(T60-海底),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减弱,转变为坳陷型盆地.描述了乌石凹陷东洼裂陷Ⅱ幕时期形成的伸展滑脱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并解析了伸展滑脱构造的形成模式,提出了滑脱断裂发育有自下坡断层组向上坡断层组迁移的规律,对解决油气的运移、储存、保存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王征佟殿君佟殿君胡晨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油气构造海洋地质学
东北地区沙尘暴粉尘气溶胶的成分组成与来源分析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野外气溶胶和城市自然降尘监测网络,系统地收集了2002年东北地区野外气溶胶、自然降尘和扬沙、沙尘暴粉尘样品,对其进行了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ICP分析显示沙尘暴粉尘的离子顺序与本地扬沙和自然降尘不...
介冬梅胡克
关键词:沙尘暴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中上寒武统叠层石白云岩中微生物矿化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20
2014年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柯坪蓬莱坝剖面是研究寒武系微生物白云岩的良好剖面.此次研究提供了一个在微生物席和生物膜中由微生物沉淀白云石的实例.借助于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在中上寒武统的叠层石白云岩的暗层中发现了直径为50~100 nm的球状小颗粒集合组成的球形白云石;和直径是50~170 nm,相互集中呈哑铃状或链状排列的球形白云石;以及硅化后的丝状体及成哑铃状或链状相连的显微结构.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这些显微结构可能分别是白云石成核的最初阶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纳米球粒;被胞外聚合物(EPS)或黏液等包裹而矿化的丝状物,及因硅化而保存良好的球形细菌(可能是蓝细菌).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独特的保护方式,硅化作用对于一些微生物席中的显微结构(包括有丝状和球状微生物及生物膜等)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胞外聚合物能够结合如硅、镁、钙等不同的元素,这些组分适宜球形细菌的矿化和有机底物上白云石的结晶.这些微生物显微组构的发现,可能为古代白云岩的微生物成因提供一些直观证据.
由雪莲孙枢朱井泉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唯一发现上白垩统烃源岩的盆地。成藏期研究是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盆地东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的数字模拟、48件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观察和均一温度测...
宋宁王铁冠陈莉琼辛仁臣
关键词:苏北盆地烃源岩油气成藏
文献传递
南海南部沉积物波:软变形及其触发机制被引量:9
2018年
目前,沉积物波的成因还是存在很多争议.通过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南海南部海域有一个规模巨大的海底滑坡,滑坡体长达160 km.从剖面上看,滑坡体结构完整,由减损带、加积带、滑阻带、破坏体、滑脱面、滑坡后壁、冠上裂缝、横向裂缝等结构要素组成.在如此低的海底坡度(仅0.3°~0.5°)上形成如此大规模的滑坡体,推测是地震活动触发的.加积带内发育沉积物波.形态特征和剪应力分析显示,沉积物波形成于减损带的推挤作用.加积带中部推力最大,导致下部为逆时针剪切,上部为顺时针剪切.因此,沉积物波属于海底滑坡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软变形沉积物波是海底滑坡的一种特殊标志,因此这项研究有助于发现海底滑坡,也有助于海底工程的减灾防灾工作.
王龙樟姚永坚林卫兵徐行肖娇静沈奥徐乔
关键词:南海南部沉积物波海底滑坡触发机制沉积学
利用Swarm星群探测亚马逊流域2015-2016年干旱事件被引量:5
2020年
准确探测和预防干旱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重力场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自发射以来被广泛用于探测包括陆地水储量变化在内的地球质量迁移情况,但两代GRACE卫星数据任务之间存在空白。Swarm卫星搭载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接收机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可用于恢复地球时变重力场,具有填补两代GRACE卫星任务之间空白的潜力。基于此,首先采用2013-12-2016-12的Swarm时变重力场估计亚马逊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和2015-2016年干旱事件造成的陆地水储量不足;然后与GRACE卫星数据、3种水文模型和4个虚拟水文站数据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降水和温度数据研究造成亚马逊流域干旱事件的原因。实验数据结果表明,Swarm同GRACE、水文模型和虚拟水文站估计的结果均符合较好;Swarm为探测陆地水储量变化和干旱事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具有替代GRACE卫星探测亚马逊流域极端干旱和洪水灾害的潜力,该结果对利用Swarm星群研究地球质量迁移有一定参考作用。
李夫鹏王正涛超能芳冯建迪张兵兵田坤俊韩亚坤
关键词:SWARMGRACETRMM水文模型卫星测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