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作品数:551 被引量:1,815H指数:16
相关作者:黄海凤朱润晔潘理黎周红艺张安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3篇期刊文章
  • 9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3篇化学工程
  • 53篇建筑科学
  • 49篇理学
  • 38篇农业科学
  • 25篇文化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5篇污染
  • 47篇降解
  • 44篇废水
  • 34篇污泥
  • 33篇催化
  • 29篇污水
  • 28篇废气
  • 26篇土壤
  • 24篇水处理
  • 22篇斑马
  • 22篇斑马鱼
  • 20篇反应器
  • 19篇重金
  • 19篇重金属
  • 18篇污染物
  • 18篇教学
  • 18篇光谱
  • 16篇氯苯
  • 15篇有机物
  • 10篇选择性

机构

  • 550篇浙江工业大学
  • 19篇浙江大学
  • 17篇浙江省农业科...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浙江省环境保...
  • 8篇上海第二工业...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同济大学
  • 7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浙江省环境监...
  • 6篇浙江省生态环...
  • 4篇长江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浙江清华长三...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12篇陈建孟
  • 9篇韦甦
  • 8篇顾卫华
  • 8篇叶杰旭
  • 8篇白建峰
  • 8篇赵静
  • 8篇陈涛
  • 8篇潘响亮
  • 7篇杨生茂
  • 7篇刘玉学
  • 6篇陈东之
  • 6篇涂晨
  • 6篇卢晗锋
  • 6篇董滨
  • 6篇吕豪豪
  • 6篇庄绪宁
  • 6篇成卓韦
  • 6篇骆永明
  • 6篇汪玉瑛
  • 5篇林春绵

传媒

  • 44篇浙江工业大学...
  • 42篇中国给水排水
  • 30篇环境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7篇轻工科技
  • 15篇环境化学
  • 15篇高校化学工程...
  • 1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0篇生态毒理学报
  • 9篇化工学报
  • 9篇广东化工
  • 9篇能源环境保护
  • 9篇环境工程学报
  • 8篇净水技术
  • 8篇教育教学论坛
  • 8篇三峡生态环境...
  • 6篇环境工程
  • 6篇水处理技术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61篇2023
  • 62篇2022
  • 45篇2021
  • 50篇2020
  • 69篇2019
  • 90篇2018
  • 96篇2017
  • 73篇2016
  • 1篇2012
5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硝基苯酚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对硝基苯酚(PNP)作为一种优先控制污染物长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含PNP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相应机理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物理法虽然能有效分离废水中的PNP,但难以将其降解矿化;高级氧化法虽然反应快速、效果显著,但成本高昂;生物处理法虽然经济效益高、环境友好,但其处理周期长且难以深度降解PNP。通过总结含PNP废水在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处理过程中PNP的降解途径,以及对这些处理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好地治理含PNP废水提供参考。
潘志彦张永杰陈志三叶嘉金琼
关键词:对硝基苯酚废水处理生物治理
溶液吸收结合电化学氧化降解四氢呋喃废气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目前低浓度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废气的处理,提出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电化学氧化强化溶液吸收去除THF的方法。实验采用圆筒式溶液吸收电化学反应器降解THF,圆筒中心沿轴向设置有RuO2涂层的钛棒阳极,筒内壁附有一层不锈钢网作为阴极,两极的距离约为9 mm。实验结果表明,THF的去除率与电解吸收液的性质有关,在NaCl溶液中的去除率高于Na2SO4溶液,这是因为析氯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能产生有效氯间接氧化THF。实验发现THF的去除率也与吸收液的pH有关,在酸性NaCl溶液中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碱性条件下,当pH约为1时,去除率最高能达到94.8%。此外,还发现采用254 nm的紫外光照射能增加THF的去除率。经检测THF的主要液相降解产物为γ-丁内酯。
裘盼黎陈安格黄立维陈金媛徐昕
关键词:四氢呋喃水溶液电化学氧化降解
甲烷低温等离子体转化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
介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甲烷转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介绍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转化甲烷的研究概况,探讨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转化的反应机理。
吴超群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甲烷反应机理
磷系阻燃剂生态风险及致毒机制研究
赵美蓉
气相色谱TCD检测CO_(2)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测定大气中的CO2浓度可选择气相色谱法,采用该方法检测时选择合适的色谱操作条件是保证测量准确、高效的前提。该研究对以TCD检测为基础的气相色谱技术测定CO2过程中的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分流比、柱温、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柱流量等参数,最终确定操作条件为:进样口温度120℃、柱温70℃(不采取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100℃、分流比20∶1、柱流量5 mL/min,并且在该条件下对测定的结果进行了准确性分析,为TCD检测的气相色谱技术在测定大气中CO2浓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大气环境问题和温室效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倪素琳蒋佳洪邢颖潘谦谦宋爽
关键词:气相色谱
溴酚类葡萄糖苷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8年
糖苷类化合物的检测是研究含羟基或经活化后含羟基污染物在植物体内代谢的首要手段,然而目前还没有市售糖苷类化合物标样,限制了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得到该类化合物的标样,以2,4-二溴酚为例,研究了溴酚葡萄糖苷及中间产物的合成方法.以2,4-二溴酚和2,3,4,6-O-四乙酰基-α-D-溴代葡萄糖为原料,经四丁基溴化铵催化糖苷化及三乙胺碱性水解等反应步骤,成功合成2,4-二溴酚葡萄糖苷,并采用核磁共振(NMR)及傅里叶红外色谱(I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孙建强俞帅陈琼张安平
关键词:酚苷
基于OBE的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被引量:13
2020年
文章基于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针对学校《环境监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及考核优化等方面的建设性改革措施,以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更好地培养服务于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环保技术人才。
曾滔张海燕徐超李非里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改革
基于无人机研究长三角化工园区颗粒物垂直廓线
2023年
化工园区的颗粒物污染非常严重,但目前对化工园区的颗粒物垂直廓线研究甚少,导致无法科学地评估化工园区的颗粒物排放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2020年8月—2021年3月期间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23d,共计151次的颗粒物(PM_(1.0)、PM_(2.5)、PM_(10))垂直观测实验.利用无人机搭载微型检测仪研究化工园区0—500 m高度内颗粒物在不同季节及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点(9、11、13、15、17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物平均浓度大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且秋冬季颗粒物浓度远大于春夏季,最高可达152.00μg·m^(−3).由相关性分析可知,颗粒物分别与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颗粒物浓度总体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粒径和质量影响,下降速率呈现为PM_(10)>PM_(2.5)>PM_(1.0).由粒径分析可知,在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当天,颗粒物数浓度主要由0.38—0.54μm细粒子组成.由日变化可知,颗粒物浓度一般在9时达到最高,在13时达到最低.
袁锴彬庞小兵李晶晶陈浪韩张亮陈建孟张宝峰王军良
关键词:颗粒物化工园区
恶臭气体采样方法对比及成分分析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2017年兴起“厕所革命”,破解乡村环境治理难题,改善厕所卫生状况。本研究在我国农村三个传统旱厕进行恶臭气体采样,使用Tenax吸附管吸附采样和苏马罐全空气采样两种采样方法,采集了厕所内气体...
庞小兵陈建孟
关键词:吲哚粪臭素
微生物成矿技术在环境砷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近年来,微生物成矿技术成为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典型矿化菌与砷的成矿关联规律对微生物成矿作用固定砷的机制及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归纳:(1)环境中的碳酸盐矿化菌、铁锰氧化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可通过诱导成矿的方式,直接促进含砷矿物的形成或生成其他矿物间接吸附砷,通过对砷的成矿产物和成矿因素分析,揭示微生物成矿机理、特征及形成条件;(2)总结了国内外应用微生物成矿技术处理水体和土壤中砷污染的研究,利用微生物成矿技术可降低水体及土壤中溶解性或可提取态砷浓度、减少砷的生物可利用性;(3)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成矿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中砷的初始浓度、共存金属离子、pH、温度、营养盐浓度等均会影响微生物成矿的效率。加强微生物成矿过程微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并筛选重金属耐性和成矿能力强的微生物以提高成矿效率,同时研究成矿作用固定的砷在环境中的溶出和迁移规律进而减少矿物中砷的再次溶出,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叶文玲周于杰晏士玮原红红何崭飞翟伟伟唐先进潘响亮
关键词:生物成矿环境污染环境修复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