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作品数:1,778 被引量:5,988H指数:25
相关作者:李宏建杨兵初周克省盛利元易有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18篇期刊文章
  • 2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7篇理学
  • 36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6篇电子电信
  • 23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8篇电气工程
  • 131篇文化科学
  • 124篇机械工程
  • 65篇化学工程
  • 6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8篇医药卫生
  • 22篇冶金工程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2篇纳米
  • 94篇混沌
  • 92篇教学
  • 75篇光学
  • 70篇图像
  • 66篇电池
  • 60篇网络
  • 58篇传感
  • 56篇感器
  • 56篇传感器
  • 47篇大学物理
  • 45篇钙钛矿
  • 43篇溅射
  • 41篇微波吸收
  • 40篇电子结构
  • 40篇子结构
  • 37篇溶胶
  • 37篇金属
  • 34篇电路
  • 31篇物理实验

机构

  • 1,751篇中南大学
  • 46篇中国工程物理...
  • 39篇湖南大学
  • 24篇湖南师范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国防科学技术...
  • 18篇湘潭大学
  • 16篇新疆大学
  • 15篇湖南科技大学
  • 14篇湖南第一师范...
  • 13篇四川大学
  • 10篇湖南工业大学
  • 10篇湖南城市学院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10篇五邑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金...
  • 10篇北京华电云通...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9篇信息产业部电...

作者

  • 126篇孙克辉
  • 81篇邓联文
  • 79篇周克省
  • 77篇徐慧
  • 76篇盛利元
  • 75篇周继承
  • 70篇胡志坤
  • 69篇杨兵初
  • 62篇刘雄飞
  • 59篇李长庚
  • 57篇彭小奇
  • 55篇曹建
  • 52篇易有根
  • 52篇许雪梅
  • 51篇郭光华
  • 49篇邓宏贵
  • 48篇夏辉
  • 48篇黄生祥
  • 47篇丁家峰
  • 46篇黄小忠

传媒

  • 123篇物理学报
  • 77篇中南大学学报...
  • 58篇材料导报
  • 29篇功能材料
  • 28篇中国有色金属...
  • 25篇计算机仿真
  • 25篇电子元件与材...
  • 25篇粉末冶金材料...
  • 24篇微计算机信息
  • 24篇计算机测量与...
  • 23篇传感器与微系...
  • 22篇物理与工程
  • 20篇计算机工程与...
  • 19篇计算机应用与...
  • 17篇光学学报
  • 17篇计算机应用
  • 16篇Transa...
  • 15篇世界科技研究...
  • 14篇现代电子技术
  • 12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2篇2024
  • 25篇2023
  • 39篇2022
  • 30篇2021
  • 41篇2020
  • 42篇2019
  • 70篇2018
  • 59篇2017
  • 82篇2016
  • 103篇2015
  • 70篇2014
  • 89篇2013
  • 95篇2012
  • 115篇2011
  • 147篇2010
  • 123篇2009
  • 151篇2008
  • 146篇2007
  • 104篇2006
  • 84篇2005
1,7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e^+注入Si_(1-x)Ge_x/Si异质结的退火行为被引量:1
2005年
在注入能量为100keV时,将注入剂量为5.3×1016/cm2的Ge+注入(001)SIMOX硅膜中制备Si1-xGex/Si异质结;然后,对样品进行碘钨灯快速热退火,退火温度为700~1050℃,退火时间为5~30min。对样品的(004)和(113)面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退火温度为1000℃、退火时间为30min为最佳退火条件。在此退火条件下,假设固相外延生长为赝晶生长,90%的注入Ge+位于替代位置,若同时考虑应变弛豫,则位于替代位置的Ge+达到理论最大值的82%,共格因子为0.438。由于高剂量Ge+注入引起表面晶格损伤严重以及应变弛豫释放的位错和缺陷,因此,表面结晶质量不太理想。
罗益民陈振华黄培云
关键词:离子注入退火行为X射线衍射
亚波长周期性各向异性金属薄膜的等离子体共振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各向异性模型,运用全矢量的3维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研究了在外磁场作用下,亚波长周期性各向异性金属薄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机制和特性,即由周期性穿孔形成的局域波导共振和由周期性结构引起的光子晶体共振效应。研究发现:当薄膜厚度一定时,两种等离子体共振模式都会随着外磁场的增大而向短波方向移动;而当外磁场一定、薄膜变厚时,周期结构因素引起的共振传输峰向长波方向转移,波导共振传输峰向短波方向转移;通过调控外加磁场的大小或方向可控制光通过金属薄膜的增强传输效应。
唐京武刘丽娟高永毅唐利强邹代峰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
一种非接触式IC卡自动收费管理系统被引量:10
2004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IC卡自动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由IC卡阅读器和信息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IC卡阅读器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在单片机控制下,实现感应模块和IC卡之间快速、准确的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系统则通过设计专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实时管理。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响应快(响应速度0.5 s以内)、性能稳定等特点。
孙克辉米洪全盛利元谈国强
关键词:非接触式IC卡射频识别单片机阅读器
热囚禁离子系统中的两量子比特条件相位门的简单方案
2010年
提出了一个实现两离子量子逻辑门的简单方案。本方案使用了两个囚禁于线性阱的三能级离子。本方案不使用振动模作为数据总线,仅需要激光与离子的单个相互作用,因而相互作用时间变短,这点从退相干的角度看是很重要的,而且本方案对振动模的加热不敏感。
罗益民郑小娟
双钙钛矿Sr2Fe1-xNixMoO6(x=0.0~0.4)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的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双钙钛矿结构的 SrFeNiMoO(x=0.0~0.4)化合物。X 射线衍射实验表明,Ni 的掺入没有改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空间群,但晶格常数随 Ni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 B 位阳离子的占...
门高夫郭光华仝阳周东方韩念梅宋文斌
关键词:双钙钛矿溶胶-凝胶法掺杂
文献传递
纳米材料对降低釉料烧成温度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本实验采用在传统釉料中添加适量纳米粉体的方法,降低了釉料的烧成温度,并对此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纳米粉体的添加量、添加方式及添加工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为低温陶瓷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张蓉艳尹荔松
关键词:釉料纳米粉体
硫酸盐溶液中锌-铜共沉积物的形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二维情况下对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溶液进行不同实验条件的电沉积,通过金相显微镜等手段观测了不同电压和浓度下混合溶液中金属生长和共沉积的过程,并通过对比单组分溶液与二元混合溶液的沉积物生长形貌和分形状况,研究了混合溶液在不同电压和浓度条件下所生成的沉积物的形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金属各向异性,导致混合溶液中的沉积物形貌较单组分溶液更为复杂;而随着电压和浓度的改变,沉积物的形貌由枝晶状向DLA分形和致密结果转变。
杨兵初赵峥罗成林
关键词:电沉积共沉积
高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高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创新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南大学物理学院对大学生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模式的探究为例,总结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指出了在今后的高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探索和实践中应把握的重点。
刘碧兰夏辉陈智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微波特性被引量:3
2012年
以雾化Fe85Si2Al6Cr7粉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W型六角晶系Ba1Co0.9Zn1.1Fe16O27铁氧体粉末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复合改性得到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粉体的微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利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定粉体试样在2~18 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以及吸波涂层试样板的吸波性能,研究该复合粉体的微波电磁特性和电磁损耗性能。结果表明,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体颗粒保持W型铁氧体的六角片状晶粒形貌和微结构;其ε′、ε″、μ′和μ″均高于W型铁氧体而低于Fe合金的对应值;FeSiAlCr合金含量与复合材料的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的相对强弱密切相关,Fe合金含量适中的复合材料,其吸波涂层厚度为2 mm时,在2~18 GHz全频段的吸波性能高于20 dB,峰值点达50 dB。
黄生祥邓联文丁丽胡照文周克省肖鹏黄伯云
关键词:微波吸收
BiFe_(0.9)Co_(0.1)O_3/Sr_3Co_2Fe_(24)O_(41)单层及双层复合十字空隙周期结构的微波吸收特性
2016年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了具有十字空隙周期结构的单层BiFe_(0.9)Co_(0.1)O_3、Sr_3Co_2Fe_(24)O_(41)以及BiFe_(0.9)Co_(0.1)O_3/Sr_3Co_2Fe_(24)O_(41)双层复合材料的微波反射率,研究空隙尺寸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尺寸的周期性十字空隙结构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吸波效果.当十字形空隙的尺寸为长l=16mm,宽h=2mm时,BiFe_(0.9)Co_(0.1)O_3在频率15.8GHz位置的吸收峰峰值-23.2d B、-10d B频宽3.2GHz,Sr_3Co_2Fe_(24)O_(41)在频率15.2GHz位置的吸收峰峰值-42.5d B、-10d B频宽6.5GHz,BiFe_(0.9)Co_(0.1)O_3/Sr_3Co_2Fe_(24)O_(41)在频率16.1GHz位置的吸收峰峰值-63d B、-10d B频宽为4.3GHz.
肖元元郭智博韦添运夏辉周克省顾新玲孔德明
关键词:FDTD微波吸收吸波涂层
共17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