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作品数:144 被引量:372H指数:10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文化科学
  • 24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3篇体育
  • 14篇民族传统
  • 14篇传统体育
  • 13篇运动员
  • 13篇民族传统体育
  • 12篇有氧运动
  • 12篇高校
  • 10篇血管
  • 10篇微循环
  • 10篇教学
  • 9篇大学生
  • 8篇慢性病
  • 8篇民族
  • 7篇微血管
  • 7篇文化
  • 7篇病患
  • 6篇代谢
  • 5篇运动性
  • 5篇运动性疲劳
  • 5篇民族体育

机构

  • 140篇湖北民族大学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9篇上海体育学院
  • 8篇武汉体育学院
  • 6篇广西民族师范...
  • 5篇西南大学
  • 4篇成都体育学院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恩施职业技术...
  • 2篇吉首大学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广西幼儿师范...
  • 2篇上海市第一康...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作者

  • 4篇王斌
  • 4篇朱欢
  • 4篇高炳宏
  • 2篇董国永
  • 2篇刘艳明
  • 1篇胡月
  • 1篇胡月
  • 1篇唐炼
  • 1篇时勘
  • 1篇李合
  • 1篇吴倩
  • 1篇凌晨
  • 1篇王村
  • 1篇白晋湘
  • 1篇白鹏
  • 1篇周伟峰
  • 1篇王人卫
  • 1篇陈元欣
  • 1篇王先茂
  • 1篇赵一平

传媒

  • 21篇内江科技
  • 9篇当代体育科技
  • 9篇武术研究
  • 8篇体育科技文献...
  • 5篇湖北体育科技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4篇武汉体育学院...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体育科技
  • 3篇文体用品与科...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湖北师范大学...
  • 3篇冰雪体育创新...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体育学刊
  • 2篇科技资讯
  • 2篇科教导刊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体育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3篇2024
  • 26篇2023
  • 33篇2022
  • 37篇2021
  • 16篇2020
  • 13篇2019
  • 1篇2015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湖北民族学院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指导水平;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需求;丰富体育类型,建立灵活的教学内容等。
崔淑钦彭永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体育能力
长期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身体成分是影响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体育运动能改善身体成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湖北民族大学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重相似的情况下身体成分的变化特点,以提高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健康意识。方法:使用In Body770人体成分测试仪(韩国)对5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和5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体重相似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脂肪含量、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BMI以及腰臀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且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含量、骨骼肌含量、身体细胞量以及健康评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结论与建议:长期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有助于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应加强体育锻炼并合理控制饮食。
庹艳芳朱欢文凡彭永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运动身体成分体脂率
水中运动疗法对常见慢性病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通过文献综述法总结水中运动对常见慢性疾病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为慢性病的水中疗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方案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常见水中治疗方式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高强度间歇运动等。相比于陆上运动,水中运动具有运动损伤风险低、能量消耗高、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及促进血管舒张等优点。②水中运动对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肥胖、脑卒中等慢性疾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是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水中运动对慢性病的干预治疗作用,建议后续:①围绕疾病的种类、病情的程度等因素,制定评价水中运动疗法干预效果的特异性和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②围绕患者实际需求设计更加多样的水中运动方式,完善水中疗法的运动环境,深入探究水中运动对慢性疾病干预效果的“运动剂量-效应”关系,为水中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精准参考。③围绕不同水温探讨水中疗法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水中运动疗法。
文凡朱欢王康锋庹艳芳胡江平
关键词:运动干预干预效果
新时代体育精神融入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耦合、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提出以新时代体育精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观点,探讨新时代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两者的多维价值耦合、现实意义及实现路径,为促进我国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新时代体育精神融入党风廉政建设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
刘嘉俊何斌
关键词:体育精神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现实逻辑被引量:10
2022年
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共生共契的可通约性: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通的价值内核;弘扬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生的现实指向;中国武术发展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同向的目标逻辑。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如何唤起中国武术的“集体记忆”,从而形成新的“国家记忆”,引领我们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是问题的关键与原则。在坚持目标导向和内容创新的前提下,中国武术需要发挥文化表达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国武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多层面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传播路径:一是再现中国武术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二是在建构中实现中国武术的符号再造;三是以价值驱动中国武术的内容创新。
白晋湘万利
关键词:中国武术共同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不同运动方式减肥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我国肥胖率不断升高,肥胖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问题,运动减肥作为最科学有效的减肥方式之一,被减肥人群广为接受。为了厘清不同运动方式的减肥效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抗阻运动的减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心肺功能整体水平优于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机体局部脂肪的改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在有效减肥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肌肉含量。
姚毅杨睿奇廖苓利肖杰文
关键词:有氧运动减肥效果抗阻运动运动减肥肥胖问题文献资料法
恩施州龙凤镇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年
本文以恩施市龙凤镇为例,对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的匮乏、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体育场地的缺乏、农民的体育观念的落后,对体育运动意识不强、体育组织形式简单单一是恩施市龙凤镇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并招才入乡、加大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娱乐形式改变观念、丰富体育健身形式,愉悦群众身心等。
马秋萍杨梅
关键词:体育观念体育人才培养体育场地娱乐形式体育健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70 余年的沧桑巨变中,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顺应社会发展之需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为我国...
刘尧峰宋庆龙陈芬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大学生肥胖发生现状及运动减肥建议被引量:4
2022年
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肥胖发生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大学生肥胖的原因及不利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于减肥的理解和认知是较为片面的。对此,需要优化运动方式,辅以科学饮食和强化监督来解决。
杨慧朱欢肖杰文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减肥肥胖
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健身作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2021年
文章对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健身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1)肉连响健身作用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少通过精准运动干预模式研究肉连响健身价值,导致肉连响健身作用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即只知道肉连响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但不知其具体的健身价值所在。(2)未来应从遴选恰当的身体指标评价体系,做到由浅入深、理清不同运动模式下肉连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挖掘肉连响影响人体体质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等方面加强肉连响健身作用的研究,提高肉连响健身作用的针对性。
向小云朱欢宋娜
关键词:健身作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