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作品数:257 被引量:851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明琴李宗河杜文义曾志刚邓思思更多>>
相关机构:乐山师范学院化学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89篇医药卫生
  • 27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3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0篇色谱
  • 27篇药物
  • 27篇相色谱
  • 25篇液相色谱
  • 25篇高效液相
  • 24篇高效液相色谱
  • 23篇色谱法
  • 18篇液相色谱法
  • 18篇活性
  • 18篇高效液相色谱...
  • 17篇头孢
  • 11篇蛋白
  • 11篇药理
  • 11篇抗菌
  • 10篇液相
  • 9篇药理学
  • 9篇肿瘤
  • 9篇教学
  • 8篇化合物
  • 7篇盐酸

机构

  • 255篇成都大学
  • 13篇四川大学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乐山师范学院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四川省食品药...
  • 3篇宁德师范学院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天一学院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河南牧业经济...
  • 2篇浙江海森药业...
  • 2篇正大天晴药业...
  • 2篇四川康晨生物...
  • 2篇四川德成动物...

作者

  • 12篇唐克慧
  • 12篇张春然
  • 11篇张静霞
  • 10篇徐明琴
  • 9篇李喆宇
  • 7篇李文赟
  • 7篇邹亮
  • 7篇胡建平
  • 7篇陈宇瑛
  • 7篇邓思思
  • 6篇孙文霞
  • 6篇邓盛齐
  • 6篇翟龙飞
  • 6篇李强
  • 6篇李维
  • 6篇任凤英
  • 6篇任静
  • 5篇苟小军
  • 5篇程强
  • 5篇梁立

传媒

  • 47篇中国抗生素杂...
  • 28篇成都大学学报...
  • 27篇国外医药(抗...
  • 11篇化学研究与应...
  • 8篇中国新药杂志
  • 7篇华西药学杂志
  • 7篇中国药房
  • 6篇中草药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中成药
  • 4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有机化学
  • 4篇中国测试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合成化学
  • 3篇广东化工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种子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20篇2021
  • 34篇2020
  • 34篇2019
  • 27篇2018
  • 39篇2017
  • 35篇2016
  • 36篇2015
  • 19篇2014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人参茎叶皂苷中稀有人参皂苷含量的工艺被引量:6
2020年
以人参茎叶皂苷为底物,用酸水解和微生物转化方法,评价不同方法转化获得稀有人参皂苷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酸浓度、温度和底物浓度对稀有皂苷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添加量为0.6%人参茎叶皂苷在0.8%的醋酸溶液中,于110℃下高压反应30 min,稀有皂苷Rg3的含量从1.8%提高到8.82%、Rh2的含量从0.2%提高到1%和Compound K的含量从0.4%提高到6.09%, 3种稀有人参皂苷总量从2%左右提高到15%左右。此条件下,人参茎叶皂苷中高副加值、高药理活性的稀有人参皂苷含量大幅度增加。
许凌巧王安琪何正有蒋用李佳毕建军
关键词:人参茎叶皂苷酸水解微生物转化
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被引量:3
2018年
本实验室中保存的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米尔贝链霉菌(Streptomyces milbemycinicus)27号菌株所产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初始产量分别为61.0和23.8μg/m 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结合紫外诱变技术,对米尔贝霉素产生菌米尔贝链霉菌进行诱变,并以链霉素耐受为筛选压力进行筛选。经过诱变后对单菌落进行摇瓶复筛,其中正突变株中米尔贝霉素产量最高的菌株编号是R2-6-5,其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分别是105.2和38.8μg/m 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2.5%和63.3%,且遗传稳定。最后,对产量变化较大的11株突变株基因组中rsm G基因和rsp L基因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rsp L基因内均未发生突变,rsm G基因均发生突变。本研究表明,链霉素抗性降低的突变菌株确实都在相关基因内发生突变,且核糖体工程结合紫外诱变的诱变方式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米尔贝链霉菌生物合成米尔贝霉素的能力。
鲁凤娟侯燕燕李晓广何林凌褚以文夏海洋田永强
关键词:复合诱变链霉素
鲍曼不动杆菌LpxC的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
2017年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最普遍的医院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峻.LpxC作为新抗菌药物靶点被大量研究,但鲍曼不动杆菌LpxC晶体尚未解析得到,基于其结构的药物设计等工作无法开展.以铜绿假单胞菌LpxC晶体结构为模板,通过同源模建方法获得鲍曼不动杆菌LpxC结构模型.较好的Ramachandran plot分布和Profile-3D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鲍曼不动杆菌LpxC模型,修补部分不合理构象.后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构型的苄氧乙酰基羟肟酸类抑制剂比R构型分子能更有效地结合在F191,H237和K238组成的较浅口袋中,这可能是S构型抑制剂活性更高的主要因素,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左柯胡建平杜文义刘嵬梁立苟小军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模建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宏基因组技术在耐药细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多重耐药病原菌(multidrug-resistant pathogens)和超级细菌(superbugs)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环境中细菌自然具有耐药基因,通过宏基因组(metagenome)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耐药菌株及其生存环境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发现新基因和新活性物质,本文对宏基因组技术在耐药细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为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李宗河龚华云
关键词:宏基因组技术耐药细菌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离纯化莼菜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表征。方法采用碱提醇沉工艺,经除蛋白、除色素得到莼菜多糖(BSP);再经DEAE纤维素DE-52柱、Sepharose CL-6B琼脂糖凝胶柱对BSP进行分级精制;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HPGFC)测定BSP各组分的分子量;以三氟乙酸(TFA)水解BSP,PMP柱前衍生HPLC分析单糖组成,通过控制酸水解的浓度与时间,探索莼菜多糖主链和支链的构成情况。结果 BSP的校正含有量为88.38%。精制后分得3个组分BSP-1、BSP-2、BSP-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20 8、1.166、1.050 7)×106Da;BSP完全酸水解后,含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0.318∶0.358∶0.317∶0.112∶1.823∶0.725∶1.329);BSP部分酸水解后,含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岩藻糖(0.154∶0.235∶0.074∶1.662∶0.479∶1.095)。结论 BSP是一种酸性多糖,其主链以甘露糖为主要单糖,支链以半乳糖为主要单糖。
崔杰何正有何正有刘婧王安琪
关键词:分离纯化分子量单糖组成酸水解
D-异苯环戊胺对小鼠急性毒性和一般行为活动及自主活动的影响实验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一般性无活动、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灌胃单次给予0.5 g·kg^(-1)、0.8 g·kg^(-1)、1.4 g·kg^(-1)和2.4 g·kg^(-1)剂量的D-苯异环戊胺后,观察给药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情况;分别给小鼠单次灌胃20 mg·kg^(-1)、90 mg·kg^(-1)和400 mg·kg^(-1)的D-异苯环戊胺后,观察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D-异苯环戊胺小鼠灌胃单次给药在剂量0.5 g.kg^(-1)、0.8 g·kg^(-1)、1.4 g·kg^(-1)和2.4 g·kg^(-1)时呈剂量—效应关系,其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接近0.5 g·kg^(-1),最大耐受量为1.4 g·kg^(-1),最低致死剂量为2.4 g·kg^(-1);各剂量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均未见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有明显影响.结论: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对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4 g·kg^(-1),最低致死剂量为2.4 g·kg^(-1),无严重急性毒性反应,该化合物无严重急性中毒的风险;单次灌胃给药20 mg·kg^(-1)、90 mg·kg^(-1)和400 mg·kg^(-1)的D-异苯环戊胺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没有明显影响.
李宗河王昉彤陈小平李艳友
Bcl-2家族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途径中一种重要的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Bcl-2家族蛋白在多种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因此,对其干预成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策略,Bcl-2家族蛋白也成为抗肿瘤的热门靶点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Bcl-2家族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张磊王京李文赟姚其正
关键词:BCL-2家族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抗肿瘤
利他唑酮(LT-01)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确定利他唑酮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该磷脂复合物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方法以药脂比、反应溶剂、反应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为考察项,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对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最优的制备方法,并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进行溶解性考察,采用紫外、红外光谱扫描进行验证。结果该工艺制备磷脂复合物简单易行且质量可控,制备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大于96%。形成复合物后,利他唑酮在水、油相中的溶解性增加了50~100倍,同时UV扫描和IR光谱结果显示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的生成过程中并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结论该制备工艺能够简单方便的制备出复合率高的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且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能够有效的提高药物的溶解性。
郭小照李楠尹罡李岳邓盛齐鲁韬
关键词:影响因素理化性质
鲑鱼降钙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鲑鱼降钙素磷脂复合物(s CT-PC)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s CTPC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并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L16(4)5]进行处方优化;研究s CT-PC的油水分配系数、红外特征、晶体特征及相变特性等理化特性。结果:s CT-P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鲑鱼降钙素(s CT)与磷脂(PC)的质量比为1∶15,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醚(V/V=6∶4),反应时间与温度分别为25℃和4 h;s CT-PC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较s CT或s CT与PC的物理混合物均明显提高;红外分光光度法(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热量法(DSC)均验证该复合物的形成。结论:s CT-PC的形成受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及药脂比影响较大;s CT-PC的亲脂性较s CT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制备鲑鱼降钙素磷脂复合物的纳米粒奠定基础。
符海娟王彩云张颖高燕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磷脂复合物正交实验设计理化性质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琥珀酸索非利新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含量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色谱柱,FID检测器,DMF为溶剂,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琥珀酸索非利新原料药中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异丙醚、二氯甲烷、甲苯6种残留溶剂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6种残留溶剂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0.9997-0.9999,n=6),最低检出限范围为0.147-0.871μ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8.64%-101.79%(RSD为0.26%-1.58%,n=3).方法简单、灵敏、可靠,适用于琥珀酸索非利新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分析检测.
杨晨任凤英王炜黄啸苟小军陈林李江红石克金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残留溶剂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