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部湾大学体育教学部

作品数:38 被引量:65H指数:4
相关机构: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体育课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7篇体育
  • 9篇文化
  • 7篇旅游
  • 7篇民族传统
  • 7篇传统体育
  • 6篇民俗体育
  • 6篇民族传统体育
  • 6篇教学
  • 5篇体育文化
  • 4篇体育俱乐部
  • 4篇民族
  • 4篇俱乐部
  • 4篇乐部
  • 3篇休闲体育
  • 3篇中华民族传统
  • 3篇中华民族传统...
  • 3篇广西滨海
  • 3篇传承
  • 2篇中考
  • 2篇体育旅游

机构

  • 35篇北部湾大学
  • 4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北京燕化医院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柳州工学院

作者

  • 1篇周勇
  • 1篇王晓晨

传媒

  • 9篇体育科技
  • 3篇体育文化导刊
  • 3篇北部湾大学学...
  • 2篇四川体育科学
  • 2篇当代体育
  • 2篇当代体育科技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体育师友
  • 1篇广州体育学院...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文体用品与科...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电大理工
  • 1篇钦州学院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 1篇产业创新研究

年份

  • 5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适应:基于桂东南“舞犀”变迁的论析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舞犀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生态”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生态”适应既包括其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又暗含推动文化变迁的动力机理;舞犀的文化变迁经历了刻烙原始生计特征的拟犀舞、富含乐舞艺术元素的犀舞、充斥“象”文化基调的舞犀三个阶段;舞犀的文化变迁既包括以生产方式变革主导的功能生态位异化所导致的“文化-社会生态”适应的纵向变迁,又包括以犀牛灭绝为动因的资源生态位异化所推动的“文化-自然生态”适应的横向变迁;同时为南狮起源的研究提供了视角。
尹继林周勇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变迁
现实旨归、时代向度与内在进路——论“中国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被引量:13
2020年
力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同样肩负着推进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为了洞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要义,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现实旨归、时代向度与内在进路进行了系统审视。研究认为:经济基础的转换决定了文化复兴的性质和方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式微是隐匿于传统文化生活秩序现代性适应理路的外部显现,其复兴则是力求转换以跻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行列的再度强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包括现代性转换的时间向度、全球化发展的空间向度与先进性建设的价值向度,其中时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科学的、面向现代化的文化,空间向度要求其必须是民族的、面向世界的文化,价值向度要求其必须是大众的、面向未来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是一个从立足文化自觉、怀持文化自信到实现文化自强递进深化的内在进路,其中文化自觉要求其既要内化为文化主体的价值认同,又要外化为文化主体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则是对理性科学立场、开放包容胸怀、转化再造能力的规约,而文化自强则要求其必须遵照先进性指向、具备创新性能力、坚持人民性方略。
尹继林李乃琼陈宁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梦文化复兴现代性转换文化自强
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是新时代旅游多面向发展的现实表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广西滨海休闲体育旅游进行研究。探析了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剖解了政策引导、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等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智库助力、三市联姻、人才导入、环境保护、品牌倡导、产品创新等发展路径。
黄东教
关键词:休闲体育旅游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基础理论,通过探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优势,多维呈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生态文化的空间表现,与生态传承之间的内在协调机制,其表现出的价值功能,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地提出了传承与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破围之路,从而拓展其生态传承的理论研究范式,并推进广西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多元民族体育文化共存和发展提供科学可行性建议。
彭乐延唐厚军吕伟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
2022年
文章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古代、近代、现代的传播历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地区的传播历史久远,但传播成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政策影响下,传统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向世界提出中国的文化新方案、思想新方案。东盟地区的华人数量优势、地缘和殖民影响、“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提供了土壤。同时,武术文化的纷繁性、东盟地区政治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传播方式重技术轻文化等也对武术文化的传播造成了阻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策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东盟的传播应当在文化层面“自上而下”传播;把握文化融合的底线;与中医结合探索对外传播新思路。
孟童欣尹继林
关键词:文化传播
北部湾大学实施“课内外-学·练·赛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文章对北部湾大学实施“课内外-学·练·赛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背景、目标和实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行“课内外-学·练·赛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依然存在诸多阻碍改革的因素,要进一步推进深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需健全一系列配套措施并完善管理机制,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运动意识形成的目标。
尹继林李乃琼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
壮族武术的历史追溯与文化意蕴被引量:1
2020年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获得的口述史资料与现存遗迹进行相互佐证等手段,结合壮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对融入不同历史时期的壮族武术进行梳理,发现壮族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雏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成长于秦-汉时期,积累于唐-宋时期,形成兴盛于明-清时期,在清末民国时期得到融合发展;检视其文化特征,发现壮族武术文化不仅融合了族群的宗教信仰,其技法沿袭了军事文化的智慧,同时汲取了稻作文化的精华,保持着地域文化的特色。
唐明欢徐世军王晓晨
关键词:历史追溯文化意蕴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
2020年
民族传统体育和节庆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旅游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与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大小小的弊端也主线显现出来,有些因素还会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的发展、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业的困境以及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马彩兰
关键词:旅游业
少数民族体育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现代化治理路径研究
2022年
公共服务供给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供给保障有助于改善现有的民族地区治理格局。文章对少数民族体育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现代化治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从体育文化资本视角出发来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研究认为,现阶段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整体水平滞后、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均衡;社会结构复杂、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成本高、群众权利意识淡薄等问题。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其具有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健康,建构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功能。鉴于此,对少数民族体育提出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科学规划,指出政府与多元主体共建治理,体育与旅游产业理性业态融合等现代化治理路径。
唐明欢王晓晨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民族地区体育旅游
北部湾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部湾大学跆拳道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北部湾大学跆拳道俱乐部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竞赛成绩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俱乐部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兴趣浓厚;校内比赛有序开展,对课堂教学有明显辅助作用;但俱乐部师资缺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需求;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俱乐部的发展;校外竞赛机会较少,制约了俱乐部长期的发展。建议:改善基础的训练场地,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加强校外比赛交流,提高学生竞赛水平;拓宽师资来源,与校外教练建立共同指导方案,加强助教培养。
唐明欢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