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作品数:8,271 被引量:26,108H指数:66
相关作者:谢礼立袁晓铭戴君武温瑞智张令心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12篇期刊文章
  • 1,462篇学位论文
  • 896篇会议论文
  • 888篇专利
  • 143篇科技成果
  • 76篇标准

领域

  • 3,525篇建筑科学
  • 3,182篇天文地球
  • 51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8篇理学
  • 1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4篇文化科学
  • 113篇电气工程
  • 8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9篇机械工程
  • 75篇水利工程
  • 52篇经济管理
  • 41篇电子电信
  • 3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4篇矿业工程
  • 21篇化学工程
  • 15篇农业科学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医药卫生
  • 13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635篇地震
  • 1,064篇抗震
  • 759篇地震动
  • 572篇震害
  • 557篇建筑
  • 440篇地震反应
  • 385篇强震
  • 383篇振动
  • 367篇混凝土
  • 320篇振动台
  • 317篇抗震性
  • 307篇抗震性能
  • 304篇阻尼
  • 273篇隔震
  • 271篇值模拟
  • 269篇数值模拟
  • 258篇钢筋
  • 256篇汶川地震
  • 250篇有限元
  • 237篇钢筋混凝

机构

  • 8,177篇中国地震局工...
  • 480篇哈尔滨工业大...
  • 447篇中国地震局
  • 386篇防灾科技学院
  • 140篇中国地震局地...
  • 94篇同济大学
  • 93篇哈尔滨工程大...
  • 88篇福建省地震局
  • 86篇北京工业大学
  • 81篇大连理工大学
  • 77篇清华大学
  • 73篇东北林业大学
  • 54篇南京工业大学
  • 52篇广州大学
  • 49篇苏州科技学院
  • 43篇黑龙江大学
  • 38篇北京市地震局
  • 36篇哈尔滨理工大...
  • 35篇天津大学
  • 32篇沈阳建筑大学

作者

  • 357篇袁晓铭
  • 353篇戴君武
  • 340篇谢礼立
  • 234篇温瑞智
  • 215篇张令心
  • 200篇王涛
  • 200篇薄景山
  • 189篇孙锐
  • 184篇孙柏涛
  • 168篇陶夏新
  • 153篇景立平
  • 146篇任叶飞
  • 144篇郭恩栋
  • 143篇杨永强
  • 138篇李小军
  • 133篇李山有
  • 132篇柏文
  • 131篇胡进军
  • 129篇杨学山
  • 123篇郭迅

传媒

  • 1,047篇地震工程与工...
  • 593篇世界地震工程
  • 293篇自然灾害学报
  • 198篇国际地震动态
  • 129篇土木工程学报
  • 122篇工程力学
  • 110篇岩土工程学报
  • 100篇振动与冲击
  • 84篇岩土力学
  • 83篇震灾防御技术
  • 82篇地震研究
  • 81篇地震学报
  • 71篇地震工程学报
  • 67篇建筑结构
  • 57篇建筑结构学报
  • 56篇哈尔滨工业大...
  • 53篇地球物理学报
  • 51篇第九届全国地...
  • 48篇低温建筑技术
  • 48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29篇2025
  • 344篇2024
  • 426篇2023
  • 363篇2022
  • 391篇2021
  • 338篇2020
  • 357篇2019
  • 488篇2018
  • 473篇2017
  • 350篇2016
  • 281篇2015
  • 386篇2014
  • 295篇2013
  • 284篇2012
  • 304篇2011
  • 428篇2010
  • 251篇2009
  • 192篇2008
  • 180篇2007
  • 214篇2006
8,2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建木结构及其内陈文物地震反应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后,结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赵守江
关键词:木结构古代建筑地震反应
用于可移动文物的三种隔震系统减震性能对比
可移动文物保护始终是人类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的重要课题。针对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可移动文物大量损坏的现象,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对避免可移动文物的损坏意义重大。本文基于隔震理论,围绕可移动文物的地震防护需求,提出了非线性准零刚度文...
孙刚
关键词:隔震系统
一种竖向刚度可调的压剪变形自限位隔振装置
一种竖向刚度可调的压剪变形自限位隔振装置,属于建筑竖向隔振技术领域。解决目前隔振装置竖向隔振效果不理想、刚度无法调整、竖向承载力低、安全性差以及加工难度大的问题。技术要点:上部钢构件具有中部内凹结构体,下部钢构件具有中部...
俞涵柏文 唐润泽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动预测模型加权方案研究
张博涵
汶川地震供水系统功能失效模式
汶川8.0级大地震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供水系统的震害损失非常严重。在地震烈度大于Ⅶ度的地区,供水系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失效。为了了解城市供水系统在地震时的功能失效状况,基于汶川地震供水系统科学考...
杨丹郭恩栋王祥建张丽娜王再荣
文献传递
基于速度响应的振动台基础动力参数分析方法
目前对动力基础的动力参数测试方法都是建立在小阻尼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扰力的位移响应曲线或变扰力的位移响应曲线上的共振峰来确定频率、阻尼比、刚度和参振质量等参数,但当阻尼比在0.6以上时,共振峰点不明显,直至消失,以往的公式...
黄浩华唐贞云李晓亮
关键词:振动台动力参数
文献传递
WEBGIS在地震保险软件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地震保险业的发展和现状,着重探讨了地震保险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地震保险技术分析功能及WEBGIS软件和网络并行计算环境,最后探讨了地震保险技术分析工作实用化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地震保险工作的实际运作和...
于海英王自法
关键词:WEBGIS网络并行计算地震保险
文献传递
RC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但多次地震震害显示,大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仍未保证以上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包含底层柱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2的梁柱中柱...
沈召义公茂盛左占宣张浩
关键词:强柱弱梁现浇楼板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
三维隔震系统研究
本文提出并研制了采用碟形弹簧的竖向半主动隔震装置,结合水平隔震支座可实现三维隔震,并提出了竖向隔震控制的半主动策略.通过振动台地震模拟实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三维隔震体系的效能,该研究对高烈度地区隔震技术的改善具有应...
孟庆利张敏政
关键词:工程结构有限元仿真
文献传递
钢框架震害预测中的结构计算问题
1995年
针对在计算模型中可以用梁单元来描述的钢框架结构,本文运用SAP5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单元划分的特点、结构的变形特征及水平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中的振型参与情况,并给出了相对计算误差作为检验。本文最后计算了一个有实测数据的高22m的复杂钢框架。这一工作为有效地完成钢框架震害预测中的结构计算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初步经验。
傅铁铭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震害预测
共8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