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榆林学院能源化工研究中心

作品数:25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邓保炜谢春平白晓慧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葡萄
  • 4篇微观结构
  • 3篇
  • 2篇中间相沥青
  • 2篇炭粉
  • 2篇炭化
  • 2篇偶氮
  • 2篇总黄酮
  • 2篇萃取
  • 2篇吡啶
  • 2篇吡啶偶氮
  • 2篇抗氧化
  • 2篇壳聚糖
  • 2篇兰炭
  • 2篇黄酮
  • 2篇活性炭
  • 2篇二乙氨基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印迹
  • 2篇复合材料

机构

  • 25篇榆林学院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篇刘皓
  • 11篇邓保炜
  • 7篇陈娟
  • 7篇杜芳艳
  • 6篇代宏哲
  • 6篇白小慧
  • 5篇张楠
  • 4篇张智芳
  • 4篇李克智
  • 3篇孟宇
  • 3篇刘慧瑾
  • 2篇张亚
  • 2篇秦志宏
  • 2篇温俊峰
  • 2篇高立国
  • 2篇王震
  • 2篇王京
  • 1篇张永贵
  • 1篇李贺军
  • 1篇闫龙

传媒

  • 5篇光谱实验室
  • 4篇应用化工
  • 4篇广东化工
  • 3篇榆林学院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炭转化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炭素技术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年份

  • 9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研究
2016年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衍射仪,对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各种单元尺寸的镶嵌组织和各向同性组织,其内部存在分布较均匀的小孔洞,中间相沥青炭主要为流域组织。在SEM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片层状和粒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呈现出片层条带状结构,且片层之间有微裂纹存在。普通沥青炭的高分辨晶格像由非晶态和取向混乱的微晶组成,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高,中间相沥青炭的石墨化度、层间距优于普通沥青炭。
刘皓李克智
关键词:沥青炭炭化微观结构
掌裂草葡萄根皮杀虫成分的初步研究
2010年
采用不同溶剂,对掌裂草葡萄[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ge.var.palmiloba(Carr.)Rehd.]根皮中的杀虫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并初步推断出5类杀虫活性成分:(1)2-[[2-[(2-乙基环丙基)-甲基]环丙基]甲基]环丙烷辛酸,环戊烷甲酸十五烷酯;(2)α-d-吡喃葡萄糖苯磺酸酯,蔗糖;(3)天然麝香,麝香黄葵;(4)9,9-二甲氧基二环[3.3.1]壬-2,4-二酮,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5)11,13-二甲基-12-十四烯-1-醇乙酸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邓保炜杜芳艳刘媛
关键词:杀虫成分
浅析榆林兰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1
2010年
从榆林兰炭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两个方面,介绍了兰炭的生产技术现状,详细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展望了兰炭产业的发展前景。
刘皓
关键词:兰炭低温干馏低变质煤
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重烷基苯磺酸钠复配驱油剂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以金属筛网洗油率和静态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为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8%,重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为0.10%,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0%,碳酸氢钠质量浓度为0.20%。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的原油形成较低界面张力,驱油率显著提高,且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邓保炜杜芳艳张智芳张亚王震
关键词:复配体系
正交设计优选掌裂草葡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
2012年
以芦丁为标样,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掌裂草葡萄中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其优选工艺为:药材加15倍量的60%乙醇,在60℃下回流提取2.0h,重复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为35.99%。
杜芳艳邓保炜张智芳谢春平
关键词:总黄酮正交设计
浅谈氟硅防水防油剂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文章主要介绍了氟硅防水防油剂的反应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白小慧张楠代宏哲
关键词:反应机理
壳聚糖分子印迹球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以可生物降解性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为载体原料,牛血清蛋白(BSA)为印迹模板分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共混包埋-滴加成球法制备对牛血清蛋白具有特异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壳聚糖分子印迹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板用量为壳聚糖用量的1%-8%,可制得对BSA的吸附容量(印迹容量)为59.6-94.5mg/g的CS-BSA分子印迹微球,且其最大静态吸附量是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吸附量的3.06倍。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单样BSA的吸附量为84.9mg/m L,而对单样BHB的吸附量为8.1mg/m L,选择因子达10.5。相同实验条件下,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BSA和BHB混合溶液的吸附量分别为89.1mg/m L和3.9mg/m L,选择因子达22.8。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BSA有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张楠白小慧刘皓陈娟代宏哲温俊峰
关键词: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牛血清蛋白分子印迹
氟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2016年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将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后与硅烷偶联剂(KH-570)反应,再加入含氟单体(FM)、丙烯酸酯类单体(MMA、BA)、亲水单体(DMC)等制备了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TEOS最佳水解条件为TEOS:乙醇:水=1:8:4,反应时间12h;氟硅丙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为ω(KH-570)=2%,ω(FM)=30%,m(MMA):m(BA)=6:3,ω(DMC)=20%,ω(HEA)=0.5%,ω(KPS)=0.5%,聚合时间为6h。
白小慧代宏哲
关键词:丙烯酸酯聚合物
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微量铬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在0.09—0.16mol·L-1硫酸介质中,Cr2O72-与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作用,形成二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3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为4.51×104L·mol-1·cm-1,铬含量在0—3.3μg·mL-1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啤酒样品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邓保炜
关键词:啤酒微量铬分光光度法
煤的族组分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混合溶剂萃取、反萃取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探讨了族组分中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形成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均是以微纳米颗粒形式从煤大分子基质悬浮到萃取液中,两种颗粒在后续反萃取过程中均发生融并现象.以深灰色呈现的精煤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后,融并为网孔状或表层均一的块体;以灰白色(或亮白色)呈现的沥青质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前后由分散聚集变为高度聚集,进一步融并成表面极为光滑均一的块体,最后经历了合并和长大的过程,于少量NMP中重新分散成大小均匀的小球体.
陈娟秦志宏刘皓邓保炜
关键词:萃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